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楊式太極拳北京汪永泉傳承的基礎理論、心法

楊式太極拳北京汪永泉傳承的基礎理論、心法

太極訣 (九大理法)

(一) 開合相寓.

開合相寓.簡單說是陰陽吸斥.對拉拔長.所謂雙向力.開中寓合.合中寓開.它是同時的.可以雙向.可以交叉.可以璇轉,循環不已,曲直相求.所謂正山形.倒山形. 由山字形進出.二旁進.中間出,中間進.二旁出,來回立體交叉循環著.也可以旋轉.像太極圖。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形成拉弓射箭的意,練到程度.意氣可以在自己跟對方的身前身後,先練成對拉拔長的氣勢,(就是雙向、對向、交叉意).得機得勢時.再催發對方.可以加大威力。

九大理法練到最後.只管開合相寓.它是最基礎的.也是最實用的應用心法。

先練出對拉拔長的意念跟氣勢,形成類式槍跟棍的意氣,穿透對方,得機得勢時,再催發對方,形體動作自然相應。這就是開展的意,也是開合相寓的基礎功,先練出手中之槍,再練出心意的槍,只要持之以恆的練習,經過一段時間,會比較具體,這就是從無到有的階段。練習法萬千,我只是簡單的介紹,有時間,我把九大理法,十三勢,先做一些介紹,給大家參考,因為我文筆不好,說得不夠詳細,請見諒!

得機得勢時,欲催發對方,形體動作向前,腳底或骻圈要有向後的意。得機得勢時,欲引動對方,形體動作微向後,腳底或骻圈要有向前的意。也可以在意想的鐘錘,鍾錘盪向身後,形體動作才可向前,鍾錘盪向身前,形體動作才可微向後。這也是開合相寓應用法。

開合相寓:

太極拳無論是體或用應有「開合相寓」

開合相寓淺顯的說、原則上是你我之間的一種「雙向力」舉例如下:

開中寓合、合中寓開:

1. 以練「按、擠」勁來說。當兩手形向前按、擠(開)時、記得你的腳底必須同時有向後走(合)之意

2. 有向前的意、同時有吞回來的意。也就是要練習兩手形向前出去了必然要回來、我回來也要加強出去的意、如此比較能產生「雙向力」。

3. 一般我們練拳架時、常患的毛病是向前太多或是向後太多、應是、向前必有向後的意、向後必有向前的意。

4. 勁斷意不斷、出去了進來了、再加強出去、身內身外意循環不已。

5. 心理上要先練出手上有一根棍與槍、再練出心意的棍與槍。因開合相寓不是單向力、單向力只能打一項、唯有「雙向力」才能發揮:一摧、二摧、三摧----的發勁功夫。簡單的說用意不用力是心意的棍與槍打人。

方圓相生:基礎理論上平準的十字外面有菱角(方)包著、方外有圓、圓外有方、方中有圓、圓中有方、無數的巧妙變化結合在一起叫做方圓相生,方圓生生不息, 應用上:集中以後分散、分散可再集中、分散集中、集中分散循環**叉運用。

(三) 正隅相化:

簡單講四正「+」四隅「×」的變化叫做正隅相化。四正:橫豎。四隅:四正轉四十五度就變成斜角。四正,四隅可以相互化解。

我從身後背貼氣處,四正,四隅包到兩百七十度處,留九十度缺口,得機得勢時,在對方身後錯開來,循環不已,蓄勁準備催發對方。

集中必然分散,分散最後必然集中,變化無窮,可以交叉,可以走弧形,可以向前,可以往後,可以有先後,可以混合,這也是方圓相生的菱角跟弧形,用肢體跟動作可能無法做到,但是用意氣可以欺敵或引動對方或破壞對方氣勢,得機得勢才能出手。

曲直相求:

原則上與正隅相化互有密切關係。曲中有直且含有無數的直、直外有曲同理含有無數的曲。練出手中意的延伸、手中有手、手外有手、身外有手、全身是手、手非手。 應用時;注意在與敵剛接觸的一瞬間不可在「接觸點」打、而是意在先、在「意氣」上打。有形的手結合無形的手、才能練出全身是手、手非手的功夫。

