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人像攝影元年
之前也用手機拍過一些人像,因為題材以及篇幅限制不表。時間來到2017年,雙攝手機開始井噴式發展。
Ta們雖然沒有專業相機在逆光下虛化的明暗細節保留
沒有髮絲與背景的清晰反襯
沒有複雜景深場景下背景的光學漸進虛化
沒有前景與背景同時虛化時的自然
*以上四張圖來自於本人2017年的相機拍攝作品
但是手機無可比擬的便攜性,以及不被限制使用場合的便利性,使得手機攝影的試用場合真的越來越廣。
2017年,隨著雙攝虛化演算法的日趨成熟,國內廠商比拼硬體到攝像頭光圈整體步入f1.7大光圈,雙攝人像,確實也可以看了。
算了一下,自己17年使用過且能「看得上」的雙攝手機,有如下這麼5部。分別列舉一下吧~
1:小米6
到17年底回頭來看,為數不多的變焦雙攝,人像模式成像依靠長焦端攝像頭成像,提供接近於iPhone7plus的視角和虛化效果。
當時拿小米6也沒多想,多的是一些隨拍
商場內的小朋友,成像以及髮絲都還不錯
路邊拍的工人師傅,因為頭髮帶上了安全帽,虛化很真實了
景區演出的將軍,同樣不露出頭髮,輪廓乾淨利落,虛化漸進性很好。
那如果偏要拍散發呢?
這兩張竹林應該有參考價值。其實不放大看,也是說得過去的。
總結一下?平價版的iPhone7plus視角,虛化演算法可用性不錯,部分行家吐槽這呀那的,個人覺得當初的定價,還要啥自行車。
2:一加5
還沒送走小米6,迎來了一加5,性能怪獸。同樣的變焦雙攝,雖然被爆出實際只有1.8倍變焦倍率,個人感覺並不影響。
拍攝了竹林、茶園、甚至夜景。
個人感覺頭髮邊緣的處理部分場景下稍遜於小米6,總體來說可用性也還不錯——所以估計就有了下半年的拍照也改革的一加5T吧。
3:X20&X20plus
vivo今年的商業策略極其成功,推廣無處不在,也使我有機會得手X20試用體會。期初是不太喜歡等焦距雙攝的,體驗完X20的手機人像,也覺得尚可接受。
Vivo的膚色調校確實是值得同行學習的,室內的邊緣演算法確實需要再加強加強了。當然了,虛化程度的調節:f0.95-f16個人總喜歡放在f0.95好像也對虛化看著不那麼自然有一些影響。
4:一加5T
年底的一加5T是其粉絲覺得槽點較多的產品,指紋後置而倉促推出的全面屏產品迎合了市場讓粉絲覺得妥協了。個人對這點不予置評,但是綜合體驗下來,一加5T依然是一款出色的產品。拍照升級為雙f1.7雙攝,虛化邊緣處理及漸進過度堪稱亂真。這可能是沒親自用一加5T拍過的朋友無法體會的。
聖誕前夕用一加5T拍了一組聖誕Lolita,感覺室內成像頗為不錯。膚色表現也可圈可點。
最重要的是什麼,商場內拿出相機設備,極有可能被商場保安特殊照顧,而手機就不會有什麼存在感,出片又還不錯,何樂不為~
後來一加5T拍了一組滑雪場的Skiing Girl,也算是獲得了又一次成組的人像作品了。
更重要的是,同時手握兩台一加5T,你甚至可以用一台給另一台拍產品宣傳圖了。這是對手機成像的又一次肯定!
5:其實,虛化也不是全部,17年也嘗試靜心拍攝,用之前的手機,拍出了這組自己都很驚艷的片子。
嘗試不依靠虛化,完全靠色彩和光影分離人物主體和複雜背景,我做到了。
17年作為一個攝影,片子是不止這些的,比如頭圖的四張,每張都有整組。但是也沒啥新意就不表了。
抽出這些片子,共同點是手機人像,且效果還不錯。
這是我在16年底想都不敢想的。
感謝科技,感謝供應商的解決方案,感謝奮發進取的國產手機廠商,讓我們在17年就用上了如此便攜且成像不錯的拍照手機。
雖然Ta們跟相機差距依舊明顯,雖然到目前為止沒有一款手機在100%放大下的虛化邊緣和細節經得起推敲,但這依然無法阻擋手機攝影的浪潮,我覺得:這、值得紀念。


TAG:IT168試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