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漢魏六朝詩選》第一百五十二首《別范安成》

《漢魏六朝詩選》第一百五十二首《別范安成》

【篇目】

[作品介紹]

[作者介紹]

[注釋]

[譯文]

[賞析一~~賞析五]

【古風泊客一席談】

別范安成

[梁詩·沈約】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

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


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

拼音版:

shēng píng shǎo nián rì , fēn shǒu yì qián qī 。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jí ěr tóng shuāi mù , fēi fù bié lí shí 。

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

wù yán yī zūn jiǔ , míng rì nán zhòng chí 。

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

mèng zhōng bù shí lù , hé yǐ wèi xiāng sī 。

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

[作品介紹]

《別范安成》是南朝文學家沈約創作的一首五言詩。這首詩前四句寫少年離別之「易」,後四句寫老年離別之「難」,在離別的哀愁之中,還含有對人生進行反思的意味,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不舍。全詩明白曉暢,情真意切。

范安成:即范岫,字茂賓,仕齊為安成內史。他和沈約都因為有文才而被齊文惠太子引用。

[作者介紹]

沈約(441-513)南朝文學家、史學家。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人。祖父沈林子在宋為征虜將軍。父親沈璞為淮南太守,元嘉末被誅。沈約年幼孤貧,好學習,博覽群書。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助梁武帝登位,為尚書僕射,封建昌縣侯,官至尚書令。公元494年(齊隆昌元年)任東陽郡(陳代改為金華郡)太守時,建軍台玄暢樓(後改名八詠樓)。

沈約與謝朓、王融同時,是當時文壇上的主要人物。他和謝朓等人開創了「永明體」的新體詩歌,比較講求聲韻格律。他還提出「四聲八病」之說,這對於後來格律詩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也影響了詩歌的形式主義的傾向。他曾著有《四聲譜》,今已不存。詩文之外,又長史學。其據舊版增改所撰《宋書》百卷,資料翔實,傳記評論,頗有識見。著有《齊記》、《四聲譜》、《梁武紀》、《梁儀注》、《沈約集》等。死後謚隱。明人張溥輯有《沈隱侯集》。

[注釋]

范安成:范岫(440一514),字懋賓。曾為齊安成內史,故稱范安成。

生平:平生。

易:以之為易。前期:後會的日期。

及爾:與你。

非復:不再像。

持:執。

夢中不識路:《韓非子》:六國時,張敏與高惠二人為友。每相思不能得見。敏便於夢中往尋。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

[譯文]

追憶人生少年離別日,後會有期看得很容易。

世事滄桑你我同衰老,再也不像當初握別時。

不要推辭小小一杯酒,分手後恐怕更難重持。

夢中尋你不知在何方,如何安慰我這相思意。

賞析

壹/

范岫比沈約大一歲,是沈約的好友。與沈約一樣,范岫很早就失去了父親。也與沈約一樣,為蔡興宗所禮敬,同在蔡氏郢州刺史府中任職,那時他們都還是二十多歲的青年。南齊時又都曾在太子蕭長懋東宮中,都擔任過太子家令。沈約為竟陵八友之一,而范岫曾任竟陵王蕭子良的記室參軍。因此兩人在一起的交集比較多。范岫的詩文不如沈約寫得好,但學問非常廣博,沈約十分佩服。范岫被任為安成內史(相當於郡守)是在永明後期。安成郡即今江西安福,離京城建康較遠。當時沈約仍在京任職,作此詩予以送別。

佚名

賞析

貳/


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寫好友老年時離別傷情的詩,是一首別具一格的送別詩。

寫送別,既不寫送別的時間和地點,又不通過寫景抒情達意,而是從年輕時的分別寫起,用一「易」字,說年輕時不把離別當成一回事,總覺得再會是很容易的。這裡既是對從前分別的追憶,又是對過去把離別不當成一回事的追悔。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起句自然,平平敘來,而眼前依依不捨的感情隱含其間。「黯然傷魂者,唯別而已矣。」離別,畢竟是人生中傷痛的事情。「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年輕時不在乎,因為來日方長,而年老時就不一樣了,因為所剩日子無多,不能再輕易離別了。作者把老年時對待別離的感情和態度與年輕時相比,不但使詩意深入一層,而且把一別之後難得再見的痛苦而沉重的心情,充分表達出來。