弓弦勁;曲直相求以「弓弦」原理比喻較能領悟。 弓弦勁一開、累積能量最後可配合正隅相化發勁。

一般產生三發勁狀況:

1.曲直蓄能量後直勁打出 2. 曲直蓄能量後曲勁打出 3. 曲直蓄能量後分散勁打出.。

汪永泉於1957年第一次授徒留念(前排為汪永泉,後排從左至右依次為:孫德善、高占魁、張孝達、張廣齡、朱懷元)

快慢相勻遠的先走、落向同一個坑(目標) 「遠的先走」

一般上半身可分為:

1.肩胛骨2.肘3.手腕4.手背5.手掌 練推手時如能身備五弓、以五弓的原理向對方發勁;

其訣竅如下:

1.肩胛骨後2.肘後3.手腕後4.手背.手掌後、應有四正四隅意氣包著、得機得勢後落向同一個坑再摧發對方威力較強。注意非形的變化、是意念與氣勢的變化.

剛柔相濟:

剛是集中勁:身後的分散摧對方身後的集中也是「肘」勁 柔是分散勁:身後的集中摧對方身後的分散也是「靠」勁 一頭分散一頭集中有柔有剛、剛柔相濟。

集中必然分散、分散必然集中、自然產生剛柔相濟 走直線、曲線、S形、非力氣的變化、是意念的轉化、好幾種微妙的變化。兩膊相系初級功:

兩個肘關節似綁縛一條繩子、上下左右斜線等不固定方向練習、也可以假的、真的、虛實等各種巧妙不同的變化練習。

進階功:

1.原則上與對方接近的手不發勁、是距離對方遠的手來發勁。

2.吞一邊的勁(左手)摧發到另一邊的勁(右手)攻擊的手不發勁、沒有接觸的手得機得勢摧發。 3.吞進來的勁、摧發出去、應是綿綿不斷、可以一發、二發、三發、再發、勁斷意不斷。

上下相隨:

1.所謂的上下相隨以平準的十字架解說較易理解、豎(准)橫(平)。如練摟膝抝步時擬想的十字架在體內、用意念摧著十字架走。

2.上下齊勁人難敵、剛開始練時、心意可走平準、但只意的下頭先走、也就是說下面的意早就走了、上面的意才隨之。其法如下:1.腳底先走2.膝蓋3.胯圈4.肘圈5.肩圈走。須配合快慢相勻的理論--遠的先走。

3.練到程度:下面的意上來、上面的意下去、上下隨我的心意。不是手法而是意氣。上是天、下是地、心意是人。望細心領悟。 上下相隨,向心力或離心力巧妙的結合,或是順.逆螺旋巧妙的變化。 第一. 以肘帶腰,右肘走逆螺旋,胯走順螺旋.產生扭力效應. 第二.漩渦的上下轉.下隨上.或上隨下。

內外相合:可分三個層次 1.內轉牽動外:軸心轉牽動外頭轉、先練身中的功體。 2.外頭轉軸心與其相應:管外不管內、外頭早就轉了、我自然與其相應。軸心轉否不管、不知道(當然剛開始練是知道)。 3.高層次:內轉外必轉、外頭轉內必轉、內外自然合一最後才能「放空」不是刻意。

汪永泉於1980年第二次授徒留念 第一排從左至右依次為:朱懷元、汪永泉、張孝達。

第二排從左至右依次為:王平凡、孫德明、彭城、丁冠之。 第三排從左至右依次為:汪仲明、齊一、孫耕夫。

內外相合,無內外之分.三度空間的立體思維。

第一 以內帶外,軸心微轉,外頭已轉很多。

第二 外圈早已轉動,軸心與外圈自然相應.軸心轉不知.不管.

