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個簃與吳昌碩等師友們的軼聞趣事

王個簃與吳昌碩等師友們的軼聞趣事

文/施作雄

王個簃(1897-1988),名賢,字啟之,江蘇省海門市人。曾任上海新華藝術大學、東吳大學、昌明藝術專科學校教授,上海美專教授兼國畫系主任。後任上海畫院副院長、名譽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美術家協會和書法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文史館館員等職。為全國政協第三、第四、第五屆委員。

作為一代名家,王個簃與吳昌碩、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等大師之間均發生過別樣的軼聞趣事。

王個簃與曾農髯、張大千等合影

王個簃 刀魚圖

與吳昌碩:自幼求學 幸得師承

王個簃1897年10月生於江蘇海門一個教師家庭。自幼攻詩經、練書法和篆刻,在南通省立第七中學畢業後當了一名教師。1919年在南通城北小學任教時結識了吳昌碩的門生李苦李。1920年結識了吳昌碩的大弟子陳師曾。次年結識了吳昌碩的摯友諸宗元,由諸宗元把王個簃早年所刻印稿四大本,帶給吳昌碩批註點評。1923年8月在李苦李的引薦下王個簃見到了吳昌碩。當年王個簃27歲,毅然辭去南通省立第七中學國文教師的工作,赴滬拜入吳門,並應邀兼任吳昌碩孫子吳長鄴的家庭啟蒙教師,從此有機會日夜陪伴在吳昌碩身邊。在吳昌碩晚年的日子裡,王個簃朝夕侍師,聆聽教誨,勤學苦練,詩書畫印衣缽盡傳。文藝界普遍認為吳昌碩有三高足:第一陳師曾、第二潘天壽、第三王個簃。他們的藝術成就都為中國書法篆刻藝術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與張大千:名流前輩 同門知交

王個簃入吳門後,認識不少海上名流和同門兄弟。1931年王個簃在吳昌碩的老友曾農髯家中結識了曾老的得意門生張大千,他們兩人結為知交,志趣愛好、性格脾氣都很接近,朝夕過從,切磋藝事,親如兄弟,王個簃比張大千年長2歲,有一次與曾老一起合影,王個簃風趣地對張大千說:「你鬍子這麼長,理應居中。」張大千說:「不、不,你是兄長,怎能站在旁邊。」推辭好久,才拍下珍貴的合影照片。張大千在台灣《四十年回顧展自序》中談到「荷芰蘭梅,吾仰鄭曼青、王個簃」,並在畫冊上親筆題詞寄贈王個簃。1983年4月2日張大千病逝於台灣,王個簃時年87歲哀痛初定,寫了兩首悼詩,以抒懷念之情。

與徐悲鴻:藝趣相投 相交甚篤

徐悲鴻比王個簃略長,他們第一次相識是在王一亭家裡。當時徐悲鴻從法國回來去拜訪王一亭,王一亭現場展讀了徐悲鴻隨身帶去的兩幅畫,其中一幅還沒有完成,王一亭當場欣然提筆補成了一幅佳作,王個簃、王一亭、徐悲鴻三人藝趣相投,交談甚歡,從此王個簃和徐悲鴻時相過從、相交甚篤。徐悲鴻回到北京後,兩人仍書信往來不斷。徐悲鴻曾來信邀請王個簃去北京藝術學院任教,但由於當時王個簃已在上海執教及其他原因,未能前往。

1953年4月,王個簃收到了徐悲鴻寄來的一張照片,是他和夫人廖靜文與齊白石及其家人的合影,照片背面寫著:1952年12月,羅銘兄與白石翁攝影於其北京跨車衚衕寓中,時其全家及友人訪之。即贈:個簃先生紀念。弟:悲鴻,1953年4月。寄贈的這張照片也充分顯示了王個簃與徐悲鴻兩位名家之間的深情厚誼。

與齊白石:匆匆一敘 竟成永別

1949年,新中國建立,王個簃的藝術也進入全盛時期,作品參加歷屆全國美展和上海美展。1954年,上海美術家協會成立,王個簃被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1957年春,上海美協在上海舉辦「王個簃書畫展」。6月份應北京美協的邀請,「王個簃書畫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期間王個簃首先去拜訪了齊白石,齊白石身穿長袍,手執羽扇,耳聰目明,神采巍峨,安詳地坐在椅子上。他在畫室接見了王個簃一行,並吩咐家人拿水果招待客人。時年已95歲高齡的齊白石與王個簃交談達一個多小時,同年齊白石逝世。王個簃代表上海文藝界赴京與周總理、郭沫若等一起參加齊白石的追悼會,沉痛緬懷老先生。

與吳昌碩、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等這些師友一樣,王個簃亦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藝術大師,篤重情感,熱心為公。

(原標題:王個簃與師友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新聞 的精彩文章:

圍巾拯救冬日Style 它才是寒潮來襲時的重要法則

TAG:網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