「勿言」二句起承轉作用,是從離別寫到別時的酒宴。說明此次餞別,不同以往,眼前的一杯薄酒,不要再以為不算什麼,因為到明日分別以後,恐怕再難於一起把杯共飲了。「一樽酒",形容其少。「難重持」,很難再一同共飲,而且是「明日」,就在眼前。這是多麼令人心酸而又遺憾的事情。小小一杯酒,寄託了依依難捨之情以及極可珍惜的知己的無限情意,語調低沉,傷感不已。

最後,作者則馳騁豐富的想像,想到古人夢中尋友的動人事迹,他想模仿古人,在與范安成分別後,夢裡去尋他以慰相思之苦。但是,夢中要迷失道路,好友是尋不見的,因而相思之苦仍消除不了。作者用了「何以慰相思」進行反問,把真摯的友情,「相見時難別亦難』』的酸楚的心理狀態,精細地刻划了出來。這兩句詩,把深厚的友情表達無餘,把不忍離別之情推向高潮,是感情的升華,是痛苦的傾訴,含蓄蘊藉,有畫龍點睛之妙。

這首詩在沈約的詩作中很有特色,不但句句言別,句句言友情、別情,氣脈貫注,波瀾起伏,而且通篇率爾直言,語言通暢流利,說話的語氣,情感的表達均突出了老年人分別時的心理狀態,依依留戀的深情厚意以及凄愴酸楚的痛苦心情。而感情的抒發,來自內心深處,毫無造作之感。另外,詩的風格樸素,氣骨道勁,不事雕鑿,不用對仗句子,有平易親切之感。


名家點評

清代詩人沈德潛:「一片真氣流出,句句轉,字字厚,去《十九首》不遠。」

清代詩人張玉谷:「詩只空寫離懷,而兩人交誼已溢盲表。氣清骨重,彷彿漢音。」

佚名

賞析

叄/

「離別」是一個充滿傷感的詞眼。它是一條長線,一頭系著他,一頭系著她;它是一條長河,這岸是他鄉,彼岸時故鄉;它是一封塵封的信,外面是我,裡面是友人。提起關於離別的詩,我們會想起詩中古人折柳系離情,我們會想起灑滿離別淚的長亭,我們還會想起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豁達胸襟。

有幸讀到沈約《別范安成》,卻又體會了另一番的離愁別緒。他詩中所寫的青年和垂暮之年對離別的不同感受,真真正正地讓我將「別離之情」滲到骨子裡。讓我們卻看沈約的《別范安成》是怎樣對離別「感他人之不曾感、悲他人之不及悲」。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

那時青春年少,那時風華正茂,那時躊躇滿志,所以縱使情誼深厚,卻依然將離別看的習以為常。離別時我們或許會挽袖大哭,那份離情卻在轉念之後迅速被擱淺,因為「少年日」時的我們「易前期」。歲月蹉跎,世事蹭蹬,直到再次相聚我們已至垂暮之時,當初的狂放已被時光裹挾而去,留下的徒是一聲「非復別離時」。沈約的感悟是建立在時間和空間的轉變之上的,與其他離別時的感傷不同,可謂是另一番離愁別緒,也只有這種從青絲到白髮的別離與相聚才最能打濕人的衣襟。

人在少年時,狂放與瀟洒是從不缺席的,「少年不識愁滋味」更是說明了人處年少時的無所憂慮,所以此時的離別似乎少了些時光練就的成熟與真正入骨的痛徹心扉。我們非常不舍,那是因為人在年少時,將情誼看得很重,但是分別了又怎樣,我們各自還都有前程要奔赴。由此,一切便變得非常明顯了,人在年少時固有鴻鵠之志,又有青春、活力做我們的資本,便有了縱使頭破血流也無所畏懼的豁達和魄力。所以,在離別時,傷感歸傷感,不舍歸不舍,過後,年輕我們照樣綉著自己的錦繡前程。心裡一直認為人生之路漫長,相聚是再容易不過的事了。沈約告訴我們,我們錯了,我們真的錯了。時光的風沙磨平了年少時銳利的稜角,我們終於相見了,卻不復當年。你我都已歷經坎坷,飽經風霜,鬚髮已白,感嘆這直至垂暮之年才可實現的相聚。想著這幅畫面,我想起了「物是人非」,這個世上最無情的詞眼。是的,一切都「非復別離時」。

