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博物學家的傳世珍寶

博物學家的傳世珍寶

文/編輯:小飛

之前,網路上流傳過這樣一組照片,這是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國立自然博物館的倉庫:

怎麼樣?是不是超級震撼!對於博物學家來說,最心愛的寶貝就是這些來自大自然的稀世珍寶了。而博物學家收集、整理、研究、加工這些自然物的工作,才是讓它們從普通變得非凡藝術品的重要過程。估計每一個標本背後都有一段或動人、或驚險、或傳奇的故事。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本書《博物學家的傳世珍寶——來自倫敦自然博物館的自然藏品集》。

這本書主要介紹的是來自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館藏珍品,以及背後的小故事。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 London)位於倫敦市中心西南部的,是歐洲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是一座像教堂一樣的哥特式建築。用其受人館長Richard Owen的話來說,它是一座展示「上帝創造力的自然教堂」。

(圖片來自:lonelyplanet.com)

倫敦自然博物館內收有7000多萬件藏品、100多萬本書籍和50萬件藝術品。在倫敦,這是比大英博物館更受當地人歡迎的博物館。每到周末都要排很長時間的隊。但就像之前看到的倉庫圖一樣,能夠展出的只是九牛一毛。收錄在這本書中的,更是只包含圖書館、植物、古生物、昆蟲、動物、礦物等的六大類200多件。不過每一件展品背後的故事,是讓我感覺有最意思的。所以如果你暫時沒有機會去倫敦,那麼來看看這本書也很不錯,有計划去的話,也可以對照這些故事看展品,會更有收穫。

下面就挑選其中幾個展品,以及背後的故事給大家看看:

跟隨庫克船長旅程的畫家

《鸚喙花》

圖片摘自《博物學家的傳世珍寶·圖書館篇》

這幅美麗的鸚喙花(Clianthus Puniceus)水彩繪製於由庫克船長率領的奮進號航行(1768-1771)途中。作者是年輕有為的藝術家悉尼·帕金森(Sydney Parkinson),他被贊助者班克斯爵士任命為隨行博物藝術家。在攝影技術還沒有被發明的年代,正是這些博物繪畫記錄了物種,並且展現了西方人的審美。

(悉尼·帕金森的自畫像。啊,他的植物畫得比人像好多了。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在長期的航行過程中,帕金森必須在困難的條件下工作,大部分作品是在一個被數百個標本包圍的狹小船艙完成的,顛簸、天氣惡劣的航行並沒有阻礙他畫出如此精美的作品。他還是第一位訪問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大溪地的歐洲藝術家。不幸的是,他沒能回到故鄉,在返航途中死於痢疾和高熱,年僅26歲。

他的作品後來被倫敦自然博物館珍藏並且數字化,並出版成作品集。

澳大利亞還出了一套以他的頭像和作品為圖案的郵票:

圖為澳洲1986年發行的《新荷蘭,庫克船長的航行》郵票,一套6枚。兩個人像分別為帕金森和贊助庫克船長旅行的班克斯爵士。

看完了他的故事,真是覺得我條件這麼好,但還畫不出好看的畫,真是太不努力了……

《海藻集》

《海藻集》

圖片摘自《博物學家的傳世珍寶·植物篇》

這些被裝裱的海藻是於19世紀50-60年代由居住在澤西島的女性手工製作。這些纖弱的植物被精心平展在一張張明信片大小的卡片上,再被折成一個靈巧的小冊子。令人驚嘆的是海藻的形狀、色彩和排列搭配非常有藝術性,與那些像垃圾一樣成團被大海推上海岸的畫面相比,這些手工品更顯得如此美好。

圖為朋友@psilopeganum 用野風集的自然收集本做的海藻標本集,同樣美好。

一棵樹的命運

《惠靈頓木質櫥櫃》

圖片摘自《博物學家的傳世珍寶·礦物篇》

這件展品看上去只是一個被填滿礦物標本、被擺放在礦物保管者的辦公室里的普通櫥櫃,事實上,這是由一棵有傳奇經歷的榆樹製成的。

相傳在滑鐵盧戰役時,惠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在這棵榆樹下休息並下了決定性的命令,終於擊敗了拿破崙。這棵榆樹也一戰成名,被叫做「滑鐵盧榆樹」。

