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機器人+正在進行時 機器代工時代或加速到來

機器人+正在進行時 機器代工時代或加速到來

人工智慧已經成了一個不可逆的趨勢席捲全球,隨著該技術的不斷成熟,人類被機器人取代從預言逐漸成為現實。在工商業、醫療、教育、金融、公檢法等行業,「機器代工」的需求激增,帶動機器人銷量快速增長,而對企業來說如何在這個加速到來的「機器代工」時代立足並崛起,也成了一大課題。

市場火爆異常

在市場與政策的推動下,中國機器人市場的發展十分迅速,國內各大企業均對其大力布局。中國家電巨頭美的收購了德國庫卡後,2017年還在美國矽谷成立了「未來技術中心」,表示未來五年要繼續在該中心投入2.5億美元,加強機器人、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研發;格力也持續發力機器人產業,現已實現工業機器人三大關鍵零部件自主研發和生產,所生產智能裝備產品覆蓋十多個領域。

此外,一批新興智能製造企業也持續發力機器人領域,如大疆、億航等,均不斷創新,完成了多款新型無人機產品的全球首發。

國外巨頭也按耐不住,紛紛加註中國市場。川崎重工業、不二越相繼決定在中國工廠實施增產。瑞士企業ABB在中國等國家均設有工廠,打算在未來兩年內將工業機器人的全球產能提高兩倍以上。

有關數據也印證了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火爆。據國際機器人聯盟預測,到2020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銷量將比2016年增長77%,其中,中國的工業機器人銷量有望猛增2.4倍。

機器代工大勢所趨

「機器代工」風潮形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機器代工」是我國產業升級的必然趨勢。中國曾憑藉人口紅利迅速崛起,而隨著人口逐漸老齡化,我國的人口紅利正漸漸消失,想要獲得持續的增長只能進行產業升級,從靠人口紅利發展轉變為依靠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發展。

其次,技術上突破為「機器代工」提供的可能性。巨大的需求及社會趨勢推動技術快速發展,過去一年來,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金融、法律領域都有重大突破,白領和藍領的工作從技術上而言都可以被機器替代。

另外,成本因素倒逼機器人產業發展。我國分布著較多勞動密集型產業,而近年來 「用工荒」越演愈烈,讓以往建立在低工資、高工作強度的低成本增長模式無法成立,「機器代工」則成了這些企業的「救命稻草」。

最後,政府政策的支持也是產業發展的一大動力。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中國製造2025」國家戰略,將創新驅動作為建設製造強國的重要方針之一,這為工業機器人的崛起創造了良好的發展土壤。

發展仍存瓶頸

雖然我國機器人市場的發展迎來良好的機遇,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及發展瓶頸。

從企業自身來說,一是,國內的工業機器製造企業在技術上較薄弱。國內企業產品創新能力不足,所生產的工業機器人只能完成簡單的工序,高端產品還需仰賴進口。

二是,國內機器人產品應用範圍不廣。國產機器人在我國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汽車、機床和電子等中高端製造業行業,在勞動密集型的低端製造業中覆蓋不廣。

三是,國內工業機器人價格高昂,無法廣泛應用。相關數據顯示,國產機器人在2016年僅佔國內市場的1/3。

從外部環境上說,存在以下制約。一方面,國內機器人市場面臨激烈競爭。機器人高端市場已形成了寡頭壟斷,前四大企業abb、庫卡、發那科、安川目前佔據了中國高端市場60%的份額。而中國本土工業機器人多瞄準壁壘不高的中低端市場,競爭力有限。另一方面,國內工業機器人標準檢測認證等體系等行業規範任不完善,嚴重製約了行業的發展。

由此看來,國內機器人想要在這片藍海市場分得一杯羹並非易事,若想要在市場上站穩腳跟,還需把握以下要點。首先,企業自身需加強創新研發方面的投入,從加工企業轉型為技術型企業,早日掌握核心技術,甚至形成技術優勢,擺脫對國外企業的技術依賴。其次,企業需從採購、技術、生產工序等環節上入手,壓低生產成本,從而降低產品價格,形成價格競爭力。最後,國內工業機器人企業尚處弱勢,政府需加大對企業的政策扶持,促使行業進入正軌,並促使行業形成相關規範。

(*圖文內容整理自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最熱點 的精彩文章:

TAG:財經最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