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時。 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

由青年到垂暮之年,其中體會經歷過的許多讓我們已不復當年狂放,更多了些成熟與穩重,對「離別」更是有了深刻的體會。幾十年的日子,經歷了那麼多聚散離合,明白了有些人別了可能就再也無法見到了。有句俗話說「見一面少一面」我現在明白了不只是對老人或者垂危的病人,無論何時、無論對誰它都是成立的,都值得我們銘記。因為生老病死、天災人禍可能會將某次分離凍結,坐標再也不會移到相聚的時間坐標軸上了。我們就只能悔恨當初「易前期」,卻發現除了追憶與緬懷所有的一切都無濟於事。

所以,請喝下手中這杯溫酒吧,因為下一次的相聚之時又是遙遙無期了,不要讓我只能在夢裡去追尋你來「慰相思」。回首幾十年的忙碌奔波,就算功成名就又何妨,人到垂暮之年時所追求的是一種淡然踏實的安定生活,對親人朋友的依賴之情也很強烈,相比當年年少時對前程的望眼欲穿,讓人心為之顫動。此時,聽著鍋碗瓢盆的聲音似天籟之音,並希望一切都能這麼和諧下去,不要有分離,平平淡淡才是真,這種追求平淡的心境是經歷了時間的洗禮後悟出的,也是人真正經歷過才可懂得的真諦。

佚名

賞析

肆/

這是一首離別詩。范安成,名范岫,字懋賓。他在蕭齊時曾為安成內史,故稱范安成。據史傳記載,沈約與范岫有相當深厚的交誼。他們兩人都是幼年喪父,身世相同,心性相通。劉宋時,他們共同受到安西將軍劉興宗的禮遇,沈約為參軍兼記室,范岫為主簿。入齊後,又都同游於竟陵王蕭子良門下,同在文惠太子的東宮以文才見引。再看此詩,第一聯說「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可見他們少年時代就已相知相識了。那時候,他們青春年少,躊躇滿志,滿以為一次離別算不了什麼,天長日久,相聚的日子多得很。「前期」,即別後預定再會的日子;「易前期」,把分別後的再會看得很容易。這可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了,少年不識離別的滋味。想不到歲月蹉跎,世事蹭蹬,人生如過眼煙雲,倏忽就是幾十年。昔日風華正茂的青年好友,今天把酒相逢之時,已是垂垂老暮、須髯盡白了。「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雖是尋常語,家常話,但蘊涵卻甚豐富、複雜。沈約歷仕宋、齊、梁三代,眼看朝代興衰,更替無常,無數親朋好友,紛紛謝世,鮮有善終——世事蒼茫,人生多蹇,今日把手相逢,已非昔日相離相別之時了,真有「而今識盡愁滋味」之慨!尋常詩句,包涵了多少人生的感喟啊!惟其如此,詩人才更加珍惜這次短暫的相逢。不久以後,他們又將分別了。少年之別,轉眼已屆耄耋之年;那麼,老年之別呢?詩人的心情更加沉重了:「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親愛的朋友,請不要以為這一杯餞別之酒太微薄,微不足道,須知今日離別之後,恐怕今生今世難有把酒相逢的機會了!據《韓非子》載,戰國時人張敏與高惠友善,張想念高,夢中往尋,中途迷路而返。最後二句即用此典,意謂分別以後,即使在夢中也難以相會,那麼用什麼來聊慰我的一腔相思之情呢?一言既出,依依惜別之情油然而生,令人不勝感慨之至。沈約曾提出作詩「三易」的原則,其中之一就是「用事易」。這詩最後一聯用典,巧妙貼切而不露斧鑿之痕,言若己出,確實體現了「用事易」的原則。

此詩抒情線索上有著鮮明特徵。前四句寫少年離別之「易」,後四句寫老年離別之「難」,而絡繹奔流在詩的底蘊的,則是「難」的深沉慨嘆。詩人以「明日難重持」為感情樞紐,往前推移——念及少年意氣的「易前期」,不由充滿了追悔和遺恨;往後瞻望——遙想別後的相思,更增惆悵和哀傷之感。而且,惟有少年之「易」,才反襯、加重了老年之「難」的傷感;也惟有老年之「難」,才寫盡說透少年之「易」的輕率。在這「易」與「難」的紛紜交錯之中,一縷縷充滿人生感喟的情絲,脈脈吐出,全詩也因而具有了豐富的涵載容量。因此,此詩在離別的哀愁之中,還含有對人生進行反思的意味,它之所以超越一般的離別之作、能夠千年來被傳誦不衰,其奧秘大概也正在於此吧。

