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鄉巴佬」曾想致李世民於死地,一生懟了他兩百餘次,卻成為了盛世最重要的一面鏡子

這個「鄉巴佬」曾想致李世民於死地,一生懟了他兩百餘次,卻成為了盛世最重要的一面鏡子

來源:軲轆島(ID:guludao)

作者:月島主

一代明主李世民,麾下群英薈萃,文武雙全。可他最讓後世津津樂道的一段君臣關係,卻是和他天天吵到面紅耳赤,雞飛狗跳的「死對頭」魏徵。

魏徵早年間的經歷比較坎坷,家中貧困,曾被迫出家當了道士,遍嘗人間疾苦,這些苦難的經歷也讓他成長不少,在縱橫之術上展現了極高的天賦。

及至隋末亂世,魏徵心懷鴻鵠之志,且天賦異稟,也決心投入到起義大軍的浪潮中去一展宏圖。魏徵這個人能力各方面是沒得說了,唯一可惜的就是眼光有點差,遇人不淑,吃了不少苦頭。

最開始是加入了大名鼎鼎的瓦崗軍,魏徵一下就給了李密出了十條計策。可瓦崗後期的李密志滿意得,剛愎自用,並不採納的魏徵的意見。

在瓦崗軍與王世充大戰之時,李密等人把魏徵的奇謀深策說成是老生常談,氣得心高氣傲的魏徵拂袖而去,並不再諫一言。結果李密被王世充打得大敗而歸,被迫投降了李唐。

魏徵的命也是夠苦的,還沒在李唐睡幾個安穩覺,又被竇建德給俘虜了。幾經輾轉,最終還是由李世民率軍戰勝了竇建德,接回了魏徵等人。可魏徵這次沒有領李世民的情,還是站錯了隊,加入了太子李建成的陣營。

這可以看出來魏徵是個嚴肅認真的人,不然也不會堅守傳統「立長不立賢」原則,支持勢弱的太子。多年以後他自己曾說過,只希望做個良臣,而不是忠臣。這其中區別大家自己體會一下。

在東宮與秦王府的對決中,魏徵也多次勸李建成先下手為強,但真正優柔寡斷的人不是李世民,而是李建成。最終成王敗寇,李世民坐穩玄武門之變的主角。而李建成只能湮沒在浩瀚的史海中,永世不得翻身。

事後李世民還叫人押來魏徵問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這句話一問出口,在場眾人心中默念,一首《涼涼》送給魏徵。這個問題魏徵就算求饒,難逃一死,要是惱羞成怒痛罵李世民更不用說了,似乎是一個死局。

可只見魏徵臨危不懼,面不改色,回懟了一句,要是太子早聽我的話,也就沒今天什麼事了。這一懟,就此開啟了李世民與魏徵這對相愛相殺的君臣CP之路。此話看似劍拔弩張,其實卻是毛遂自薦,魏徵站在風口浪尖之上一展自己的才華,李世民就一個字,服。盡釋前嫌,重用魏徵。

當然了,日後這對君臣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不知道李世民是否會有點後悔今天的決定(笑~)

及至李世民登基即位為唐太宗,魏徵被任命為諫議大夫,專門向皇帝提意見,一條道阻且長的諍諫之路就開始了。魏徵其人剛直不阿,膽識過人。諫言的特點就是,說話賊直接賊難聽,從來不給唐太宗留一點面子。就算唐太宗龍顏大怒,魏徵依然神色不移,直言不諱,最終逼得唐太宗只能服軟。

比如唐太宗貞觀初年想著修生養息,輕徭薄賦,後來又想著手頭緊還是收一點吧。魏徵直接來了一句皇上你這是不守信用,如何立信於民?李世民啞口無言,只得作罷。

後來又有一次群臣勸諫唐太宗稱其功蓋天下,應前往泰山封禪,君臣幾個越聊越興奮恨不得天亮就出發。魏徵又來潑冷水,說這事勞民傷財,百姓還沒全民奔小康呢。唐太宗又只能委屈的作罷。

不僅政治上的事,唐太宗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魏徵都要管。唐太宗想要給愛女多一點嫁妝,魏徵要管,想要出門打個獵,魏徵也要管。事無巨細,把唐太宗懟得體無完膚。唐太宗對魏徵這個感情也是在不斷變化中。

