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顧愷之《洛神賦圖》

顧愷之《洛神賦圖》

《洛神賦圖》是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的曠世名作,也是中國十大傳世名作之一。如今,這幅畫壇奇作跨越千年,熠熠生輝。今晚21:30,東方衛視中心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我們品畫》邀請到了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邵琦,帶我們一起解讀這幅曠世名作。

邵琦、張穎

顧愷之,東晉傑出畫家,水墨畫鼻祖之一,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設色絹本《洛神賦圖》,長約5.7米,寬約27厘米,以浪漫主義手法,極富詩意地表達了曹植原作《洛神賦》的意境,該作在構圖和技法方面都具突破性,為中國早期繪畫開創了新的途徑。

顧愷之 畫像

兩個天才的隔空對話

邵琦介紹,《洛神賦》講述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一次兄弟二人見面,曹丕故意送給曹植一個玉片修飾的枕頭,並告訴飽受相思之苦的弟弟這是甄氏的物品。曹植睹物思人、情難自禁又不能明言,只得杜撰了一個風華絕代的神女洛神,假借神話傳說紓解深藏心中的相思之情。

甄宓

《洛神賦圖》不僅是詩與畫相結合的里程碑,也是時間和空間扭結的里程碑,更是兩個天才的隔空對話。作為建安文學的領袖,曹植在《洛神賦》中傾注了豐富的想像力和充沛的感情,使得作品成為長篇抒情詩的典範之作。百年後的顧愷之,也許就是從作品中感受到了這種欲說還休的情感,才有了將《洛神賦》付諸畫筆的念頭。

愛情交響詩的畫卷

《洛神賦圖》開頭

《洛神賦圖》全卷如同一部恢弘的交響樂,曲折、細膩又層次分明地描繪了曹植與洛神之間純潔真摯的愛情故事。第一部分描繪了曹植行至洛水之濱,含情脈脈地驚看洛神凌波而來,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第二部分陳情之卷,曹植向女神傾訴愛慕之情,洛神感動,情意纏綿,眾神歌舞嬉戲,一派歡樂喜氣;第三部分高潮之卷,曹植目送洛神駕車而去,兩人依依不捨。曹植欲乘輕舟追趕,無奈難覓蹤影,畫卷上貫穿著蕩氣迴腸的綿綿深情,以及人神殊途、可望而不可即的無限悵惘之情。

《洛神賦圖》中間

除了主角,畫卷的其他人物和場景也相當豐富。畫卷中,顧愷之將配角人物的關係演繹得主次分明,每當場景變換的時候,配角們的神情也會有相應的變化,整個畫面也因此變得完整起來。

《洛神賦圖》結尾

極高的美術造詣與藝術價值

顧愷之不僅畫風自成一派,對美術技法也有獨到的理解。他的「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作為顧愷之的代表作,《洛神賦圖》完美地體現了他的畫論,不僅用詳盡的細節表達了人物細膩的情感心理,而且通過景物的錯落變化渲染出情與勢。

《洛神賦圖》細節

邵琦提到,《洛神賦圖》沒有宣揚政治、宗教和傳統道德的教條,而是展現出全新的、藝術永恆的題材——愛情故事。《洛神賦圖》也開創了詩與畫相結合的先河:跨越時間的維度,以電影分鏡般的手法將故事徐徐展現在人們眼前。從《洛神賦圖》開始到明清時,能否畫好手捲成了好畫家的試金石。

《洛神賦圖》細節

在邵琦看來,顧愷之「傳神」的理論對後世也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後世議論一個人的成敗,往往要看這個人留下了怎樣的精神。《洛神賦圖》的每一筆都蘊含了顧愷之的深情,再用最簡練的筆法描繪出來。用最單純的線條傳遞最複雜的人之神情,是顧愷之為繪畫界創立的一個典範。

《今晚》欄目誠邀您參與觀眾問卷調查: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完成簡單的10題調研,即有機會獲得《今晚》節目錄製現場觀摩機會!

WeChat ID: xingwenhuawx

(以上文字根據節目內容以及嘉賓談話整理)

藝術人文頻道 每晚九點半《今晚》

愛奇藝《今晚》

節目直播可登陸看看新聞網/看電視/藝術人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文化 的精彩文章:

海上丹青大家 陳佩秋

TAG: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