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技——攝影焦距到底是什麼?一篇純乾貨

技——攝影焦距到底是什麼?一篇純乾貨

攝影焦距

焦距由於攝影機鏡頭的光學透鏡(lens)而形成。攝影機或放映機的金屬

焦距筒容納了一組兩邊或一邊有弧度(凸或凹)的透鏡,組成一個綜合鏡頭。從物體不同部分射出的光線,通過鏡頭之後,聚焦在底片的一個點上,使影像具有清晰的輪廓與真實的質感,這個點就叫焦點(focus)。所謂焦距(focal length),正是從鏡頭之鏡片中間點到光線能清晰聚焦的那一點之間的距離。

當將攝影鏡頭調整到無限遠時,其實是一個有名無實的焦距。在設計上,是將透鏡的主平面與底片或成像感測器的距離調整為焦距的長度,然後,遠離鏡頭的影像就能在底片或感測器上形成清晰的影像。當鏡頭要拍攝比較接近的物體時,是鏡頭的實際焦距被改變了。焦距通常使用毫米(mm)來標示,但仍然可能看見一些使用厘米(cm)或英吋標示的老鏡頭。視野的大小取決於鏡頭的焦距和底片大小的比例。由於最大眾化的是35mm規格,鏡頭的視野經常是根據這種規格標示的。對標準鏡頭(50mm)、廣角鏡頭(24mm)、望遠鏡頭(500mm)視野都是不一樣的。對數碼相機上也是一樣,它們的感光器比一般傳統的35mm底片還要更小,所以相對的只要更短的焦距,就可以得到相同的影像。


1、變焦:拍攝時對於焦點和焦距的相應調整。

2、對焦:調整焦點,使被拍攝物位於焦距內(in focus),成像清晰。

3、失焦(out of focus):被拍攝物偏離出焦距以外,成像模糊。

4、選焦:選擇景深中的某一個層面清晰對焦,其他層面成像模糊(失焦)。

5、跟焦(follow focus):改變焦點,使移動的人物位於焦距之內。

6、拉焦(rack focus或focus pull):焦點由一處重點移到另一處,速度相當突然。


鏡頭焦距分類

較常見的有:8mm,15mm,24mm,28mm,35mm,50mm,85mm,105mm,135mm,200mm,400mm,600mm,1200mm等,還有長達2500mm超長焦望遠鏡頭。

鏡頭根據其焦距的長短,也即拍攝時的視角,可分為標準鏡頭,廣角鏡頭和長焦距鏡頭等。

焦距

標準鏡頭的視角約50度左右,這是人單眼在頭和眼不轉動的情況下所能看到的視角,從標準鏡頭中觀察的感覺與我們平時所見的景物基本相同。35mm相機的標準鏡頭的焦距多為40mm,50mm或55mm。120相機的標準鏡頭焦距一般為80mm或75mm,相機片幅越大則標準鏡頭的焦距越大。而數碼相機由於其成像介質(CCD或CMOS)有大有小,標準鏡頭的焦距也不一致。為了方便直觀,說起DC鏡頭時經常採用等效於35mm相機的所謂等效焦距,這個等效就是指視角上的等效。以下就只說35mm相機的鏡頭,其他片幅的相機以及數碼相機可以類推。

廣角鏡頭

廣角鏡頭,顧名思義就是其攝影視角比較廣,適用於拍攝距離近且範圍大的景物,有時用來刻意誇大前景表現,強烈遠近感以及透視。135mm相機的典型廣角鏡頭為焦距28mm,視角為75度。常用的還有比28mm略長一些的35mm,38mm的所謂小廣角(多見於傻瓜機)。

比一般廣角鏡頭視角更大的是超廣角鏡頭(如焦距為24mm,視角84度)以及所謂的魚眼鏡頭,其焦距為8mm,視角可達180度。

長焦鏡頭

長焦鏡頭俗稱「望遠鏡頭」,長焦距鏡頭適於拍攝遠距離景物,景深較小,因此容易使背景模糊,主體突出。35mm相機長焦距鏡頭通常分為三級,135mm以下稱中焦距,如85mm,視角28度,105mm,視角23度以及135mm,視角18度。中焦距鏡頭經常用來拍攝人像,有時也稱為人像鏡頭。135-500稱長焦距,如200mm,視角12度,400mm,視角6度。500mm以上的稱為超長焦距,其視角小於5度,適用於拍攝遠處的景物。如球場上的特寫以及野生動物的拍攝,因無法靠近被攝物,超長焦距鏡頭就大有用武之地。

