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皇族後裔卻一生清貧,為中國做的事讓整個日本震驚,這個老了躺在醫院走廊無人問津的人究竟有多牛?

他是皇族後裔卻一生清貧,為中國做的事讓整個日本震驚,這個老了躺在醫院走廊無人問津的人究竟有多牛?

原標題:他是皇族後裔卻一生清貧,為中國做的事讓整個日本震驚,這個老了躺在醫院走廊無人問津的人究竟有多牛?


你認識這個躺在醫院過道里的人嗎




圖片來源:@小古董杜

你知道這個面容滄桑,鬍子凌亂


像是流浪漢一樣的老人


卻是皇族後裔,中國的「國寶」嗎?


你知道因為他


一個埋葬了700多年的秘密才得以揭開嗎?


他叫 葉喆民


2018年1月2日,葉老永遠閉上了雙眼


他安靜的離開,沒有打擾公眾半分


但他的故事卻不該就這麼被遺忘


1924年葉喆民出生於北京


他是清代葉赫那拉氏的後裔


更是乾隆皇后的後裔


京城八旗子弟的貴胄


葉喆民的父親為葉赫那拉·麟趾


後開始使用葉麟趾這個名字


他沒有死守已衰敗破落的家族


或者成為一個紈絝子弟


而是通過學習考取官費留學日本


回國後擔任中央美院教授

更終其一生投入到中國陶瓷的研究上


是中國陶瓷文化研究的泰斗



葉麟趾(中排左起第四)和其他教師


前排左起第三為徐悲鴻,前排左起第四為齊白石


葉麟趾首先發現了定窯


其所著《古今中外陶瓷彙編》


填補了當時陶瓷學術研究的空白


更是讓整個日本古陶瓷研究學者


「晴天霹靂般」震驚不已

受父親影響


葉喆民和弟弟葉廣成,妹妹葉廣蓉


從小就開始開始接觸學習陶瓷


但當弟弟妹妹下決心未來投入到陶瓷研究中時


葉喆民的志趣卻是書畫



前排:葉母譚氏夫人,葉夫麟趾先生


中間:妹妹葉廣蓉


後排:葉喆民,弟弟葉廣成


葉喆民從小熱愛書法,其次是畫畫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根本,


而書法則是漢字的靈魂與中華文化藝術之精粹。」


年少時葉喆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大文學院


師從民國時期北京「四大書家」之一的羅復堪


後又跟隨溥心畲和徐悲鴻學習書畫


在碑帖、書法史、古詩詞等方面造詣極深


曾撰寫《中國書法史通論》等著作


多幅書法作品更是為海外博物館所收藏


原揚州博物館館長顧風曾回憶其:


「擅長章草,師從羅復堪先生,有出藍之譽。

陶瓷研究在我生活的經歷中,其實只佔一半多的時間,而書法研習則佔了大半輩子。晚年以後,常以讀帖、寫作為主。我習書法,最初從唐人楷書、行書入手,然後學習魏、晉、南北朝真書、秦篆、漢隸與章草,參以宋人、明人草書。只是天資有限,眼高手低,不敢妄自稱「家」。


