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爭與革命的思考

戰爭與革命的思考

GIF

戰爭與革命的思考

編輯二狗

來稿:胖友

Revolution來自於天文學,意指星體在軌道上旋轉一周後,回到最初的出發點。Revolution在歷史學中被翻譯為「革命」,在中國近代,指自然界、社會界或思想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深刻質變,主要指社會革命和政治革命。

一、戰爭是引起革命運動的電動機,或者是革命的一種呈現方式。

美國革命,還是美國獨立戰爭?西方史學家有不同的爭議。其實,早在約翰亞當致傑斐遜的信中就早已對美國戰爭還是美國革命作出思考和辯論,「我們常說的『美國革命』的含義是什麼?就是指『革命戰爭』嗎?戰爭不是革命的組成部分,只是革命的後果和結果。」

在這裡,約翰亞當作為歷史的當事人,他的這番言論是基於迫切地想要建立自由、民主、獨立的美國政府,而非簡單地戰勝英國殖民統治者的需求而言的。也就是說以約翰亞當為代表的資產階級不甘與英國殖民統治者達成妥協,而是徹底地完成獨立的訴求。就革命進程中的戰爭本身而言,戰爭造成的經濟損失、心靈創傷都無法和革命的初衷融合,但是革命戰爭隨之帶來的思想的解放與變革,社會秩序的整合,政治制度的變化正是革命。

法國大革命是一場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爭取資產階級利益的戰爭,最終演變成建立資產階級制度,鼓舞全世界為自由民主奮鬥的大革命。美國革命最初是為了反對英國殖民者的統治而進行的戰爭,最終引發導致殖民地內部社會結構和政治思想的變化革命。革命期間所有的戰爭都在為革命的大爆發而醞釀,或者一些戰爭本就進入了革命的歷程,所以戰爭是加速革命運動的電動機。並且往往革命派的勢力越強大,社會矛盾越尖銳,革命的程度越劇烈,戰爭便成為了革命外在的一種呈現方式。

二、革命的性質:激進,保守,或者兩者並存。

最激烈的暴力革命,莫過於法國大革命。托克維爾在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中敘述道:「在我看來,與歷史上任何事件相比,這次革命更為震撼人心……這樣一場突然,這麼徹底,這麼迅猛,但又充滿反覆、對立與矛盾的革命,只有這個民族能造就。」法國大革命的激進性源發於法國尖銳的社會矛盾。

1788年法國爆發饑荒,社會動蕩,城市貧民與佃農生活在痛苦中,物價上漲高於工資,而第一、二等級的教士,貴族階層卻免稅,路易十六喜好玩樂,法國援助美國獨立戰爭,與英國長期作戰,財政赤字,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法國民眾參與政府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主張追求自由。即使三級議會做出改革,但是未能解決糧食問題,人民高呼「要麵包」,農村發生動亂,民眾激烈反抗軍隊進駐凡爾賽,進而向巴士底獄前進。因為這種激烈的行為和爆發形式,所以我們常常以轟轟烈烈來形容法國大革命。

對於美國革命的性質的定義,比法國大革命和英國光榮革命更難下結論。弗雷德里希˙根茨在《法美革命比較》中認為:「美國革命自始至終局限於美國人當中,僅僅是一場防禦性的革命,法國體現了侵略性革命一詞的最高意義。」,「美國革命在每一個細節都有固定和明確的目的,在明確限度內活動,指向明確的目的,法國無明確目標,成千上萬種不同方向始終彼此衝突,穿梭在武斷意志空想的無政府狀態的無底深淵中。」

S˙伍德在《美國革命的激進主義》認為有的美國人並不願意把革命看作是激進的的理由是「美國革命者似乎總是出入於客廳或者立法大廳而不是活動在地下室或者大街上,他們作演講,不做炸彈,寫文章不是各種宣言。」,「美國沒有恐怖時期,不存在應運而生的獨裁者,沒有農民起義、火燒城池、監獄暴動。」,「美國革命實質上是一場思想運動,是一場用憲法維護美洲殖民地及其利益不受英國侵犯的運動。」這一點王希在《原則與妥協》中也有論述「在某種意義上,美國革命的初衷與其說是為了建立一個新的政治秩序,不如說是為了維護一個舊的政治秩序。」

表面上來看,美國革命的的確是保守的,但是評判革命的標準並非只是事件中人物的行為表現。所以伍德又闡述道「如果僅用社會苦難和經濟貧困程度或用多少人被殺,多少莊田被毀的數量來衡量革命的激進主義,那美國的保守型就合情合理了,但用人們相互間的關係轉變來衡量那就不是保守了。」事實上,「它有著歷史上任何革命一樣具有的激進性和社會性。」首先,「合法地建立了合眾國,改變了美國社會,徹底改變了人倫關係和包括婦女在內的社會關係。」再者,「美國成為最自由,具有商業精神的國家」,「重建了美國人民心目中的公眾或國家權力。」最後,「使美國人的文化發生了變化,藝術、建築、繪畫畫風改變,改變了對歷史、知識、真理的認知。」

革命的目的是要奪回這些權利,從這些意義上講,美國革命的目的是保守的。但是美國革命本身導致或帶動了殖民地內部社會結構和政治思想的變化,擴大了革命的原始目標,革命在將13個殖民地化為聯邦的同時,也奠定了美國的憲政基礎,從而開創了憲法史上的新紀元,美國革命的結果和影響無疑是革命性的。」王希雖然認為美國革命一開始是與英國的妥協,但是美國革命的結果和影響無疑是革命性的。

所以革命的性質有保守與激進之分,也存在激進與保守並存的局面,激進還是保守是從評價的不同角度來判斷的,隨著社會的的變遷,歷史學的不斷發展,歷史史實證明了「革命」與「暴力」一詞不再是用等號來劃分。革命不再是單純的「暴力革命」,甚至出現了「不流血的革命」。

三、評價革命的標準不一,但革命一定是推翻了舊的東西,建立了新的東西。

漢娜˙阿倫特在《論革命》中闡述道:「暴力與革命同樣不足以說明革命這種現象,只有當變革的發生意味著新的開端的出現,當暴力背用以建立完全不同的政府形式或者造成新型的政治實體形成時,我們才能談革命。」所以無論革命是不流血的,還是伴隨著暴力戰爭的,總之,革命一定是打破了舊的東西,建立了新的東西。

清末時期,「革命」話語鋪天蓋地,「革命」在翻譯和傳播的過程之中,主要是從蘇俄或是日本吸收,融合各種版本的馬克思主義。辛亥革命成功,國人欣喜若狂,以「大革命」稱頌,但一些「農民革命」用的便不是那麼恰當,如義和團與太平天國。下層人民群眾的反帝反封建運動往往是以戰爭的形式進行,但是最終的結果是失敗的,並沒有給社會注入新的血液,未建立新型的政治實體,所以「農民革命」一詞換成「農民運動」更為恰當。

而辛亥革命之所以被稱作「革命」,因為他具備了革命的條件。首先,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制度;再者,在辛亥革命的過程中,解放了民眾的思想;最後,辛亥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還頒布了第一部資產階級臨時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完成了質變。

綜上所述:戰爭不一定是革命,革命不一定是以戰爭的形式進行。當然,革命又時常與戰爭相隨。戰爭只是引起革命的因素之一,或者是革命的一種呈現方式。革命的性質分為激進和保守或者兩者並存,雖然雖然評價革命的標準不一,但革命一定是推翻了舊的東西,建立了新的東西。

王二狗919

聽說

關注二狗的人都脫單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