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油畫藝術的求知之路

油畫藝術的求知之路

這些活躍在當下藝術創作中的青年才俊,確是一個熱衷於繪畫、志趣相投且志同道合的團隊,自2011年以來冠以「八零油畫學社」之名,集結各地院校的同齡道友,多次共同約定展覽進行學術探討,互相勉勵、共同進步。對如此青年同道們談點心得以示誠意,也是令人高興的。

初聽王欽介紹,我內心略有驚詫:在普遍個性獨立的當下,怎還會有抱團的群體?看文字後得知這只是鬆散型結合,不同於八五時期的集結弄潮。以20世紀80年代生人為旗號,同代人互為交流,不失為好主意。的確,他們有共同的時代背景、共同的求學經歷乃至共同的內心需求,標明「學社」,其初心是為了每個人的進益,以利學術引導、攜手同行。

從提供的資料看,每個人對油畫的創作態度很是認真,也有不同的作品面貌,各人的藝術造詣、才情和能力各有顯現,有些還屢屢參加各類大型或全國性的展覽,即顯示了創作的熱情,也說明其水準已得到學界一定程度的認可,在日新月異的當代藝事活動中顯見身影、嶄露頭角,值得祝賀!

縱觀學社作品的形態,可歸納為這樣幾類:

一是具象油畫。此類作品占多數,其中有生活紀實性寫實油畫,是對身邊日常事物關注、陳述的現實主義,具有功能表達、個人心儀空間等特點;有表現性具象,個人借物寄情抒發,以抒情為主;還有平面性具象傳達,雖然物象具體,但已不是自然現象,而是壓縮空間、帶有硬邊形式的畫面組合,在藝術處理上具有一定的表現力。

二是寫意油畫。此類作品也不少,可見物象生機的揮寫和粗獷的塗鴉達意類的率性表現,是現今畫壇張揚本土文化的新學術徵候,已形成一定的自覺風氣。但要明白「寫」與「意」之文人畫含義,這樣才能使油畫在文脈傳承與發展中有所建樹。

三是抽象油畫。此類作品不多,有西方形式表現和本土語言轉換之不同,多探索形而上繪畫,尤其面對東西兩座大山,需要勇氣和膽略,能進入狀態的國內畫家很少。

總體上看,八零油畫學社各位的作品,略能顯示當下創作的現狀之一斑。這些藝術樣式的存在,追究起來與中國教育有關,也與社會進步有關。現代意識引進後,畫界已突破唯古典的審美藩籬,多類藝術形式樣態在各種藝術理論催生下成型,八〇後生人正是在變革的環境中受到影響,因此隨慣性所為也屬正常。應該看到,儘管個體的獨立意識得到鼓勵,然弱小的創新願望跳不出強大籠罩的環境所限,以致能看到有些作品受制於某個具體藝術樣式的模仿,學藝初如此可以理解,但作為藝術創作的更高要求是不應原諒自己的。

學藝過程從練技開始,這是明顯的模仿經歷,但是這過程需要多用心智,尋求適合自己的路徑。練技為手段並非目的,學會了也只能達到「術」的能耐,解決的是繪畫語言技巧問題。如何運用這些技能,則是由「術」至「藝」的另一種謀求之道。就如學英語單詞、句法,為的是傳達思想、感情,而有無思維高度、感情是否真摯就很關鍵了。因此,伴隨著心腦與手上功夫「內修」達到「藝術」之目的,進而是修為的深度決定藝能之高度。以自然界植物生態為例。高大樹木的生長可以提示我們:所謂大樹,地面以上的枝幹長得越高,其根系就會扎得越深,反過來亦是。也就是說,藝術家個人認知和審美意識在有形的外界匯成,而其深度卻在無形的世界中釀成。即使在同樣的環境中,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認知吸納能力,而不是淺嘗即止,同時勤于思考辨別,才能有對美的深入感受、理解,才能對形式與觀念間之關係有更深刻的獨立見解,然後認識與修養定會滲透和體現在顯性的作品裡,飽滿的藝術信息量才能打動別人。否則,創作凡庸一定很難出眾,而只會人云亦云,混流於一般。

人本主義理論告訴我們:人的行為有時會對環境刺激自行作出反應(如行動主義理論),有時也會受制於本能(如佛洛伊德心理學理論),但重要的是人性中有自由意志,有能力決定自己的目的和行動方向。

就此,談幾點想法與大家共勉:

其一,要認識自我。有很強的自主意識才不會盲目地順從環境,應明白自我意志的內在要求,聽從內心的召喚。要知道,現實性的俗化趨勢易讓我們失去明晰的思想境界,現世的成功學又常誤導我們的行動判斷力,物慾本能的佔有使我們往往不由自主等等,這些都說明認識自我的艱難,但是我們必須明白這是首要任務。只有確立自我,才能建立從藝目標,路徑與方法隨之也就會越來越清晰。

其二,要有敢想敢做敢創造的精神。已有的藝術樣式都是前人所為,認知經歷告訴我們:所有的次序都是被時代建立—打破—再建立的過程。每個藝術樣式、流派都只是短暫地存在於生態鏈上。繪畫是多種派生藝術之元發點,有史以來就在不斷創造,善意出發點是「破」,而非精心的「守」。

其三,油畫是西方藝術樣式,移植到中國歷經幾代人的努力,但是遠沒有終結。如何讓這個外來藝術樣式能在我們的生活中生根發育得更好,如何在世界範圍內有我們的學術支點,其栽培過程面臨的是文化價值觀、美學觀以及方法論都特別相異的情況。進行改良談何容易,尤其是作品背後的精神文化問題,牽涉到哲學、心理和宗教以及當下文化現實,需要我們倍費心思、鍥而不捨,因而不是即刻能躍就的。在借鑒、吸收正宗西方油畫經驗的前提下努力建構中國油畫,其道路漫長且就在我們腳下。

油畫作為藝術造型語言已相當古老,多個世紀以來的變革使其表現力極為豐富,猶如音樂里的交響般感染人。在當今文化條件下走出中國的路子,探索出個人表達的語言系統,關鍵是從業者思想認知的深度和藝術感受力的敏銳程度,這是一條求知之路。

為了使各位達到一定的水平且能擔當時代使命,我建議學社除了作品展覽交流外,還可以增加對油畫材料及其性能的探討,更進一步加強藝術理論與美學的認真研究。提高自我生命個體存在的品質,也是事業發展的需要,而達此理想唯一的方法就是克服妄念、踏實學習、努力實踐、勤奮思考、勇於探索,力求在更深的內涵層次上提升自己,有獨到的見解與突破。我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

祝賀八零油畫學社日呈勃勃生機!希望各位同仁再接再厲,滿懷信心地在求知路上遠行,以通達未來!

[作者單位:上海美術家協會]

本文刊發於《創作評譚》2017年第6期,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作評譚 的精彩文章:

對話:八〇油畫現在時

TAG:創作評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