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抗戰時期國內自主研製的最大飛機,造價僅為世界同類飛機三分之一

抗戰時期國內自主研製的最大飛機,造價僅為世界同類飛機三分之一

1931年的北方的「九·一八」事變和1932年的南方的「一·二八」事變之後,全國人民抗日熱情日益高漲,身處南洋的華僑也積極捐資,支持祖國抗日事業。自1931年秋至1937年夏,印尼華僑向國內捐款500餘萬法幣和20餘萬港幣,並指定其中「10餘萬元用於製造飛機」,以加強中國空軍的力量,一雪國恥。

造飛機?

抗戰時期國內自主研製的最大飛機,造價僅為世界同類飛機三分之一

研製人員留影

沒錯,20世紀30年代,咱們已經有自造飛機的能力,而且擁有多家飛機製造廠。華僑們交代造飛機的活兒誰接的呢?位於南京的首都航空工廠。

首都航空工廠的前身是南京航空修理廠,1930年8月由國民政府軍政部航空署在南京明故宮機場籌建,第一任廠長為華僑林福元。「九·一八」後,該廠進一步擴大發展,1932年又將「一·二八」事變中被日軍炸毀的上海航空工廠的員工充實進來。1933年3月,南京航空修理廠改名為首都航空工廠,劉敬宜繼任廠長,迎來「躍進式」發展。劉敬宜(1897-1973)是河南開封人,1917年考取「庚款」留學,就讀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和密歇根大學,取得航空工程碩士學位。1924年,劉敬宜回國,參加了小六子領導的東北軍航空部工作,以設計「布雷格特」型飛機螺旋槳而在航空界嶄露頭角。

抗戰時期國內自主研製的最大飛機,造價僅為世界同類飛機三分之一

劉敬宜

劉敬宜擔任廠長後,分析了廠內的技術力量,決定成立研製小組,由該廠的總工程師田培業,技師朱家仁、喬剛等,與他一道研製戰鬥偵察機。1933年12月,劉敬宜等從眾多國外機型中選擇了美國道格拉斯廠生產的飛機作為藍本,開始飛機研製工作。1934年6月,飛機終於研製成功,因當時的印尼雅加達被稱為「巴達維亞」,故此飛機被命名為「巴僑」號(後改名為「爪哇」號,因印尼的華僑主要居住在爪哇島)。該機從設計到製造完成,全過程完全是國人的傑作,沒有請教外國人,更沒有任何外國人參與,證明了南京的航空工廠確有獨立自製飛機的能力。製造該機的材料,除發動機等少部分材料系從外國訂購,大部分是國產,如飛機的兩翼,用的就是中國著名的杭綢加漆製成。

「巴僑」號飛機性能大致如下:

機重:約2366公斤

機身長: 9.144米

發動機:美國普惠公司制的豪奈特525馬力發動機

最大時速:約每小時241公里

續航時間:8小時

配備武器:可裝備2挺機槍,配200發子彈和400磅炸彈

另外:兼做偵察、教練和轟炸之用。該機是當時我國所能製造的最大飛機,全機總價值約5萬元,僅為外國同類飛機的三分之一,可以稱得上是物美價廉。此時正值天津《大公報》宣傳航空救國,主筆張季鸞先生聽說南京航空工廠造出飛機,親自帶一位友人金誠夫來到工廠。他們航空工廠處處井井有條、充滿現代企業精神,深為讚賞。張季鸞對劉敬宜表示:如有欲言,願代發表;如有所需,誓代籌資。後來,張季鸞果然向最高當局引薦劉敬宜廠長。

抗戰時期國內自主研製的最大飛機,造價僅為世界同類飛機三分之一

「爪哇號」試飛

1934年8月15日,《大公報》以《自製飛機成功》為主標題刊登了「爪哇」號飛機試飛的新聞,特摘錄如下:

「吾人是常常懷疑,難道中國人真不能製造抑或沒有製造(飛機)的力量么?此項疑問直到最近,方才打破,事實是這樣的,當一·二八之役,中國軍隊在淞滬抗擊日軍,國內外民眾與僑胞,咸踴躍輸將,為物質的資助;此項建議,居然由軍政部批准,立時開始設計,並且決定就在南京光華門外首都航空工廠製造;從以上各種記載看來,可以證明中國人是能造飛機的,我們盼望當局不要專靠買外國機為唯一辦法,同時希望鼓勵自己來製造飛機,不但省錢,而且是提倡航空工業,並且此種製造飛機的興趣,應該便趨普遍化,那末此次自造的爪哇第一號,真是中國自造飛機的嚆矢。」此事見諸報端之後,群情振奮,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日鬥志。由於當時推行「新生活」運動,所以首都航空工廠又在飛機後機身兩側寫上「新生活號」的字樣,響應潮流。該機後來交給筧橋中央航校作為教練機使用,用以培養中國空軍飛行員。

參考資料:

1.魏鋼等:《中國飛機全書》,航空工業出版社,2009年

2.中國航空工業史編修辦公室編:《中國近代航空工業史(1909-1949)》,航空工業出版社,2013年

3.姚峻:《中國航空史》,大象出版社,1998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洞大開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百年前中國首次製造萬噸巨輪就出口美國,噸位超北洋海軍旗艦定遠

TAG:腦洞大開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