第三 內轉外必轉,外轉內必轉。內外相合,不分內外.內外合一。

剛柔相濟 第一. 一頭分散.另一頭集中.可以分散催集中.也可以集中催分散。 第二. 可以在對方身後向下集中.向上分散.從中間通出. 第三. 可以向對方身後左邊45度集中.向右邊45度分散.也可以顛倒,分散集中巧妙的變化。

雙向意,交叉意,循環意,都是開合意,我認為先練對拉拔長,先練出開展的意,再練開中寓合,合中寓開,再練弓弦意,身上,身側,身前,身後,襠下,腳下,有無數的意氣之弓弦,對方來勁或來意,以弓弦之間巧妙的鼓盪,緩衝,來化解,等程度到了,再練蓄勁,發勁練習,當然,所發之勁有很多種,如崩勁,斷勁,弦勁,箭勁,針勁。視狀況而為。

九大理法,是楊式太極拳的基礎理論,也是楊式太極拳的基本心法,跟基本應用法則,以前沒有公開說明,我先簡單述說一下,有機會再深入探討,在此特別聲明,因為是意氣之功,不是形體動作,一定要用心去練,下決心,捨棄蠻力,所謂捨棄力氣,才能長意氣,絕對不是不能用力,是不能用蠻力,甚至是不管力氣,不管威力,效果,捨棄勝負之心,用研究的心,來練習,探討,記住!沒有對錯,只要你用心練,一段時間後,從沒有用到有點用,多交流,多應用,慢慢修正,自我檢驗,自我調適,自我期許,慢慢會變有用,再練,再多用,會變成好用,再練,慢慢會變成實用,再練,再多交流,多體悟,慢慢會入自然,隨機而為,再練,再多交流,才能入巧妙之境,奧妙是練出來的,別人感受的,追求不得,但願大家共同努力,一起研究,練出合理,實用,巧妙的太極拳。

知彼之功具體功法有聽、問、拿、放。(1)聽。通過接觸點,把內氣移送到對方體內,了解其勁源、勁的走向,「中」在哪裡。(2)問。試探一下,聽的對不對、準不準。(3)拿。控制對方的「中」。(4)放。包括:放對方的勁兒;碰擊對方的「中」,把對方發出去。拿、放之間包括化。

聽、問、拿、放的過程中有很多具體的招術,例如:接手四稍空,一接點中求,刺皮不刺骨,引進落空,扇面,散,找縫,滲入,棗核、杏核,旋轉,側和平,串腕、肘、肩,內線、外線,上死點、下死點,氣球,平圈、立圈,各種點,各種勁兒,實中求虛、以虛帶實,九曲珠,等等。

意氣之功,由無意到有意甚至刻意,再到意淡,再入自然,最後才能談空,(應物自然,真空妙有)不是放空,漸進式的,不能一步登天,當然大智慧,累世修行者除外。有形跟無形(陰陽),(意氣,動作),巧妙結合,才能比較輕鬆自在,在鬆散通空的基本思維下,心靜,神定,來練拳,應用,練功。

人推我進.不是自己前進.借外勢.進是人家推著我.我被推進.不是我自己進.所謂借外勢.但是身中垂直線或是鍾錘要有後退之意.所謂開中寓合.是人推我進.不是我主動前進.借身後的氣勢.但是必須有開合相寓.也就是同時要有退後的意.身體完全放鬆.這個退後的意.可以在腳底.可以在胯圈.可以在身中垂直線.可以在鍾錘.才能真正放鬆,不要刻意我進我退,也可以心吞意納.加強背後氣勢.四正或是四隅來摧發對方.再往下練.身後有數十.數百人推我之勢.我在身空.心靜.神定.借勢.順勢.應勢來摧發對方.身體放空.但意念的球碰壁.錢投鼓.鼓盪勁.點中求.隨時都可以用出.否則會被對方傷害。

退.人拉我退.不是自己退的.借外勢.退是人家拉著我.我被拉退的.不是我自己退的.但是要有前進之意.也就是合中寓開.都是借外勢而為.本身才能真正放鬆.但是切記開合相寓是意想我身後有數人拉我的尾閭連接的一條繩子.我被拉退.不是我自己退後.所謂借外勢.我處於非常放鬆的狀況.隨時可以應敵.但是同時要有開的意.所謂合中寓開.恩師說退步容易進步難.要以退為進.千萬不能亂退.退是為了取得更有利的機會.但是退的同時要有通出.跟透到對方身後勁源的意.等練到程度時.是借身後數十.數百人拉之勢.作用在對方.我體放空.形不動.也不管.這就是所謂退之意

