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話語為什麼是一種權力

話語為什麼是一種權力

存活於世,我們都享有說話的權力,也有自由表達自己意願的的「權力」,然而,福柯的看法卻並非如此,他的看法相當獨特,他覺得:「不是人說話,而是話說人」,一個人不可能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說明一切。「道不可言,道常無名,因其無名,強為之名。」知其不能盡道,反而橫說豎說,極盡描摹刻畫之功。因此,話語對象又是一種需要許多人「反覆加以填充、不斷變動的特殊空間」。這些話看起來似乎很抽象,其實我覺得這就是話語是一種權力的抽象的表達,正是因為人類這種特殊的生存空間才導致了福柯所說的這種獨特現象的出現。人不能作為一種獨立的個體作為代表自己發言、說話,而是要受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的影響和壓制而不能說出自己的話,所以話說人也不失為一種絕妙的表達,那麼為什麼話語是一種權力呢?究其原因,是多種原因綜合的產物,在任何社會中,話語的生產是被一些程序所控制、篩選、組織和分配的。

話語是一種權力,它決定著一個時代話語模式,包括人的認知、理解和接受方式,知識型選擇了一些看似公正的話語來說明這種建構和解釋的合理性,並賦予它以「法」的權力,而具有了合法性,這樣,一個時代的話語權力就被建立起來了,它變了合理性和合法性統一的表徵。仔細觀察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不管時代如何變遷,發展到何種程度,這都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比如說,關於話語的巨大力量及權威性,中國古人就有一些敏銳非凡的見識,如「州縣符,如霹靂;得沼書,但掛壁。」可見政令威重如山。「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轉」,在這裡以老百姓的口吻,表現出了封建司法制度的森嚴。在這裡不正是因為話語這種巨大的權力才使之成為權威部門的代言人,如果沒有這種權力做鋪墊,話語的權利肯定是不能積極付諸於實踐的。據福柯考證,古希臘人也曾敬畏語言,相信話語力量在於「誰說話和怎樣說」。長老在莊嚴威儀中發號施令,巫師神秘兮兮地念動咒語,聽眾誠惶誠恐,無不信服真理和權力的表述。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之所以能成為話語,它們都是在一定的意識形態領域內具有獨佔鰲頭的地位和權威的,他們在話語傳送之時其實也就是對公眾一種間接的權力地施加,身在底層的普通平民老百姓是絕對不可能享有話語權的,因為權力的核心就不是掌控在他們的手中的,在此話語是一種權力的闡釋也是非常直觀的顯現。

「話語生產總是依照一定程序受到控制、挑選、組織和分配的」。他著重指出,由於「權力」暗中壓制,話語名為表意系統,往往卻變成「強加於事物的暴力」。我覺得這在魯迅的《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身上非常直觀的顯現出來了。言說本身是一種權力, 話語權不僅確立了主體的存在, 更表明了主體存在的意義,「對於祥林嫂的性格塑造來說, 沒有比給予她說話的「權力」更為重要的了。因為在《祝福》這部短篇小說中敘述聲音就是絕對「權力」相當的比喻。」當數千年來遺留下來的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享受絕對話語權的同時, 來自下層窮苦百姓的祥林嫂就完全被剝奪了話語權。斯皮瓦克在《賤民能夠說話嗎》中講道: 「賤民是不能夠說話的, 也就是說, 即使賤民冒肝腦塗地的危險發表自己的意見, 她的言說也是不會被聽到的」,我們知道小說中的祥林嫂完全沒有那種自覺反抗封建遺留思想觀念的意識和覺悟,那麼這是什麼導致了祥林嫂的這種完全無能力的反抗的情況呢,究其原因,依然歸結於當時社會上宗法觀念、封建禮教所享有的的那種絕對的話語力量的權威和震懾,長期身處於這種幾千年來沿襲下來的愚昧、落後的封建文化氛圍的壓迫中,就會產生一種自覺地信任和順從。

話語的權力滲透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實踐中, 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影響規範著人的存在方式。話語實踐滲透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權力的範疇也在隨話語實踐而不斷的擴大, 生活的事實似乎就是話語權力的體現,生命主體在這一系統中體現相應的實踐功能,他的存在才是有價值和有意義的,否則,他將被社會「遺棄」。在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因為不斷地遭受當時的以封建禮教為代表的話語權力的打擊和重創才最終導致了祥林嫂的悲劇命運。

話語權力的範疇滲透在實踐主體中,它難以被人們感知,卻又無所不在,一個人從出生就被這種權力所引導和規範,也只有如此,他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的人,否則,就會成為社會的「異類」,在其生存的過程中,也就是各種權力的相互鬥爭和實踐, 只有將其納入到由權力所建構的知識和真理中,人才可能獲得合理性與合法性的存在方式。話語作為一種權力,不僅體現在文學作品中,而且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頗多的體現,只是因為它處於一種無意識的形態,長期身處其中的我們不會有明顯的察覺,然而它卻於無形之中,無所不至的影響著我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