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雲人物馬敘倫

風雲人物馬敘倫

馬敘倫於清宣統二年(1910)春在浙江杭州加入南社,並參加了當年4月10日在杭州西湖唐庄的南社第二次雅集。

筆者對馬敘倫感起興趣,一則是因為他為南社社員;再則是他能書法。書法上,馬敘倫以寫行書為主,書宗歐陽詢、褚遂良,似乎也汲取了些許魏晉的風貌。總體上是妍多於拙,但書寫還算流麗,也算是入目的。如果就字論字,筆者是不會刻意求購馬敘倫的書法的,但是他入了南社,為撰文所需,那就另當別論了,所以在拍賣會競拍到了這小軸書法。

這軸書法是68×19cm的直軸,是他當上教育部部長後所書,抑或是裝池時他剛好在部長的寶座上也未可知,總之是裝軸籤條上寫的是:「馬部長詩軸,辛卯小暑,蘇乾英題。」「辛卯」是1951年,當時馬敘倫正是在教育部長職位上的。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幅書法是馬敘倫在60歲以後所書,因為款下有一方朱文鈐印是「夷初六十以後作」。來看書寫的內容:「十載無端異見聞,扶頭病榻思紛紛。眼前山色無窮好,高處憎他一抹雲。」署款:「下關遇暴,卧疾醫院作。乾英先生兩正,敘倫。」鈐印除上述那方朱文印,還有一方是「馬敘倫」白文印章。《民國書法史》(孫洵著,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稱馬敘倫書法:「能得褚之秀逸,歐之瘦硬,柳公權之剛勁,且妙契於一體。」這是較高的評價了。馬敘倫幼年即喜愛書法,在故鄉讀書時,某晚,學侶相聚比賽書法,同作一「九」字,敘倫年齡最小,卻得標為第一名。後列於能書的陳叔通門下,書法上了道。沈尹默評馬敘倫書法:「恣情水墨,超逸繩檢,但求盡意,乃近世之王紹宗也。」大概是出於友情,沈老對馬敘倫書法的評價委實不低。王紹宗(字承烈)是唐朝的書法家,少貧嗜學,工草隸。客居僧坊,寫書取庸自給,凡三十年。庸足給一月,即止不取贏。中年小真書,體象尤異,行草及章草次於真,自謂「褚雖已過,陸猶未及」。褚指褚遂良,陸指陸柬之。就這軸書法而論,沈尹默把其比之「近世之王紹宗」,實在不敢苟同。這幅字細心品賞,不夠流動,略有些獃滯刻板,大概因為所錄自作詩是「卧疾醫院作」之故,心景未能舒暢,反映到書法上便也會是生澀不通,運筆遲疑,而且用筆時側鋒太多,字看上去不夠中和清麗。話又說回來了,馬敘倫身居高官要職,能不輟吟詠揮毫,已是雅興十足的了,我們不能太過於苛刻才是。

書法創作之外,馬敘倫於書法理論也有頗多見解。論宋人書法嘗謂:「米虎兒親承海岳之傳,于海岳書若具體矣。海岳直欲凌唐入晉,而虎兒局促唐人轅下,仍是宋人面,且骨氣不清,則子不能得之於父,殆天也。」又評趙孟頫:「除側媚外無所有。」評董其昌:「若大家婢女,鬢影釵光,亦是美人風度,然不堪與深閨少女並肩。」他又說:「書自懸肘來之拙,是真拙,非不知書者之自然拙,亦非知書者之模仿拙,自然美不美,模仿拙反丑。」又說:「學書者,寫壁實為無上善法。苟能書壁,則案上懸肘絕無難矣。」所論雖非度世金針,但也有一定的可取之處。

