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生無敗績的常勝將軍,居然是三姓家奴 還不孝、殺妻……

一生無敗績的常勝將軍,居然是三姓家奴 還不孝、殺妻……

春秋戰國是華夏民族思想最為活躍的時代,眾多影響後世的思想流派剛剛發源,還未被閹割、改造。那些為了自己主張的先人,為堅持自己的理想,不惜以命證道。有太多個性鮮明的牛人和太多轟轟烈烈的事迹值得我們去講述。

今天要講的故事,還是春秋戰國時的牛人。

他原本師從孔聖人得意門生——曾子,算得上是師出名門。後棄儒從軍,竟一生未嘗敗績,百戰百勝。

他侍三主,有人說他不忠。

據說因不按儒制給母親守孝被老師曾子掃地出門,有人說他不孝。

還有更離譜的事,他為了出人頭地,獲得國君的賞識,居然親手殺了自己的妻子!算是不仁吧?

如此一個不忠不孝不仁的傢伙,居然能和孫子並稱「孫吳」。

他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兵聖——吳起。

但是,如果吳起真的是個不忠、不孝、不仁的人,那他是如何獲得上司、同僚、下屬的信任,並取得如此驕人成績?要知道,他不但是兵法大家,同時,還是一個卓有成效的「變法家」。

我們今天就嘗試著將目光穿越兩千多年的時空,回到那群雄並起、百家爭鳴,同時又「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時期,試著了解兵聖吳起的另外一面。或許,能挖掘出一些有趣的「真相」。

下面,我們正式開始春秋戰國的穿越解密之旅。

穿越第一站,衛國。解密人物:吳起。

吳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戰國時期衛國人。

此時的衛國,早已過了鼎盛期。在強鄰齊、楚、魏、吳的環視下,在夾縫中艱難求生。

據史料記載,吳起生於「家累萬金」的富商之家。但吳起的理想,一直是做一個可以影響時代的大人物,在「士農工商」的社會排位中,他的商人身份顯然是無法承受理想的重負的。於是,他散盡家資,想在衛國謀求個一官半職,卻始終不得。於是,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臨行前拜別母親,發下」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意思就是,不當個上卿、相國啥的,這一輩子就不回家鄉了。

此時,我們今天的主角吳起同學,成了殺人犯,併流竄至了外國。這是吳起同學的人生第一次重大打擊。

請注意,這裡有兩個關鍵點,「殺三十餘人」、「不為卿相,不復入衛」,會為是我們接下來的解密過程,提供不一樣的視角,同時,也會得到一些不同於史料記載的結果。

穿越第二站,曾子學校。解密人物:吳起。

因為吳起如何拜師的,這個學校又在哪裡,史料已不可考,所以我們只能直接穿越至那個曾子培訓班吧。

史料記載,吳起殺人逃竄後,居然拜入了曾子門下。這個曾子,可是個大儒,沒錯,就是孔子「門徒三千,賢者七十二」中的賢者之一。

也就是說,此時的吳起同學,也算是師出名門了,至少相當於在現在的北大、清華吧。

不過,吳起同學的人生註定不會一帆風順,再說,不經歷一些挫折、打擊、折磨,也不能凸顯他的主角光環,不是嗎?

於是,吳起的第二個打擊和第三個打擊接踵而至。

史記里的原文是「居頃之,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

也就是說,在他成功拜師曾子不久,他母親去世了。然後呢,因為吳起沒有回去奔喪,曾子老師認為他不沒有遵守」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的儒家最高指示,把吳起同學開除了。上面這句話是誰說的?是」子曰「的,是曾子的老師孔子說的。你說你個不懂事的吳起,老師的老師說的話,你都不聽,合該被開除吧?

既然我們今天是來解密的,也可以說是來找茬的。所以,我提出兩個意見:

1、既然吳起是一個」殺三十餘人「的殺人犯,他是如何說服曾子接受自己的?

作為曾子這樣的大儒,至少相當於現在的」院士「的學術地位吧?至不濟也能當個」博導「吧?如此一個名人專家,收學生的時候,怎麼不考察一下學生的身份呢?雖然他的老師孔子說過」有教無類「,但一個被通緝的殺人犯,怎麼也得掂量掂量吧?

所以,我們不妨大膽的設想一下,其實吳起當時殺的人或許沒這麼多,也許只是至少和一個嘲笑自己的地痞無賴吵了幾句,然後雙方扭打起來,那倒霉的傢伙不小心自己的腦袋磕路沿上,掛了,屬於過失殺人。在任俠之風非常普遍的戰國時期,這樣的行為,並不會太令人反感,反而有可能給人設加分呢。加之吳起同學天資卓絕,曾子一看,這麼一個頗有俠風的聰明孩紙,收下吧!

無論如何,吳起殺人是真,但一口氣殺三十餘人,可能不是事實。

2、吳起為啥不回家奔喪?

從本質上講,吳起同學的思想屬於法家,雖然現在拜入儒家之門,或許是權宜之計。畢竟,此時的國際形勢,比孔子周遊列國時好很多,儒門弟子出仕更容易些。但是,從吳起後面的所作所為來看,吳起無疑是法家的信徒,這個今天就不展開了。

我們不妨站在吳起的角度來思考。

其一、吳起離開衛國時,跪在母親面前發了宏願:」起不如卿相,不復返衛「。卿相,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吧?現在,別說卿相,連一個科員都沒混上,怎麼有臉回去呢?

其二、上面我們也說了,吳起本質上是個法家的信徒,本來對於儒家那一套守孝三年的繁文縟節就從內心是排斥的。

其三、當然,也有可能是吳起同學覺得守孝三年不能出仕,會影響自己的前途。

其實,太史公自己都有些不確定,《史記》原文里,是以有人在魯君面前進讒言的口吻記敘的。也就是說,太史公自己拿不定的時期,借他人之口來說,錯了也不影響自己的專業性。

限於篇幅,今天的穿越之旅就到此為止,前面就有一個」運來客棧「,我們先打尖。明天,我們去到魯國看看,解密史上第一冤案」吳起殺妻求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華夏舊事18 救父親還是救丈夫?古人一句話解決千古難題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