最初唐太宗簡直是對魏徵恨得咬牙切齒。有一次上朝又被魏徵懟了,氣得唐太宗直接罷朝,回到家就和長孫皇后訴苦,說了一句「會須殺此田舍翁」。意思就是找機會一定把這個鄉巴佬殺了。還好長孫皇后是佳偶良佐,弄清事情原委,反而祝賀唐太宗有魏徵如此正直良臣,才讓唐太宗消了氣。

恨完之後,唐太宗對魏徵感情成了怕。《資治通鑒》中有一篇散文叫《李世民畏魏徵》,這個「畏」字用得是相當傳神。

說的是唐太宗趁著魏徵回家上墳,準備組織一下公款去南山旅個游,結果魏徵提前回來了。唐太宗立馬取消了行程,魏徵還跑去故意問他,聽說皇上車票都買好了,怎麼不去南山了。唐太宗回了一句「畏卿嗔」,就是怕你責怪。

後來又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一隻鷂鷹,正玩得不亦樂乎。魏徵突然來了,唐太宗心想這可不能給他看見了,不然他得嘮叨死我。就把鷂鷹藏到懷中,其實魏徵早就看見了,眼見唐太宗沒有坦白的意思,故意跟他說起了七大姑八大姨講個沒完。等到魏徵走了,唐太宗再往懷裡一看,鷂鷹早就悶死了。

這樣長此以往,魏徵一生前後諫言二百餘次,成為了史上最富盛名的諫臣,也讓唐太宗能夠以史為鑒,勵精圖治,舉賢任能,虛懷納諫,成為開創貞觀之治盛世的明君。

到最後,唐太宗再提起魏徵,則說"人言魏徵舉動疏慢,我但覺其嫵媚耳。「看看這個」嫵媚「用的,多麼寵溺的語氣啊(唐太宗莫不是受虐狂?)對魏徵的感情由恨到怕,最終都化成了愛。

魏徵去世之後,唐太宗悲痛得五天不能上朝,他提到魏徵時說了一段名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而魏徵的離開,他失去了最重要的一面鏡子。此話語情真意切,通幽洞微,也被島主的軲轆島用作宣傳語,大家都要重視這三面鏡子的重要性啊。

不過魏徵死後不久,唐太宗卻在盛怒之下下令推倒了自己親手為魏徵提的墓碑,前後態度變化如此之大,給這段廣為傳誦並稱道至今的君臣關係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至於這事,我們在文章開頭提過,魏徵唯一的問題就是看人眼光有點差。首先是運氣差,魏徵晚年被唐太宗拜為太子太師以鞏固太子地位。魏徵就此和太子李承乾捆綁在了一起,可惜李承乾這人不學無術,猜忌心還重,最後策划了謀反案。魏徵雖然和這事沒關係,可他之前推薦過的杜正倫和侯君集都捲入其中。讓唐太宗不得不懷疑魏徵這個人有問題。

再有一事則是唐太宗知道了魏徵把自己的諫言全部拿給史官看了,我們知道唐太宗對歷史這塊一向是很敏感的。幾件事一疊加,唐太宗就一怒之下把魏徵的墓碑給推倒了。

然而僅過了兩年,唐太宗在親征高麗,受了一點小挫折,不禁感嘆:「魏徵(征)若在,吾有此行邪!」給自己找了個台階,立即為魏徵平反了。這種當朝皇帝自己打自己臉的事,是難得一見的,更是難能可貴的,唐太宗是在提醒眾臣要繼續勸諫啊。

對於魏徵其人,島主感慨良多。正如那句話所說: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如果大家身邊有這樣一面能使你認清自己的「鏡子」,切莫打碎了,一定要好好珍惜啊。

大唐系列:秦瓊《玄武門之變為何偏偏少了他?》

尉遲恭《他那一支穿雲箭,射出了一個盛世》

杜如晦《如果他沒有英年早逝,是否能成為大唐第一功臣》

房玄齡《創業難還是守業難?聽聽這個史上最怕老婆的宰相怎麼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軲轆島 的精彩文章:

島主說書—登徒浪子

TAG:軲轆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