來說馬敘倫的生平行跡,這倒是值得多著些筆墨的。馬敘倫字彝初,後更字夷初,號石翁,又號寒香,晚號石屋老人。祖籍浙江紹興。清光緒九年(1885)4月生於杭州一戶中落的書香門第。光緒十五年入學杭州養正書塾。在學期間,受陳黻宸的影響,接受民主主義教育。光緒二十八年因反對學校無理開除學生而被除名。隨即應蔣觀雲之邀赴上海協助編輯《選報》,之後又受趙祖德委託籌辦《新世界學報》。光緒三十一年與鄧實、黃節創辦了《國粹學報》。在滬期間,馬敘倫受革命黨人的影響,參加革命活動。1911年夏去日本東京,由章太炎介紹加入了中國同盟會。10月武昌起義爆發,馬敘倫在杭州組織民團,準備武裝起義,因事滯,謀未果。不久馬敘倫赴滬籌辦《大共和日報》,並自任主筆。南北議和後一度曾任印鑄局局長,旋借故辭職,到浙江第一師範教書。1915年應聘北京大學文學院。此時章太炎為反對袁世凱被軟禁而絕食,馬敘倫常去探望,並巧妙地勸阻章太炎絕食,保住了生命。朱元曙在《朱希祖與他的老師章太炎》一文中有云:「太炎先生此番絕食正值冬季……希祖先生心中不忍,私袖餅餌以進,太炎斥之,擲其餅於地。後來還是馬敘倫想辦法,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才勸了太炎先生進食。」(《萬象》雜誌,2006年總88期)1921年6月3日,北京國立八校教職員決議面見總統徐世昌,馬敘倫以教職員會聯合會主席的身份與書記李大釗走在隊伍前面。在總統府遭到軍隊的阻攔和槍擊,馬敘倫受傷送往醫院被特務看守起來,旋迴杭州休養,並出任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校長。1922年任浙江教育廳長。9月,國務院改組,被任命為教育部次長。到任後不足四個月,內閣總辭職,馬敘倫第二次到北京大學任教。1924年秋,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馬敘倫第二次任教育部次長,並曾一度代理部務。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任命馬敘倫為教育部政務次長,次年辭職。1931年第四次到北京大學教書。之後因勞累過度病倒,辭職後隱居著述,於1939年完成240萬字的《說文解字六書疏證》。1945年任中國民主促進會常務理事,主張停止內戰,呼籲和平民主。隨之作為上海人民反內戰運動大會代表團團長入京反對內戰。代表們在下關遭特務和軍警的毆打,馬敘倫等人身受重傷,造成震驚中外的「下關慘案」。在白色恐怖下,馬敘倫轉移到香港。1949年6月15日,中共新政協籌備會在北京召開,馬敘倫北上與會並任第六組組長。10月21日,馬敘倫任中央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11月1日,成立教育部,馬敘倫任首任部長。1952年底,馬敘倫任高等教育部部長。他還先後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副主席。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理事會主席,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等。1970年去世,終年86歲。

政務之餘,馬敘倫又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他在哲學、經史、語言、文字、詩詞等方面有深刻的研究,著作有《列子偽書考》、《老子校詁》、《莊子義證》、《讀金器刻詞》、《石鼓文研究》等,另有《馬敘倫詩詞選》、《馬敘倫墨跡選集》等。

於 建 華 簡 介

於建華法名智凱,別署不器齋、染丕室、無住庵、種瓜得瓜庵、不歌樓、聞樂不樂齋。1962年9月生於河南郟縣,祖籍山東省文登。工書法篆刻,富書畫收藏,精書畫鑒定;研究佛學,參修禪宗;善詩文,多著述。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宗教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原印社副社長,漯河觀音閣書畫院院長、漯河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已出版《洪丕謨年譜》、《洪記書坊》、《平常心是道》、《近代名家書畫藻鑒》、《名家扇書扇畫漫說》、《無住庵談字論畫》、《丹青遺痕彌足珍》、《閑敲棋子賞書畫》、《中國佛門書畫家圖典》、《書情畫趣》、《拍回書畫細賞玩》、《小篆入門》等。

於建華 書法作品

於建華 扇面作品

於建華 作品

智凱居士作品—無量壽佛

即阿彌陀佛,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等。大乘經載,阿彌陀佛在過去久遠劫時曾立大願,建立西方凈土,廣度無邊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為大乘佛教所廣為崇敬和弘揚。此畫中無量壽佛紅衣端坐於蒲團之上,神態寧靜安詳,莊重肅穆,似在傳經說法,又似在參透禪機。上題禪句,亦為玄妙法門。配上飄逸靈動的字體,使得扇面妙意橫生

於建華《行草》對聯

關注以下二維碼,即可結緣智凱居士禪意雅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由書畫談 的精彩文章:

南社著名詞人王西神極工篆書

TAG:自由書畫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