顧.是發出一個念頭.心法.勁法發出意念.念頭.心法.對方不動.我不動.對方欲動.我先動.得機得勢時.我才可以先發制人.練到程度時對方眨眼、心跳、呼吸、心動都可以視為敵動.都可以催發對方。盼.是期盼對方有所響應.或是因應對方的響應.順勢.借勢.應勢.破勢後.做出適當的處理.練到程度.可以後發先至。

定,從立身中正,隨時求中正安舒練起,先練到中定,(心靜,神定),慢慢練出龐渤的意氣,所謂浩然正氣,結合三才(天,地,人),五行(金木水火土)(東西南北中),(動中求靜,靜猶動 ),由 明勁,暗勁,入化勁 ,無形無相,無我無為。

練到程度,不同的拳式,有不同的意氣,應用每個階段,層次,應敵思維,練習方式也可以有所變化,招法,隨著心境,假想敵,巧妙變化,沒有一成不變的。力拒越長,越省力,由開展,再練到緊湊 ,很多太極巧妙的功夫,跟我們認知甚至相反,但是更巧妙,顛倒顛,我跟恩師學到後來才知道,沒有對錯,都對 。

由槍,練到針,由大到小,由長到短,功夫越高,動作越小,對方知道,就不好用,甚至沒用。

用彈簧力不是巧妙的太極功夫,用彈簧意。彈簧力,不巧,明勁,由彈簧心通出的通透意, 不管彈簧,但是絕對可以借彈簧,管彈簧,也可以,大家都會,也都這麼認知,這也是以後練球碰壁的內功勁法的基本思維。周身彈簧意,有大小,長短,彈簧心通出的通透意,肢體動作自然相應。形與意合。

對方勁大,無法應付,可以接勁側,接勁,截勁,分勁,化勁,借勁,引勁,無法應付時,也可用滾錯折磨搓的混合勁化解。

接勁側:不管他的勁的端頭,想著來勁之後,之側,之上或下 ,不管他的勁頭 ,對方對你的影響就不大了,再順其來勢因應之。接勁端 放勁根 制勁頭把對方來勁之勁端接住,兜住,沾粘住,擎住,在對方的勁根後頭分散,同時暗中制住對方發勁的源頭或後頭。 來勁之端頭,勁端 。 勁根對方勁端後頭,肩胛後頭, 勁頭,丹田,骻,腳底,背後勁源。

接 兜 擎住對方勁端 ,同時在對方勁根後頭分散 ,化 。暗勁同時也制住對方勁頭或對方勁頭之後,對方一發,自己就出去了, 不給對方發勁機會 。

截勁:對方將發未發之前,我用很多技巧截住對方之意或勁,不是接觸點,手中有手,手外有手,身外有手,肩,肘,骻,都有無形的手, 無數的手,制住對方的心念,氣勢,有很多應用技巧跟心法。

化勁:接觸點分散意,周身鬆散意,無數層,往空處分散,也是以後練空化的基礎功。

分勁:把來勁分成兩股或三股,化引或化發同時,有心法跟手法勁法配合。

借勁:化一半,留一半打人,有很多層次跟應用。

引勁:不只是沾黏連隨,引進落空而已,引進,引開,牽引,斷引,有多種應用。 定勁: 掌定,指定,用掌指的意氣變化,控制對方的軀體及氣勢,有很多巧妙處。

加入太極養生堂微信公眾平台(Taichitang)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關注回復「下載」即可),一起學習交流探討太極拳吧!

太極養生堂正式對外開課啦!

系列太極拳培訓學習課程助你一臂之力!

太極養生堂即日起面向全國太極拳愛好者推出系列太極培訓課程,將由太極養生堂創始人及總教練黃山先生親授太極功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正宗操作性強,方法簡單而具體!附內丹學問答!

TAG:九五太極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