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蒙克繪畫世界裡的吶喊

蒙克繪畫世界裡的吶喊

GIF

REC

GIF

簡介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挪威表現主義畫家、版畫複製匠,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

愛德華·蒙克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的情調。他對心理苦悶強烈的,呼喚式的處理手法對20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的成長起了主要的影響,其主要作品有《吶喊》,《生命之舞》,《卡爾約翰街的夜晚》。

愛德華·蒙克母親勞拉在1868年死於肺結核,母親死後小愛德華·蒙克由父親克里斯蒂安·愛德華·蒙克單獨撫養。父親是位醫生,篤信基督教。幼年喪母,姐姐被肺病奪去生命,妹妹患精神病,童年時代的不幸對其一生的創作有深刻的影響。

愛德華·蒙克每一幅畫都在表現他切身經歷對生存和死亡的感受,每一幅畫都無與倫比地強烈地傳達著畫家的感覺和情緒,被描繪的具體對象的細節被簡化,而情緒則被誇張,對象本身成為一種所要表現的情緒的載體,雖然它們依然還是具象的。

天空的雲彩像血一樣腥紅,扭動著在天空中遊盪,像一塊幕布覆蓋在藍黑色的峽灣,在一座急速插向天空的橋面上,有一個骷髏般的人緊緊的捂著耳朵,正在竭斯底里的驚聲尖叫。這就是愛德華-蒙克的不朽名作——《吶喊》。

他的畫具有永恆的震懾心靈的力量。在這一切的背後,我們還可以看見那個「世紀末」的景象,那種迷途的慾望深淵和無法逃脫的死亡陰影的怪圈,生命的焦躁和無奈交織在一起。愛德華·蒙克作品的驚人表現力量來自於對藝術家內心世界的不加掩飾的忠實表達,愛德華·蒙克的畫是用整個心靈來創作的。

沒有一個藝術家像蒙克這樣在自畫像中如此無情的揭露自己,從19世紀80年代起直到去世,蒙克記錄下自己超過70幅油畫作品和大約20幅圖解似的自畫像,他是第一個用藝術全面分析感情狀態的畫家,探索其所有的深度和多方面的細微差別。蒙克努力尋找內心想法、潛意識動機和感情知覺的繪畫形式,由於他持久地自我心理分析,因此蒙克的自畫像在藝術史上佔有特殊地位。

在當時哲學和美學思潮影響下,他努力發掘人類心靈中的各種狀況,表現疾病、死亡、絕望、情愛等主題。因此,他的創作有「心靈的現實主義」的稱號。由於受到保守勢力的攻擊,很快被封閉,但對德國青年畫家給了很大的刺激,推動了表現主義運動的產生。

蒙克作為表現主義的先驅者,在他焦慮、恐懼、不安與畸形的愛欲狀態下,將創作的主體與自己的感情緊密的聯繫起來,由此開闢了進行神秘與象徵表現的先鋒之路,這也是時代賦予他的使命。蒙克不是主觀的選擇一場革命,只是他的靈魂選擇了一條合適他的本質的表現方法。不論是作為一個藝術家還是作為一個人,蒙克的心靈早已與普通人不同,他的心屬於他個人的心靈世界,一個受到極度傷害而恐懼、絕望的世界。

在蒙克的畫家生涯中,他曾多次改變藝術風格。在1880年代,蒙克是自然派和半印象派。1892年,蒙克樹立了具個人特色的綜合派原始畫風,在此色彩成為一種象徵,亦是種具有承載功能的元素。1890年代,蒙克傾向選擇景深較淺的作畫空間,他經常把畫中的人物安置在前台。

蒙克一直想表現人物的內心的心理狀態,出現在他畫中的人物呈現了最能表現這種狀態的姿勢,這種安排讓蒙克的畫帶來一種好像人物、空氣、記憶、動作和時間在一霎剎那間凝固的感覺,那也許正是人物內心活動達到頂峰的一瞬間。

蒙克作品的驚人表現,力量是來自於對藝術家內心世界不加掩飾的忠實表達,蒙克的畫是用整個心靈創作的。在1889年26歲的蒙克就寫道:「我們將不再畫那些在室內讀報的男人和織毛線的女人,我們應該畫那些活著的人。他們呼吸、有感覺、遭受痛苦並且相愛。

作品欣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人畫室 的精彩文章:

教育部再次提高藝考生分數線,我們應該怎麼辦?

TAG:達人畫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