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太極拳的步法——貓步,左右腳的虛實轉換不是用力,而是……

太極拳的步法——貓步,左右腳的虛實轉換不是用力,而是……

太極拳的步法,求其輕靈、穩健,提腳不蹬,由脊背之氣將腳提起,落腳無聲,用丹田之氣使腳平松落地,如貓行虎步,鬆起松落,似沼澤跋涉、陸地游泳,更像是太空行走,如同行雲流水一般。其具體操作如下。

1.左右腳的虛實轉換不是用力,而是用意氣來轉換

上步時,如上右腳,右腳在後腳尖提起,運往前腳跟處落地,在此過程中須將全身的重量徐徐移於左腳,此時左腳為實腳,右腳為虛腳,骨節脫開,筋腱放長,胯關節松沉,腰關節放鬆,命門向前走到極限變成前折,此時尾閭基本坐在左腳跟上,然後提起右腳。右腳如何提,這是步法中的關鍵,可以概括成三點:提腳、運腳、落腳。酷似書法中的起筆、行筆、落筆,按照祝大彤老師的說法就叫做「實中實,虛中虛」。我的理解是,提右腳之前,左腳再松一次,腳下產生無窮的彈力,內氣直達脊背,氣貼脊背,利用脊氣將右腳輕輕提起,從右腳尖離地開始,實胯托著虛胯將右腳前送到位,到腳平松落地為止,在虛實的轉換中腰脊由前折變為後疊,脊氣將虛腳提起,丹田氣將虛腳平松落地,完成虛實轉換。

總起來說,虛腳要虛凈,不要掛力,實腳要實足,全身重量落在實腳上。此時尾閭基本坐在實腳跟上,形成百會、尾閭、腳跟上下一條線。當然在「實中實」、「虛中虛」的操作中,都不是用力,而是用意氣來完成的,或者說是在意念的指揮下由松來完成的。虛腳的提起,不是靠軀體的前傾、腿的拉力和腳的後蹬力,而是靠脊背之內氣將虛腳提起。這就是提腳不蹬、落腳無聲,體現了「意氣換得靈」的虛實轉換,而不是用力轉換。

2.腰脊的運動軌跡

在虛實腳轉換的過程中,腰脊的運動軌跡由腰的前折(前凸)變為腰的後疊(後凸)。拳譜曰:「往複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往複」可以理解為前進、後退,「摺疊」可以理解為前折、後疊。在脊柱這個系統里,腰關節的活動範圍最大,無論是前俯、後仰、左歪、右斜,全由命門來控制。上步時,腰脊先前折(命門前凸),尾閭接近前腳跟,隨著虛腿的前移腰脊漸漸由前折變成後疊(命門後凸),這就叫先折後疊;退步時與上步剛好相反,腰脊是先疊後折。其變化就像陰陽魚,此消彼長,相互協調,互為根基。正是由於腰脊的變動,才使太極拳的身形不斷變化,手、腳不斷移動。身形的變化、四肢的運行,必須以腰為主宰,腰的主宰也不是以力主宰,而是用意、氣來主宰。

3.上下相隨,其根在腳

拳諺曰:「上下一條線,腳下陰陽變,頭上虛領頂,兩手空松轉。」拳經曰:起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行拳的每一動,先是腳下的陰陽變化,繼而引起腰脊的虛實變化,再由腰脊來主宰,帶動四肢運動。太極拳的運行過程,說到底就是虛實轉換的過程,也就是身體重心在兩腳上虛實轉換的過程。人體的重心就在尾閭,重心隨著腳下的陰陽變化而變化,尾閭到哪裡,重心就到哪裡。當左足為實足時,尾閭就坐在左足跟,百會、尾閭、腳跟上下一條線。

「上下相隨,其根在腳」的全過程是這樣的:當某一動作到達極點要轉換下一個動作時,手不能亂動,首先要虛領頂勁,然後松腳,腳底一松不僅產生了一個反彈力到達脊背來控制虛腳,同時身體重心也像水一樣流到另一腳的腳下、鑽入地心,從而改變了重心。重心的改變是漸變的,是節節貫串的,是像水一樣的流變,絕對不能突變、頓變。這就說明運動的根源在腳,上下相隨也是隨腳。

加入太極養生堂微信公眾平台(Taichitang)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關注回復「下載」即可),一起學習交流探討太極拳吧!

太極養生堂正式對外開課啦!

系列太極拳培訓學習課程助你一臂之力!

太極養生堂即日起面向全國太極拳愛好者推出系列太極培訓課程,將由太極養生堂創始人及總教練黃山先生親授太極功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太極拳必須練內功,否則不是太極拳,而是只有外形沒有內涵的太極操!

TAG:九五太極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