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抑鬱症年輕化,作為父母的我們該做些什麼?

抑鬱症年輕化,作為父母的我們該做些什麼?

據世衛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目前有4億人正在遭受抑鬱症的折磨,預計到2020年,抑鬱症可能成為僅次於心腦血管病的人類第二大疾病。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抑鬱症發病率高達5%~6%,而且近年來呈逐年上升趨勢,然而就診率卻不足10%。

並且,青少年的抑鬱已經不是新鮮事兒了。據醫院門診數據顯示,2014、2015年14~18歲青少年的就診數量分別比前一年增長了52%、89%。抑鬱症年輕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成人的抑鬱或許還能被很快意識到,並積極尋求幫助解決。而孩子的抑鬱情緒,卻總是被父母忽視甚至輕視,當發現的時候,常常是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悔之晚矣。

怎麼判斷孩子是否抑鬱?

抑鬱,是心中之霾。當孩子有如下反應時,就等於委婉地提醒我們:我不是不乖,我只是抑鬱了。

不願與人交往、孤獨、離群。

漸漸把自己孤立起來,遠離人群。對待同伴和周圍發生的事情很冷漠,對約會朋友和參加活動毫無興緻。

自我責備、自我貶低。

孩子總認為自己很笨、很差。在家不斷地製造麻煩,變得敏感脆弱。總是無精打采,總是抱怨太累或太無聊,缺乏自信,討論自殺,對喜愛的東西變得無所謂了。

變得固執,煩躁不安,易發脾氣。

暴躁、易怒、情緒波動卻毫無理由。性格變得古怪,具有周期性的喜怒無常,而且發作沒有前兆;愛挑釁,有破壞行為和攻擊性行為。

出現各種各樣的身體癥狀。

因為孩子無法準確地描述出自己真實的感受,於是就會反映在軀體上。他們可能出現胃痛、腹痛、頭痛、失眠、食欲不振,並且誇大自己的恐懼,覺得煩悶,缺乏精力,甚至談論死亡。

厭學,對學習缺乏熱情

學習成績下降,難以完成學習任務,在學校的表現越來越差,常常會覺得上學是種煎熬。

因為孩子還不具備和成人一樣能全面用語言表達複雜情緒體驗的能力,所以,如果孩子行為突變、性格突變、學習狀態突變,以及經常與家長和老師產生對立情緒時,就要考慮抑鬱的可能。

孩子也許並不懂得什麼叫做抑鬱,但是卻身體力行地闡釋著這個詞語帶給人的痛苦與無奈。

孩子為什麼會抑鬱?

抑鬱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除了有遺傳因素以外,還有更多外在環境的影響。它也不只是一個心理問題,而是整個生命的問題。

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抑鬱是一種轉向內心的憤怒。處於抑鬱中的人有一種無意識的憤怒和敵意感。但是人內在的社會標準和價值觀念不容許他表現出憤怒和敵意。因此,這些憤怒感就轉向內心,人就「向自己出氣」 。

心理學專家認為:患有抑鬱症的都是最好的孩子,他們不肯把負面情緒釋放給別人,才一點點壓垮了自己。

孩子的抑鬱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在成長過程中,一點一滴積累而來,有的孩子會偽裝壓抑,到了初高中、大學,甚至工作以後才暴露出來。

這一代孩子是幸運的,他們享受到了所有長輩所不敢奢望的豐裕童年;這一代孩子又是不幸的,他們承擔了前所未有的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

來自學習的重負。

每次看到小學生背上的大書包,我都感覺呼吸一滯。各種興趣班、輔導班、名師班一哄而上,父母們也許因為自己的童年不算成功,於是在嚴加管教中把孩子的童年也剝奪了。

來自現實的妥協。

留守兒童和寄宿兒童的父母是一種「人口紅利」,只能被動地接受同孩子異地配置的命運。在缺愛的環境中成長,被計划出來的孩子也不得不成為犧牲品,畢竟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夥伴與老師。

來自家庭的不和諧。

對於家庭關係的研究均表明青少年抑鬱與父母婚姻關係破裂之間存在明顯關係,女孩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離異的困擾而出現抑鬱。

來自生活應激事件的影響。

例如:搬家、生病住院、喜歡的寵物死去等等,都可能引發孩子的抑鬱情緒。

抑鬱,既是一種對困境的妥協,也是一種對關愛自己的人的曲線求救。

父母能做些什麼?

首先,我們要明確,抑鬱不等同於抑鬱症。

抑鬱是指我們所有人都會有的各種不開心的情緒,是反應性的、短暫的。

抑鬱症則是指向情感和心境,抑鬱情緒綿延數周、數月甚至數年,長期的不開心滲入到了情感乃至人格。

所以,分辨抑鬱情緒還是抑鬱症,第一個最顯著的指標就是時間。

如果孩子只是短時間內有抑鬱情緒,可能在一段時間內,自會好轉。如果是長時間的抑鬱狀態,那父母們就要引起的注意了。

接納、陪伴孩子。

每面對孩子的癥狀,一些父母難以接受。他們不僅沒有給到孩子應有的支持與幫助,反而指責孩子「想不開」、「懦弱」,甚至採取打罵孩子的方式「落井下石」。這樣只會讓孩子在抑鬱的泥淖里越陷越深。

抑鬱症並不可怕,它只是心理問題呈現的一種方式,也是孩子真正成長的最好機會,是危機,是危險中的機會。因為每個人的原生家庭都有問題,我們都有一段血淋淋的創傷史。

所以去接納孩子的一切狀態,孩子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都是對的。來自父母的理解與支持,是對孩子心靈莫大的滋養。

提升自我維度,成長自己

為人父母,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來扮演好這個角色。經常聽到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存在的各種問題,其實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孩子出現問題,是因為父母學習的速度趕不上孩子成長的速度。

如果自己在不斷成長,那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更加得心應手。

父母提升自我的維度以後,看問題也不再流於表面。比如,針對孩子的抑鬱,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引導:

「人受困擾,不是由於發生的事實,而是由於對事實的觀念。」讓孩子感到抑鬱的,並不總是糟糕的事情,而常常是孩子對事物的消極的認識。父母需要冷靜、理智地幫助孩子分析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否正確。

台灣作家羅蘭在《羅蘭小語》中寫道:「情緒的波動對有些人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那是由於他們會在適當的時候發泄,也會在適當的時候控制,不使它們泛濫而淹沒了別人,也不任它們淤塞而使自己崩潰。」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把情緒宣洩出來,比如:傾訴、哭泣、高喊、運動、寫日記等。

當抑鬱情緒纏繞著孩子時,孩子什麼事情也不想做,什麼事情也不願想,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完全處於一種迷茫狀態。這時可以引導孩子為自己樹立一個具體的、可以實現的近期目標,使孩子有方向感,不會感到無事可做。

尋求專業的幫助。

如果是抑鬱症,除了要帶孩子去醫院精神科接受藥物治療治標以外,同時輔助心理諮詢師的諮詢治本。

汽車出了問題,我們會積極到4S店保養,也會檢討自己的駕駛習慣。而孩子可比車子珍貴多了。所以,偶爾放下手頭的工作,常常陪伴孩子、看望孩子,試著改變去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去認真聽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在心中流淌。

抑鬱症是一種病,它越來越常見,成為一種社會問題。如果孩子有抑鬱症,我們做父母的只能陪著孩子去接受它、戰勝它,哪怕遇到再漆黑的夜晚,天也總會亮的!

文字丨桔子

編輯丨Anna

圖片來源丨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