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地動儀的玄機,逐漸露出的真相

關於地動儀的玄機,逐漸露出的真相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一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

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關於地動儀,大家已經不知道是怎麼樣子了,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樣子,如下圖,

關於地動儀的玄機,逐漸露出的真相

是根據歷史上,關於地動儀的那一百多字的記載,進行還原的。

現代以來中外很多人為復原張衡地動議做了很多努力,在歷史文獻中新發掘出了一些關於張衡和他的地動儀的文字記載。

張衡地動儀的史書記載:

【南朝】范曄(398年-445年) ,根據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後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後漢書》。 其中《後漢書·張衡列傳》記載候風地動儀共196字: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

關於地動儀的玄機,逐漸露出的真相

【晉】袁宏(328年-376年)的《後漢紀·順帝紀》記載候風地動儀:

「衡作地動儀,以銅為器,圓徑八尺,形似酒樽,合蓋充隆,飾以山龜鳥獸。樽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方兆龍,首銜銅丸,蟾蜍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樽中,張訖,覆之以蓋,周密無際,若一體焉。地動搖樽,所從來龍機發則吐丸,蟾蜍張口受之。丸聲震揚,伺音覺知,即有龍機,其餘七首不發,則知地震所起從來也。合契若神,自此之後,地動史官註記,記所從方起。來觀之者,莫不服其奇。」

【西晉】司馬彪(XX--306年)《續漢書》記載候風地動儀:

「張衡性精微,有巧藝。作地動儀,以精銅鑄其器,圓徑八尺,形似傾樽;其蓋穹隆,飾以篆文;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發機,皆隱在樽中,周密無際,如一體焉。地動機發,龍即吐丸,蟾蜍張口受丸,聲乃振揚。司者覺知,即省龍機,其餘七首不發,則知地震所從起來也。合契若神,觀之莫不服其奇麗。自古所來,未嘗有也。」(取自【北宋】李昉《太平御覽·工藝部》)

對於三個記載候風地動儀的史書,《後漢紀》比《後漢書》早約69年,《續漢書》比《後漢書》早約139年,從記載的原始性看,《續漢書》優於《後漢紀》,《後漢紀》又優於《後漢書》。

意思就是說,現在的人所知道,僅僅知道地動儀描述的樣子,都是儘可能的還原,

那麼在打造地動儀原型機關設備的時候,就用很多現代人的理解進行想像發揮,

但是現代的物理化學思維,就是代表真實的原理嗎?

這裡是出現很多漏洞的,所以製作出來地動儀根本測試不了地震,驗證不了原來的功能。

現在的人,最大的理解基點就是現代的物理學,和材料學,這兩個方面都出現了大的出入,今天就把這個真相講出來。

關於地動儀的玄機,逐漸露出的真相

認為是地震的一方產生微弱的震動波,導致地動儀對應的那個方位產生物理感應,導致觸發機關,這個理解是沒錯,可是這裡面不僅僅是地震波,甚至還有量子糾纏的感應。

為了講明這種量子糾纏的反應現象,這裡講述一個記載。

在漢武帝時期,有一天未央宮裡的大鐘無緣無故的響了起來,漢武帝遍問群臣,均得不到答案,只有東方朔告訴大家:這是四川的銅山崩了,因為鑄造此鐘的材料採集於四川的銅山,好比是人受體於父母,兩者之間的氣相感應,所以發生了這個現象。後來傳遞來的消息果然應證了東方朔的預測。這就是銅山西崩,靈鍾東應的典故。

這兩個人幾乎生活在同一時代,張衡(東漢78-139年),東方朔(西漢前161或162-前93年)。

古代天下分九州而治,製造這個地動儀的材料肯定是要分別從九州每個地方取一部分材料才能實現測九州地震的功能。

比如說:八個方位的龍口中的珠子,分別用對應方位的特殊材料造成的?東方的龍珠就用東邊山東的礦山的銅,西方的龍珠就用貴州的礦造。這樣才符合東方朔的這個典故的理論,而現代複製的這個應該是用普通的銅做的,所以沒有用。

這裡涉及到量子糾纏和材料信息學等學科,現在的科學家一定沒有考慮進去這些因素。

還有九州對應九宮,八方對應八卦,還有陰陽太極等原理的思維,現代科學家在還原地動儀的時候,考慮進去多少?

會不會連同封建迷信一起打擊,全盤否定呢?

還有有人會笑話,量子糾纏,不是才出現幾年的前沿學科嗎?怎麼古代的人就懂了,

那麼大家還記得考古隊在挖掘春秋古墓時,意外發現了一把沾滿泥土的長劍,劍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踐自用劍」躍入人們眼帘。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立即轟動了全國,但是,更加轟動的消息卻來自對古劍的科學研究報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員注意的是:這柄古劍在地下埋藏了兩千多年為什麼沒有生鏽呢?為什麼依然寒光四射、鋒利無比呢?

大家是否還知道,1994年3月1日,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二號俑坑的時,在清理一號坑的第一過洞時,考古工作者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150千克的陶俑壓彎了,其彎曲的程度超過45度,當人們移開陶俑之後,令人驚詫的奇蹟出現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銅劍,竟在一瞬間反彈平直,自然恢復。當代冶金學家夢想的「形態記憶合金」,竟然出現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葬里。

關於地動儀的玄機,逐漸露出的真相

記憶合金可以是在漢朝以前就存在的工藝,那麼地動儀就不能用量子糾纏的思維去進行設計么?

到底是古代的人太笨了,還現在的人見識太短淺?

順便講一個更加奇葩的事情,

就是古代考核各地官員的政績,不是像現在一樣看說明GDP,

而是到各地是用同樣體積的裝土容器,比如竹筐之類,

然後到各地需要考核政績官員所處的城牆內外,

取土,稱重量,

據說標準是,政績好,土就比重大,土重,百姓安,土輕百姓不安,耕種不好。

謙和既濟智能中醫,致力於傳統中醫思維結合 新技術,還原古人的智慧精粹,歡迎大家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謙和既濟 的精彩文章:

關於每年國曆日對應的干支紀日(六十甲子日)演算法公式

TAG:謙和既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