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京部隊301次讀片會-第二例
—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
第301次
第二例S10134
「解放軍302醫院」
患者男性,60歲,因「皮膚鞏膜黃染伴瘙癢、尿黃、陶土樣大便、漸進性黃疸2周」入院。磁共振:低位膽道梗阻,膽總管及肝內外膽道擴張,考慮膽總管下段佔位,膽管癌可能。
大體所見:(部分胰十二指腸、膽總管、遠端胃標本)膽總管長4cm,直徑2cm,壁厚0.2-0.5cm,切麵灰白色質韌,界限不清。胰頭大小:5*3*3cm,切麵灰白色,質韌,大小3*2*2cm。胰腺周圍找到淋巴結7枚。十二指腸長6cm,直徑3cm,十二指腸乳頭通暢,大小0.5*0.4cm。遠端胃:大彎長9cm,斷端直徑5cm。
免疫組化結果:
陽性:IgG4(+>20%)、IgG(+>20%)、CD10(腺腔+)、CD34(血管+)、CDX-2(腺體核+)、CK19(+)、CK7(散+)、CgA(+)、E-cadherin(+)、EGFR(+)、EMA(+)、Her-2(+)、Muc-5AC(散+)、Muc-6(+)、LCA(淋巴細胞+)、Ki-67(+10%)、S-100(散+)、CK-P(+)、Syn(胰島+)
陰性:CA19-9(-)、CEA(-)、P53(-)
診斷意見:IgG4相關性胰腺炎及膽管炎。
知識鏈接:
IgG4相關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類原因不明的慢性、進行性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IgG4水平顯著增高,受累組織和器官由於大量淋巴細胞和IgG4陽性漿細胞浸潤,同時伴有組織纖維化而發生腫大或結節性/增生性病變。
IgG4-RD臨床表現:多見於中老年,男女均可發病,部分患者既往有變態反應性疾病。該病多系統均能受累,膽道系統、眼周組織、腎臟、肺、淋巴結、腦膜、主動脈、結腸、乳腺、前列腺、甲狀腺、心包和皮膚等。可導致多種臟器同時或相繼受累,也可只累及一種臟器。早期癥狀無特異性,臨床表現因受累臟器不同而各異。
診斷標準:(1)臨床檢查顯示1個或多個器官特徵性的瀰漫性或局限性腫大或腫塊形成;(2)血液學檢查顯示血清IgG4升高(>1350mg/L);(3)組織學檢查顯示:?大量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伴纖維化;?組織中浸潤的IgG4陽性漿細胞與漿細胞的比值>40%,且每高倍鏡視野下IgG4陽性漿細胞>10個。?閉塞性靜脈炎。
滿足(1)+(2)+(3)為確診;
滿足(1)+(3)為可能;
滿足(1)+(2)為可疑。
診斷中需要注意的是血清IgG4升高和組織中IgG4陽性漿細胞浸潤是診斷IgG4-RD的必要條件,許多非IgG4-RD也可出現上述癥狀,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征、惡性腫瘤等。
治療和預後:目前對於IgG4-RD的治療國際上尚無統一標準或指南,但該類疾病患者普遍對糖皮質激素反應敏感。目前推薦的劑量為起始量30-40mg/d(或0.5-0.6mg/kg/d),病情改善後激素逐漸減量。多數主張免疫抑製劑與激素聯合使用,如巰唑嘌呤、環磷醯胺、甲氨蝶呤、嗎替麥考酚酯等。目前已達成的共識為IgG4-RD是一種慢性病,如維持治療時間不足容易複發,因此建議小劑量激素維持至少2-3年治療。
鑒別診斷:
乾燥綜合征:血中抗核抗體陽性,抗乾燥綜合征A(SSA)和抗乾燥綜合征B(SSB)抗體陽性,血清IgG4不升高。
Castleman病:患者常伴有IL-6的升高,可與IgG4-RD鑒別。
截圖:
低倍圖
間質顯著瀰漫性炎症
瀰漫性淋巴細胞浸潤伴硬化性改變
瀰漫性淋巴細胞浸潤伴硬化性改變(上圖放大部分)
瀰漫性間質淋巴細胞浸潤,伴硬化性表現;部分腺管鱗化
瀰漫性間質淋巴細胞浸潤,伴硬化性表現;部分腺管鱗化(上圖放大部分)
—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


TAG:優納醫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