——葉喆民



葉喆民九十以後所作《草書鍾南山詩》



杜牧《山行》



葉喆民畫松


大學畢業後


22歲的葉喆民在清華大學擔任院長秘書

後院系調整,又去了農業大學做圖書管理工作


還擔任一些學校的業餘教員


教了13年的工會夜校


在工作閑暇之餘,除了研究書畫


葉喆民重新拾起了小時候對陶瓷的興趣


在父親葉麟趾的指導下,參考國外書籍


出了一本《中國古陶瓷科學檢測》


本是隨性之舉


但書籍出版後被故宮領導看見


於是邀請他進入故宮陶瓷組

從此,葉喆民正式開啟了他的「陶瓷人生」



1943年,葉喆民在北京大學文學院畢業留影


在故宮工作17年


葉喆民不僅親歷了數十萬件故宮陶瓷作品


還隨孫瀛洲先生到各地博物館鑒定古瓷藏品


又與陳萬里、馮先銘等先生走遍各地名窯探訪


積累了強大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


對陶瓷的熱情也與日俱增


1978年,葉喆民被調到中央工藝美院

擔任中國陶瓷史和中國書法史的教師


後來又成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但榮耀加身始終不改初心


為了探索古瓷器的秘密,葉喆民踏遍了千山萬水


不在乎環境惡劣,也不顧及自身形象


一次,他去河南考察,趴在地上尋找瓷片,


因為太過專註甚至被當地人稱為「神經病」



葉喆民在邯鄲磁州窯窯址考察


雖是「半道出家」


但他卻成功破解了困擾世人700多年的汝窯秘密


汝窯位居「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


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


釉如凝脂,天青猶翠,幾近完美


似玉、非玉、而勝玉


宋徽宗贊其顏色「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感嘆汝窯「是中國瓷器的巔峰」


美術大師李苦禪直言「天下博物館,無汝者,難稱盡善盡美也」


宋瓷青器汝窯先,瑪瑙為釉古相傳。


裹底支燒青色淺,紋呈蟹爪寶光含。


當世已稱不易得,清初高藝仿猶難。


而今臨汝新成品,百尺竿頭拭目觀。


——葉喆民



汝窯天青無紋水仙盆



汝窯天青釉菊紋碗



汝窯青瓷奉華碟


然而汝窯製作工藝繁複、燒造時期短


並且「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


唯供御撿退方許出買,近尤難得」


因為存世量非常稀少,不足百件


2012年,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


以天價2.0786億港元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賣紀錄


2017年,另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洗


以2.6億港元成交,再次創下了中國陶瓷拍賣的世界紀錄


可謂「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只是汝窯雖出名,其產地卻始終不為人知


"汝官瓷"的窯址何在


成了中國陶瓷史上長期未決的一樁懸案


尋訪汝窯遺址及燒造技術


成了國內幾代陶瓷研究者和考古工作者的一大夙願


葉喆民在故宮時


就曾隨馮先銘進行考察,可惜沒有結果


後來他又多次探尋汝窯遺址


一次次的失望並沒有讓他就此放棄


別人的冷嘲熱諷也沒有讓他中斷自己的堅持


他的父親幫助定窯找到了家


葉喆民也希望有生之年能夠幫汝窯找到家



葉喆民先生考察古窯址工作照


在又一次的考察中


細心的葉喆民在河南清涼山


發現了一塊和汝窯瓷器同樣材質的瓷片


由此他展開了對清涼山的考察


並在1985年的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年會上提出:


清涼寺村「未必不是一條尋覓汝窯窯址的有力線索」


順著葉喆民提出的觀念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對寶豐縣清涼寺村進行挖掘探測


終於使得尋覓多年的「汝窯」窯址重現天下



清涼寺汝窯挖掘現場



當時報紙記錄的第一塊典型汝窯天青釉殘片


1987年10月至12月


考古工作者在200平方米的試掘範圍內


出土了大批窯具、瓷片和各類較完整瓷器300餘件


其中發現典型御用汝瓷10餘件


由此確認了汝窯遺址的發現


舉國轟動



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出土瓷片堆積


截止2016年7月


清涼寺汝窯遺址共進行了十四次考古發掘


發現了20多座燒制御用汝瓷的窯爐以及作坊遺迹


出土了不同於以往的匣缽、火照等窯具


還有大量汝窯瓷器標本


許多器型都是傳世汝瓷中所未見的


清涼寺汝窯遺址的發現


可以說解開了困擾世人七百多年的秘密


了結了中國陶瓷史上一大懸案


更破解了許多汝窯燒制上的難題


堪比商彝周鼎的汝窯,不再高不可攀


慢慢走向尋常人家的客廳和茶室


葉喆民因此成為汝窯窯址發現認定第一人



汝窯蓮花式溫碗


憑藉發現汝窯遺址


葉喆民在古陶瓷研究界已是享受盛譽


但他卻始終未曾停下學習研究的步伐


他的一生著作極多,自1960年始著有《中國古陶瓷科學淺說》、《中國陶瓷史綱要》、《中國古陶瓷文獻備考》、《尋瓷訪古漫記》、《汝窯聚珍》、《隋唐宋元陶瓷通論》、《中國書法史通論》、《飲流齋說瓷譯註》、《中國陶瓷史》(增訂版)等十餘部專著及論文百餘篇。


其中《中國陶瓷史》是繼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之後


唯一一部日本自覺全文翻譯成日文廣泛發行的著作



他還在《中國陶瓷史》中提出:


汝瓷「另一特徵是如用10倍放大鏡觀察,即可看到釉中氣泡稀疏有如晨星一般寥寥無幾,故此一向使用『寥若晨星』來形容。若是倍數過高則釉中氣泡大小紛呈,混淆一片,反而不易辨識。」


