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頂級大學卻全在美國卻不在俄羅斯?多方面因素到導致
資料圖
圍觀每年英美國家發布的世界大學綜合排名,我們都不難發現那些常年高居榜首的大學,諸如耶魯MIT之流基本全部是美國的私立或者公立大學。然而俄羅斯,這個繼承前蘇聯衣缽的大國,所佔據的名額卻少的可憐,起碼在榜單的前20里,我們一般都很難發現俄羅斯大學的身影。
在USnews或者英國某機構評定的榜單中,頂級大學則是基於6個標準進行認定:在科研方面的一貫權威性;師資人員與學員間的比例;應屆畢業生在大型企業中口碑聲譽;學術出版產品的被援引率;外國(相對)留學生比例;外教人員比例。然而出於英語世界國家對俄羅斯的抵觸,進一步基於論文數量評判的科研權威性與學術出版產品的被援引率則成了制約俄羅斯排名的短板。
資料圖
科學論文當然不是憑空而生的,不僅在研究環節需要原創,也更需要大量的輸入和援引作為硬性基礎,因此英語之外的語言的科學學術研究圈,包括原本也使用本土語言發表論文的西德與法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是普遍受到各種限制的。
俄羅斯的自然科學領域工作人員,一般都偏向於用本土語言俄文發表自己的學術成果。這就極大程度上影響了自己學校在英語國家或者一部分親美西歐國家設置的所謂世界大學的綜合排名。在這種評價體系下,隸屬於澳大利亞的蒙納仕大學每年發表學術論文數量都有可能超越俄羅斯的頂級學府——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
資料圖
我們現在可以發現愈來愈多的德國和法國學者,為了迎合所謂的「國際化」潮流,都開始使用英文撰寫學術論文。這在自然科學與工程學的工作人員之中極其普遍,現在已經開始影響到了兩國在社會科學領域的論文發表。但是在俄羅斯以及部分獨聯體國家,這種情況極其罕見。俄羅斯學者的主要研究成果,仍然是用俄語撰寫並發表。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蘇聯解體造成的大量科學技術研究人才流失,加上解體後葉利欽領導下的經濟狀況極其不景氣,很難以支撐原蘇聯的俄羅斯部分的人才培養與教育體系。儘管莫斯科當局加大了對重點大學的建設投入,但是恢復到蘇聯時期的空前地位仍遙遙無期。


TAG:東方曉師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