鏡頭焦距的理解

焦距一般我們說:焦距就是透鏡中心到焦點的距離。但這僅僅是單片薄透鏡的情況,由於照相機的鏡頭都是由許多片透鏡組合而成的,因此,情況遠不是那麼簡單。

鏡頭的焦距分為像方焦距和物方焦距。像方焦距是像方主面到象方焦點的距離,同樣,物方焦距就是物方主面到物方焦點的距離。必須注意,由於照相機鏡頭設計,特別是變焦距鏡頭中廣泛採用瞭望遠鏡結構,物方焦距與像方焦距是不一定相等的。我們平時說的照相機鏡頭的焦距是指像方焦距。

如何來確定主面和焦距

入射平行光線(或其延長線)與出射會聚光線(或其延長線)相交,就能確定折射主面,這個想像的平面與鏡頭光軸相交處就是主點。像方主點和無窮遠光線形成的焦平面(焦點)之間的距離稱為複合鏡頭的焦距(嚴格說是有效焦距)。用同樣的原理也可以確定物方主面和物方焦距。

主面的位置根據設計可能出現在鏡頭之外。這在許多場合下是很重要的。

鏡頭焦距的用例

例如8mm魚眼鏡頭,像方主平面應位於焦平面正前方8mm處,但是8mm內無法容納反光鏡、曝光窗、及焦平面快門的厚度。因此8mm魚眼鏡頭事實上採用了前面加負組光學系統的設計(也稱倒置望遠結構),使鏡頭能夠安裝在像面定位距比8mm大得多的機身上去。

同樣,如果是500mm的超長焦鏡頭,不採用望遠鏡結構的話,鏡頭就要長達500mm以上,使用時無疑是十分不便的。望遠鏡結構的設計可以使主面遠在鏡頭之前,大大地減小了鏡頭的長度。


數碼相機因為其感光元件(CCD或CMOS)的尺寸是隨相機的不同而不同(如有1/2.5英寸,1/1.8英寸等),所以同樣焦距的鏡頭在不同尺寸感光元件的數碼相機上,成像的視角也不同(具體見圖)

焦距。舉個例子來說,50mm焦距的鏡頭用在135膠片相機上,其視角大約是46度,而用在APS-c畫幅(感光元件對角線長度是135膠片的2/3)的DSLR上(如nikon的D90、D300等),其視角就是大約30度。而這50mm鏡頭在APS-c的機器上的拍攝視角大概與75mm焦距的鏡頭在的135膠片機的底片上成像的視角相當,都是大約30度。

所以僅僅以鏡頭的真實焦距,無法比較不同相機的拍攝範圍(成像視角)。但對於用戶來說,真正有意義的正是相機的拍攝範圍(視角大小)。而由於一直以來大家通常以135膠片相機的鏡頭焦距來界定拍攝視角(135膠片相機的感光面是固定不變的),所以大家也習慣於將不同尺寸感光元件上成像的視角,轉化為135相機上同樣成像視角所對應的鏡頭焦距,這個轉化後的焦距就是135等效焦距。


比如,上述的50mm鏡頭用在APS-c的DSLR上,其135相機等效焦距為75mm。又因為75mm=50mm*1.5,所以這裡的1.5就是所謂的「焦距轉換係數」。

焦距135膠片相機都是使用上圖中所示的35mm膠片,而數碼相機的CCD/CMOS尺寸往往都相對較小。配合同樣的鏡頭,數碼相機的視角要比135相機小,視角的減小可以等同於焦距的增長(視角和焦距成反比)。

有這樣一個簡單的方法計算數碼相機的變焦係數。例如Nikon D80的CCD尺寸約為24mm x 16 mm,我們用35mm膠片的成像面的寬36mm除以Nikon D40(尼康D40)的CCD的寬24mm,得到的值就是變焦係數1.5。當我們把18mm的魚眼鏡頭加在Nikon D40上時,這個魚眼鏡頭的等效焦距就是18*1.5=27m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攝技 的精彩文章:

西雅圖的攝影師Kindra Nikole 鏡頭裡的童話世界

TAG:攝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