汝窯因為價值連城、贗品層出不窮


曾經一位喜歡收藏的先生就花了387萬


購買了一隻「宋代汝窯碗」,結果鑒定為贗品


而葉喆民提出在10倍放大鏡下觀看氣泡的


「寥若晨星」之法後來成為判定汝窯真偽的重要依據



葉喆民在劍橋大學講學留影


在研究著述貢獻卓著的同時


葉喆民更是致力於將自身所學所見傳達給更多的人


八九十年代葉喆民在北京大學、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講授「中國陶瓷史」、「中國書法史」課


為中國培養了無數優秀人才,桃李滿天下


葉喆民曾經說道:


「孔子說他自己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這八個字我始終記著。


只要活著,就應該起到這樣的作用」


而他總教導學生


「要自強不息……做學問先要做人」



中國古陶瓷一期全體學員,中為葉喆民教授


文博內稱「黃埔一期」



葉喆民與學生


他在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高等學府


全國各地文物博物館系統內開設講壇


將多年積累的心得,直接傳授給青年一代


即使八十歲後仍在繼續著述


主編《中國磁州窯》


並應邀為美術院校舉辦專題講座


敬業樂群老而彌篤


甚至在身體日漸糟糕的情況下


想的還是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國古瓷的美


現在不少人欣賞不了汝窯這種清新淡雅的美,只知「物稀為貴」而不知「難能可貴」,換言之就是只注意它的經濟價格而忽視它的學術價值。所以我常想寫一些文章簡略談談自己的看法,但是現在年邁體衰並且血壓不穩,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葉喆民



葉喆民先生研究邢窯透光白瓷


葉佩蘭先生曾經評價他道:


「葉教授不僅學問做得好,人品亦是正氣凜然,


為人非常低調,從不顯山露水。」


作為書法大師,陶瓷泰斗


葉喆民一生筆耕不輟,為國培養諸多人才


在古陶瓷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


所獲榮譽無數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國寶」級老人


一生卻樸素至極


本可以參加鑒寶類電視節目,掛個名就有錢拿


或者寫一些「特定的」文章,就能收到大筆稿費


但凡他在市場上稍稍靈活一些


就足以獲得頗豐的報酬,享受輕鬆優渥的生活


然而葉喆民不謀官,不謀利


始終專註研究,傳道授業解惑


即使清貧也甘之如飴



一件普通的衣服能穿幾十年


住的地方也極其簡陋


空間逼仄,門窗破敗


葉喆民的學生唐慶年2017年曾探訪老師住處


深受震撼:

家裡顯得十分壅塞凌亂,傢具都很陳舊,靠牆的沙發已被書報雜物佔領,兼用作飯桌的小圓桌上也放著筆筒文具和藥瓶。


兩次關門時都用個摺疊了多層的塑料袋把門小心掖上,如果不掖,那門大概是關不上的。

但葉喆民卻沒有絲毫抱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說得或許正是如此



家中牆上掛滿了字畫


他熱愛書法,但年歲大了後卻很少寫了


因為他的字都是鋪在地上寫的


後來,腰彎不下去,就寫得少了


「那您為什麼不在桌上寫呢?」


「那得要有書僮幫著牽紙才行呀。我哪有那條件?」


「那您就寫小一點兒唄。」


「寫小一點不過癮哪!」



雖然是蜚聲中外的古陶瓷研究學者


但他最後的境遇卻讓人無比心塞


2017年11月,93年的葉喆民因病住院


當其學生去看望他時


才發現他蜷縮在醫院走道上打點滴


「如同今天冬季的枯葉一般」


往日仙風道骨的長須,如今卻是凌亂不堪


葉喆民的老伴前段時間因為骨折住進了醫院


唯一的養女彼時旅居德國


他就這樣待在醫院過道里已有一周


知道他傳奇一生的卻少之又少


看著他虛弱的躺在走廊里令人百感交集


終究逃不過病魔的摧殘


敗給了蹉跎的歲月



圖片來源:@爾瑪問茶


因為病情不斷加重


2018年1月2日,葉喆民永遠閉上了雙眼


享年94年


那是新年的第二天


無數人歡聲笑語迎接新年到來


而他卻靜悄悄的離開了


沒有打擾這個社會半分半毫



聽聞葉先生辭世的消息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杭間無限感慨道:


「優秀的學者總是通過無私的學術奉獻


而超越基因與生俱來的自私。」


貴族出生卻一生清貧


為民族文化奉獻終生


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這樣的人生雖已落幕,卻不該被遺忘


向葉老,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覺志 的精彩文章:

為了美,你以為你對抗的是時間?其實應該是ta

TAG:視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