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直播行業還能走多遠?「剩者為王」?直播行業一年消失公司近百家

直播行業還能走多遠?「剩者為王」?直播行業一年消失公司近百家

提示:點擊"WiFi駭客"獲取更多駭客資料哦~

2017年我國網路表演(直播)市場整體營收規模達到304.5億元,比2016年增長39%。有業界人士談到,高速增長的「營收」數字看起來很美好,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家直播平台公布自己的經營利潤

互聯網從不缺資本風口,從當年的網頁遊戲、微博、團購、打車軟體等來看,起風的時候行業繁榮風光無限,但最終風停的時候往往一片狼藉。2017年行業報告顯示一年內減少了近百家直播公司,在可以預料的將來會有更多直播公司消失,曾經門派眾多的直播行業開始了「剩者為王」時代

截至2017年末,全國共約有200多家公司開展或從事網路表演(直播)業務,較2016年減少近百家,相對於2011年則減少400家。上周,在北京舉辦的中國網路表演(直播)行業高峰論壇公布了《2017中國網路表演(直播)行業報告》,報告中「一年減少近百家公司」的數據,讓業界不得不面對「直播行業這把虛火雖旺,但還能燒多久」的問題。

「人氣」?「人數」?直播行業水分有多大

隨便打開一個直播平台,在主播的頁面下顯示的數字動輒幾十萬乃至幾百萬,重大綜藝活動時收看數字可達上千萬,而某網站更是鬧出過13億人同時在線收看一款遊戲的笑話。有媒體報道,夜間高峰時期各大直播平台上,某一款遊戲的在線觀眾累計就達到3500萬人之多,換言之全國有2.5%的人在同時觀看這款遊戲的直播,如果再加上其他遊戲和類型直播,這些觀眾數字的誇張程度恐怕讓人無法直視。直播平台的觀眾人數有水分已經成為業內外共識,所要討論的問題無非就是水分多少。

對於外界的質疑,直播平台聲稱顯示的數字是「人氣」而非「人數」,「人氣」是通過人數、禮物、彈幕等一系列網站自己掌握的公式換算得出的。但為何使用自己內部發明的「人氣」而非簡單直觀的「人數」,原因不言自明。

直播行業發展到今天,大量中小直播公司的真實用戶數量已經微乎其微,不管前台如何幾十倍放大「人氣」,但後台看到的真實人數足以讓很多投資者萌生退意。直播行業目前已經進入明顯的存量競爭階段,眾多消失的中小直播公司讓出空間維持了大型公司的發展。

只談營收不提利潤:免費收看依舊是主流

2017年我國網路表演(直播)市場整體營收規模達到304.5億元,比2016年增長39%。有業界人士談到,高速增長的「營收」數字看起來很美好,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家直播平台公布自己的經營利潤。

吞噬直播行業利潤的主要是為了簽約人氣主播而支付的高額薪水。隨著直播行業的繁榮,主播與公司的議價能力越來越強,很多人氣主播背後有專業的經紀公司運作,因此在與直播平台議價時也更專業化。直播公司需要人氣主播去吸引用戶的流量,再用流量數據去獲得下一筆融資,因此許多人氣主播在與直播公司談判時已經可以「客大欺店」。

一方面是成本開支無法節流,另一方面卻是開源有限。從「報告」中的數據來看,目前直播行業主要的流量來源是遊戲直播,主要的營收方式是觀眾打賞。收看直播的觀眾中不乏一擲幾十萬元的「土豪」,但絕大部分仍是免費觀看的觀眾。直播公司期待互聯網行業「長尾」的特徵能形成大量小額打賞用戶,覆蓋公司的運營成本,但從目前效果來看要盈利仍是遙遙無期。

行業天花板若隱若現:現在不看直播的人以後也不會看

與許多人認知不同的是,直播已經不能再算一個新興行業,而已經是一個高度成熟的市場。直播領域細分門類完善,該鎖定的目標人群也已經大多鎖定。但目前對直播不太感興趣的人群,將來也不太可能被發展成為直播觀眾。這是一個典型的互聯網行業:擴張迅速,成長、成熟周期短,現在已經開始邁向收割期。最近有消息稱某家領軍的直播公司已經開始謀划上市,而一個行業里的領軍企業一旦開始IPO,那麼資本市場對整個行業的想像力也就開始回歸現實世界。

互聯網從不缺資本風口,從當年的網頁遊戲、微博、團購、打車軟體等來看,起風的時候行業繁榮風光無限,但最終風停的時候往往一片狼藉。今年的「報告」顯示一年內減少了近百家直播公司,在可以預料的將來會有更多直播公司消失,曾經門派眾多的直播行業開始了「剩者為王」時代。(衛中)

來源: 文匯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wifi駭客 的精彩文章:

免費送機頂盒,還能挖礦賺錢,斐訊天天鏈N1官方商城0元購

TAG:wifi駭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