戰鬥剛結束幾年後的1818年9月,時任大英博物館圖書管理員的昆蟲學家J.G.Children偶然參觀時,恰好這棵樹被砍倒,他決定買下這棵樹,並請人雕刻成3把椅子,分別贈與國王喬治四世、拉特蘭公爵以及惠靈頓公爵本人。剩餘的一塊木料就被做成這個櫥櫃贈送給大英博物館,隨後被自然博物館繼承。

《滑鐵盧榆樹》1818,素描,作者是昆蟲學家J.G.Children的女兒Anna Children,當時她19歲。後來她嫁給了父親的朋友,並成為了最早期的植物攝影師,巧的是她的第一本著作就是有關海藻的攝影集。

《惠靈頓椅》現藏於大英博物館

而另一棵樹的命運又有所不同,這片巨大的木材切片直徑接近5米,來自於一棵萌芽於557年的巨杉。在1300年的時間裡,巨杉經歷了帝國、戰爭、瘟疫、科學發現和發明。1891年,為了滿足美國自然博物館的需求,被伐倒了。那時,它已超過了100米高,生長在今帝王谷國家公園的大樹樁林內。兩個人花了一周多的時間才砍倒它。一片巨杉的巨大切片被寄往紐約,還有一篇被寄往大英博物館,剩餘的部分被切成段用於製作柵欄。

雖然巨杉不會長的像海岸紅杉那樣高,但是它們仍然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樹木。巨杉至少能活3000年,它僅分布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內華達山脈。那裡,濕冷的冬天和乾熱的夏天互相交替。在這種環境中茁壯成長的巨杉有著厚實且耐火的樹皮,保護他們免遭夏天那些火災。同時,巨杉還含有一種天然的木材防腐劑,這讓他們能很好地抵禦疾病。

不由得覺得人類的活動和行為,對動物和植物來說,真的是無妄之災啊。

《巨杉》

圖片摘自《博物學家的傳世珍寶·植物篇》

在陳列了100多年後,倫敦自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對巨杉片進行了為清理和維護,清潔後,他們刷上一種新的保護型樹脂。這種特殊的樹脂是穩定和可逆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或對環境的變化作出反應,它不會變色,而且是可逆的,所以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在以後把它清除掉,儘管希望這棵樹現在可以保護下一代了。

剛剛切好的巨杉片,和正在做保護的工作人員。圖片來自倫敦自然博物館官方網站。

最新修復好的巨杉的切片被放置在Hintze Hall的屋檐下。在高聳的台階盡頭抬頭就可以看見,十分壯觀。圖片來自倫敦自然博物館官方網站。

巨杉片上面標有年輪刻度線,有興趣的話,可以試著去數一數是不是1300圈啊。

博物學家的工具集

《查爾姆斯採集法》

圖片摘自《博物學家的傳世珍寶·昆蟲篇》

在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的歐洲,許多人採集昆蟲,與朋友交換昆蟲標本,將那些稀世珍寶放在精良的盒子中展覽。常見的昆蟲采設備是捕蟲網、放大鏡、毒瓶、昆蟲針和鑷子等。如今這些工具已經被更現代化的產品所替代,但看上去很精緻。熱情洋溢、受人尊敬的昆蟲學家邁克爾·查爾姆斯-亨特(Michael Chalmers-Hunt)在20世界80年代,用其他昆蟲學家和博物館管理人員丟棄的物品製作了這套工具。

《挑戰者號的標本》

圖片摘自《博物學家的傳世珍寶·古生物篇》

這些廣口瓶和玻片來自於英國皇家海軍艦艇挑戰者號。挑戰者號航行是人類首次調查海洋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的重要探險。它於1872年離開英國海岸線,開始了長達3年半的環球之旅。隨船專家帶回了數以千計的廣口瓶、酒瓶、罐頭以及試管,他們都裝著海洋底部的樣品。

