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想看雞湯,請給我來一點心靈砒霜

不想看雞湯,請給我來一點心靈砒霜

最近看了一部沉重的歷史題材著作《奧斯維辛》,奧斯維辛集中營是一個承載著痛苦記憶的歷史符號,在戰爭過去數年,那些親身經歷的人們隨著歲月的流逝一個個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重新審視這一段歷史,拋開歷史事實,它帶給我們的是什麼呢?正如書中前言歷史學家所說:

「歷史的回顧必須以揭示和再現真相為宗旨,但不能僅僅停留在歷史事實上,而是要從歷史中得到對我們今天有用的經驗和教訓。"

由於文章過長,所以我將以列表方式簡單概括我所寫的內容:

一、奧斯維辛是什麼

二、發生了哪些印象深刻的故事

三、引發的關於人性和法律的思考

四、對當今現代的意義

抵達彼岸前的血海

牲人和獸人的世界

納粹大屠殺被稱之為現代政治史上的精神失常,德國法西斯的首領希特勒是製造這場種族屠殺最大的罪魁禍首,在集權統治下更容易讓個人的心理缺陷放大並推動至社會乃至世界。

關於這本書的講述,作家維舟曾寫道:「《奧斯維辛》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更廣闊的視角,從納粹分子中的個體到群體的所作所為,基於對人性的分析,再現了那段噩夢的歷史。從開始的部分人對於猶太的厭惡到群體驅逐到最後近乎瘋狂的殺戮,立體地呈現了人性在面對無規則與累進式的野蠻生長狀態,記錄了一個個年輕的人如何一步步變成殺人不眨眼的屠殺機器。」還原於真實,除了銘記歷史,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需要思考行為事件的背後導致的因素。

哈耶克有句名言:所有通往地獄之路,原先都是準備到天堂去的。

奧斯維辛就是人間地獄,在這裡喪生的猶太人足有110萬人之多,而據書中所講還有兩個為了不被發現建立在森林裡的滅絕營在狹小的空間內殺害了170萬的猶太人,當1945年紅軍解放的那一刻這兩個滅絕營此時已銷毀了原有的證據。留下來的奧斯維辛為了滿足納粹邪惡的心理——將他們所認為的豐功偉績廣而告之,以此獲得成就感。

奧斯維辛的環境是極其惡劣的,舉一個例子,犯人們經常有人喝了那裡的雨水,兩條腿都腫脹起來,甚至往外滲水,有位父親沒管住自己,喝了裡面的水就死了,兒子在經歷了最初的震驚和失去親人的痛苦之後,意識到要想繼續活下去,唯一的辦法就是不去理會身邊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父親的死。

在這裡的犯人,如果不能工作就會將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暴虐和死亡無處不在,而那些工作的犯人們以為在集中營的大門上寫著的「工作通往自由」是打開解放的鑰匙,實際上在不久之後,他們將一批一批被處決掉。

霍斯是集中營剛上任的指揮官,他們回憶,霍斯話不多,很少情緒失控,是那種你每天走到街上都會碰到、根本不會多看一眼的傢伙。也就是說,霍斯與人們心目中面紅耳赤、口沫橫飛的黨衛隊(集中營官兵)惡魔形象相差甚遠,然而這恰恰意味著這是一個更可怕的人。

他是一個追求極權民族主義的狂熱分子,如果說希特勒只是下達命令要壓榨並迫害猶太民族,他會積極並想方設法去創造更多的方案處決犯人,到戰後處決死刑之前也一直為自己的行為辯護,認為自己只是做了「認為正確的事」,並且為這件事而感到自豪。從這個人的行為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意識形態已經讓一個人的人性中的惡變得多麼可怖。

屠殺除了那些納粹官員外,起了巨大作用的還有穿著白衣的醫生。

生化武器這個名詞也許我們會聯想到抗日戰爭,事實上早在德國納粹集中營就已經開始研發並使用了,這裡的醫生不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我們無法想像當小孩、婦女、男人被當成小白鼠一樣做實驗,任其生與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意識形態的支配下,他可以是一個正常的人有正常的感情,甚至可以給猶太小孩帶巧克力吃,但同時,他們也會把他視為自己的實驗品殺掉。這樣的一種雙重性格也許在現在無法理解,但放到當時的德國,卻不足為奇,種族主義的旗幟下,猶太人被視為牲畜一樣,沒有價值,是劣等的,多餘的。

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一個畫面定格於犯人工作時的一個情景,犯人們正在用一個碾子碾壓兩棟樓房之間的空地,那個碾子非常重,用二十或二十五個人都拉不動,這些犯人會在鞭子的抽動下中間沒有休息的時間下進行,他們中的一個犯人累得跪倒在地,站不起來。這時,官兵命令其他人拉著石碾從他的這位獄友身上碾過。

對猶太人的各種限制和虐待,在法律的無管轄下,逐漸演變成殘殺的對象,而真正製造大屠殺是在希特勒所制定的最終解決方案之後。

法律真空下

人性的醜態

被屠殺的猶太人是在平和的環境下進行的,我們不禁有疑問,為什麼猶太人不會反抗?

事實上納粹早在進行屠殺之前(後期的最終解決方案)就已經對奧斯維辛進行了完美的包裝,一輛輛火車裝載了大批的猶太人開往地獄之門時,他們被謊言蒙蔽,以為是要去遙遠的地方工作,到達目的地後,官兵首先要對犯人進行挑選分類,有用的和沒用的,然而區分有用沒用的根據並沒有沒有規則的,換句話說,官兵很清楚他們早晚被處決,只是時間問題。

有用的犯人會被安排工作,沒用的犯人會被帶走,告訴他們不會被殺死,只是洗個澡,需要脫光所有的衣服和整理好物品後,黨衛隊會讓他們走進去,門上鎖後,一個黨衛隊官兵爬到房屋上,他戴上防毒面具,打開屋頂上的蓋子,把一種粉末倒上,然後在關上蓋子。

做這些事情,雖然牆壁很厚,但是還是能聽到大聲的尖叫。人們對這些聲音因為習以為常,早已變得冷漠。依靠哄騙讓人們進入毒氣室比完全依靠武力來得容易,這種方法也能減少黨衛隊的壓力。

在這裡,我們應當要了解奧斯維辛這一歷史事實它要回答的問題,第一,人怎麼可能做出這樣邪惡的事情,心安理得的殘害或殺戮與自己無冤無仇的無辜者?第二,殺害的決定是誰做出的?第一個是人性的問題,第二個是政治責任和法律罪責的問題。

筆者認為,人們變得麻木且邪惡的原因是當時的大背景環境下的意識形態的控制,而法律的作用在於規範意識領域之內的公民,而猶太人並不在此列,所以當法律沒有限制之時,人性的陰暗便為所欲為了。關於第二個問題的回答,極權統治——如書中所寫:「

極權統治誘發、利用並加強了人性中的陰暗和殘酷又在這樣一種統治秩序之中極度放大了極權的制度之惡

。」

所謂歲月靜好

不過恰逢其時

自問我學到了什麼?』我想我只能確定一件事:沒人真正了解自己。你在大街上遇見一個和善的人,你問他:『北街怎麼走?』他陪你走了半個街區,給你指路,態度親切。可是在另一種環境下,同一個人可能變成最可怕的虐待狂。沒人了解自己。每個人都可能在這些(不同的)處境之下變成好人或壞人。

最後以電影《熔爐》台詞收尾: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這個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謝謝你,不曾離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