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致良知的路上時刻反求諸己

致良知的路上時刻反求諸己

致心友們

心友們好!每天早上七點到八點,晚上七點到八點,各位將心學的修習和疑問在群里分享。形成互相促進互相提攜的學習氛圍。小秘書會在後台記錄活躍情況,活躍的心友會得到包括王陽明真跡選等獎品。

所以心友們,趕緊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吧。今天的前3篇,感謝王程強老師的誠心推薦。

2018年1月18日崔希明家書:《學要思》

前幾天在工作中遇到的事與各位分享一下,自己有一些感悟。不久前在上班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女同事笑臉相迎的走到我的面前,說現在忙不忙,能幫我把那一桶油提一下,女同志力氣小,我說不忙當然可以,就幫她把油提走了,之後她一再的感謝我,我們是同事,但彼此不熟。幫助別人後自己也感覺挺好的,助人為樂呀!此時覺得我做這樣的事是應該的,不應該求什麼回報,不能以我付出了,就向別人索求什麼,不居功,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在做出一些成績後不自傲是明智的作法,古時有多少牛人因居功自傲被領導不容,值得思考!前幾天因為睡覺晚,忘了手機充電,第二天直接睡過頭了,醒來之後特別自責,覺得自己范了這麼大的錯,對不起大家,一上午都在自責,這時想到王陽明的一句話,我釋然了。說悔悟是去病良藥,然以改之為貴,若留滯於中,則又因葯發病!工作生活中常被一些大事小事左右人的心性,有知而後有意,無知則無意。意之所用,必有其物,物即事也,要在事事物物上磨練自己!

2018.01.18.楊旭家書 :《身教勝於言傳》

最近幾個月忙碌的工作,對孩子(我家大孩)的教育懈怠了很多,基本就在早上見上一面送到學校,溝通很有限,愛人說7.8歲的小孩叛逆的很厲害,經常給她頂撞,除了愛玩,什麼都不聽指揮。我在自責的同時也開始嘗試和他溝通,發現他很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不喜歡和我們溝通,我嘗試溝通了幾回看沒有效果,就開始觀察他的習慣和喜好,希望在他習慣的事情上找突破口,通過和愛人和我母親的溝通,發現了一些端倪:我母親在家一個人帶二小,有時習慣開著電視,當大孩回來後他也想跟著看一會,我愛人就會很武斷的拒絕,這樣幾次之後,大孩就會很受挫折:為什麼大人能看小孩不能看,為什麼家裡都是大人說了算,他的要求就得不到滿足?找到了問題,和愛人及母親商量後,家裡電視在周一到周五就不再開了,周六在作業完成後給1個小時的看電視的自由時間,剛開始效果還不明顯,但兩周過後有了一定的改變,好像忘卻了看電視(周一到周五),和我及愛人也有了一定的主動溝通和交流。我和愛人反思發現:要想孩子有良好的習慣,首先家裡的大人要先做好表率,不能只是要求孩子,而不去要求自己,時刻反求諸己,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個人愚見,請同修們責善!

楊子菡2018年1月18日家書:【傳家書之感悟】

與各位同修在群中讀書有些時日了,組長也曾幾次邀請傳家書,嘴上一直講再等等,說分享不好什麼的。其實是逃避,心有私慾不敢坦誠。當看到和自己一起進入的亞萍,亞敏同修已經在傳,又有不甘與慚愧,在太和年會上恰逢組長再次邀請,組長講:「傳與不傳家書完全不同,傳家書是有秘密能量的」!心亦動當下同意!為此利慧學長詳細講解並演示如何傳家書,電話中能真實感受到利慧學長的至誠與誨人不倦!

真正開始傳家書時還是心跳加快,眼睛緊盯手機屏幕,唯恐出錯!特別是第三天早上4:30就不敢睡了,結果又睡著了,被利慧學長打來的電話所驚醒,慌亂中顫抖著雙手報早、傳家書、點贊。真應了那句:若只好靜,遇事便亂。

但傳家書之後,便覺與前日不同,早間是有使命的—家書傳好,白天所思所想所做是有依據的—不說一句善意的謊言;不說一句負面的話語;日行一善。正如【了凡四訓】所講:明須良朋提醒(同修責善),幽須鬼神證明(打卡反思),在致良知的路上知恥而勇,匍匐前進!感恩可愛的組長及良友同修砥礪加持!感恩敬愛的史總引領!不足處請同修責善!

糖豆兒

該如何回答別人的問題?

今天,我完成了我的工作,把完成的成品郵件給了我的領導。過會兒,他便帶著疑問過來,感覺像是興師問罪是的(不過,他總是這樣)問,這個怎麼回事?如何如何?平常跟今天的我,怎麼答他呢。他話聲剛剛落下,我便張嘴就來,如何如何的答他。顯然他很不滿意,繼續再問,一定要把我否定掉為止。但他說的並不完全對,有的時候我覺得是無稽之談或者強詞奪理。我也是很不服氣,無奈他是領導,只能認慫。但無論他是什麼動機,我回答他的問題的時候,確實不淡定了,被他的情緒感染了。我為什麼不慢下來,頓一頓,想一想,或者跳出他的問題來,幹嘛他給我個杆子我就順著爬呢?當然不能排除還有比我嘴快的,搶我之前說了一大堆了,那個時候我也感覺很慫,怎麼慢人半拍呢?我這心裡也是夠複雜的。但是,我有個同事的表現很好,領導每次問他,他從不搶答,腦袋裡轉一轉,想一想,然後不多說一個字的回答他,感覺小心翼翼的。我覺得這種狀態很舒服,好像避免了很多的質疑。幹嘛非要急著證明什麼?停頓一下,弄明白對方要問什麼?不以一種對立的情緒說話,或者就是在分析解決問題式的談話。還是心裡太毛躁了,得練習靜一靜。

此為心友分享選編第3

請心友將修習中的問題和困惑、

感悟發至以下郵箱,我們請老師為您解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學實修者艾庭 的精彩文章:

提升認知 把心放大

TAG:心學實修者艾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