乾燥洗凈的沉澱物看起來與沙子十分接近,實際卻是由數十億微體化石構成的沙子、單細胞生物的微殼。

北美某小島上的海灘沙子,在顯微鏡下看是各種海洋生物。圖片來自顯微攝影師@張超_搖光

當時,人們對大洋所知甚少。一些科學家甚至主張,海平面550米以下不存在生命。因此,當人們把遍及洋底的海底電纜抬起整修時,發現海底電纜蓋滿了微小的甲殼生物。這無疑激起了人們想要發現更多的慾望。

挑戰者號航行縱橫交錯、穿越大洋:從南美洲到好望角、南極洲,再到澳大利亞、斐濟島和日本,再次返回,記錄下溫度、洋流以及8000多米的深度。有關的報告出版了50多卷,至今仍是可用的獨一無二的寶貴財產。

博物學家的桌布

《伍德沃德的桌布》

圖片摘自《博物學家的傳世珍寶·古生物篇》

這塊一米見方的桌布,上面有350多個刺繡簽名,他們的共同點是都在英國古生物學家伍德沃德房間中用過餐。他的妻子製作了這件紀念品,記錄下了他們50年婚姻中的熱情好客。

1901年-1923年,伍德沃德當時是大英博物館的地質部門主管,在他家漫長的聚餐時間中可以加入科學以及世界大事的辯論。其中就有聞名世界的中國古脊椎動物之父——楊鍾健先生和著名的解剖教材的作者阿爾弗雷德·羅默爾。

在這個餐廳還發生過一件騙了世界40年的騙局。1912 年2 月15 日,業餘研究古生物學的英國律師查爾斯·道森交給伍德沃德一些頭顱化石碎片,據他說,這是1908 年一些工人在英國皮爾當地區的礫石層挖掘時發現的。這令伍德沃德驚喜若狂。因為「皮爾當人」的發現,正好彌補了達爾文進化論中過渡類型生物化石的缺失。

直到40年後採用現代技術對這些化石進行分析之後才證明了它是一個贗品:它的頭顱是中世紀(大約500 年前)現代人的頭顱,下顎骨是現代猩猩的,犬齒是黑猩猩的。它們用鐵溶液與鉻酸浸泡過,以顯得年代久遠。石器是用現代工具打磨出來的,動物化石則是從外地收集來的。這是一個精心策劃的騙局。

《檢查皮爾當人頭顱》油畫,1915。那個白頭髮戴眼鏡的就是伍德沃德啦,注意看牆上還掛著達爾文的畫像呢。(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好了,這就是今天我給大家從這本書中摘出的幾個小故事,並且引申了一些有趣的資料。在查資料的時候,我徜徉在維基百科無法自拔,每見到一個人名,就想查查看他背後的經歷,以及和其他人的關係。比如查到悉尼·帕金森這個畫家的時候,我就在想,悉尼是不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呢?結果不是……那帕金森病是不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呢?結果也不是……我想能激起人的好奇心的書,就是好書吧。

如果下次再去博物館看展品的時候,能多看看它背後的故事,或者通過自己的搜索,探尋背後的故事,該是一件更有意思的事兒。

小飛的自然書單推薦

自費購買,無利益關係的真心推薦

《博物學家的傳世珍寶》

化學工業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各大電商有售

定價98元,打折時候差不多可以到40多元最低。

警告:這本書里有200多件珍品,植物佔得比例不算多,其中有幾十件是昆蟲,如果對昆蟲、動物有恐懼的請勿購買。

相關參考閱讀推薦:

《創造自然——洪堡的科學發現之旅》

洪堡也是一位偉大的博物學家、科學家、探險家,這本書想當厚,我還沒看完,下次看完了再給大家具體推薦。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

這是上次著名的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展的全彩說明版,印刷非常精美。詳細的講述了每一件文物對於人類歷程的里程碑似的見證。精裝版168,如果打折時100以內可以入手購買收藏。

《萬物的簽名》

上次有讀者推薦,我就看了一遍,雖然是虛構的小說,但有關植物的部分非常過癮啊!講述了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的女植物學家的故事。看完了之後努力的 找了一下原型,但沒有找到,應該是那個時期眾多女植物學家的縮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野風集 的精彩文章:

你家也有一棵有靈魂的植物嗎?

TAG:野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