佚名

賞析

伍/

今天看一本詩歌鑒賞書籍,談到詩歌的用韻,說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有意識地用平聲不轉韻。談到了沈約《別范安成》這首詩,沈約這個人我以前偶有所聞,但文學史上對他評價不高,因為一說到南北朝的詩就是辭章艷麗,靡靡之音。所以我很少讀南北朝的詩,尤其是沈約這種朝廷官員。但《別范安成》這首詩 讓我一下子改變了對他的看法,甚至改變了我對南北朝詩歌的看法。來看這首詩: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

喜歡這首詩是因為它勾起了我內心的某種思緒,引起了我的共鳴。范比沈小一歲,兩人相交甚篤,范要遠行,沈來送別。我看過的送別詩也不少了,而且很多是千古名篇,但那是為了教學生,很少像這首詩引起我的共鳴。解釋一下,第一聯說「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可見他們少年時代就已相知相識了。易是容易的意思,前期是指來日重見之期。這兩句是說,他和范岫年輕時離別,那時都把來日重逢看得很容易。這首詩的第一句就抓住了我的心,是啊,我已經人到中年,也經歷過多次的離別。上學時和老師同學離別,教書時和學生告別。但每一次告別時的心態千差萬別。小時候告別時不但沒有什麼哀傷,反而很高興,不把分手當回事。終於小學畢業了,上中學就可以出外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多同學還在一起,還可以經常見面。當老師面帶哀愁送別我們時,我們蹦蹦跳跳,內心覺得很好笑,我們經常去看您不就行了。我們確信自己會做的的,現在想來,那只是一個風中的承諾罷了。初中師範畢業了,我們照了畢業照,我們還是高高興興的,少年不識愁滋味,少年不識離別的滋味滿以為一次離別算不了什麼,天長日久,相聚的日子多得很,因為我們確信彼此再見面是很容易的事情, 可是真的如此嗎?時光荏苒,歲月蹉跎,我明白了,過去的就過去了,再也回不來了,有的人一輩子也見不到了。所以在教書期間,在和學生告別時,沒有了以前那份坦然,因為我知道:對於很多人來說,以後很難再見面了。「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雖是尋常語,但蘊涵卻甚豐富、複雜。人生如過眼煙雲,倏忽就是幾十年。昔日風華正茂的青年好友,今天把酒相逢之時,已是垂垂老矣了。暮年相逢,由往昔的少年不識愁滋味到如今的而今識盡愁滋味,作者深受明白再見面何其難也,但人生有太多的不自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前段時間,去太原學習,約老友相見,十多年沒見面,居然一見面,還能彼此認出對方,說明我們還沒有衰暮到縱使相逢應不識的地步,兩人開懷暢飲,回首往事,不勝感慨。可這樣的機會人生能有幾次呢?匆匆兩日,我們各奔東西。下次見面,不知何時。可能是幾年,可能是十幾年「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珍惜這老友相聚,開懷暢飲的機會吧,今日離別之後,恐怕今生今世難有把酒相逢的機會了!此句和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有異曲同工之妙。"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據《韓f非子》載,戰國時人張敏與高惠友善,張想念高,夢中往尋,中途迷路而返。最後二句即用此典,意謂分別以後,即使在夢中也難以相會,那麼用什麼來聊慰我的一腔相思之情呢?一言既出,依依惜別之情油然而生,令人不勝感慨之至。讀至此處,我不由得想:我學生時代的那些夥伴們,工作後的學生們,還有相見的機會嗎?

這首詩內容平淡無奇,語言樸實無華,但人到中年,讀的時候,類似的情景驀然湧上心頭,平添了一絲惆悵,但也藉此一澆心中塊壘,深刻地嘗到人生的一種況味。

佚名

《別范安成》 [梁詩·沈約]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追憶人生少年離別日,後會有期看得很容易。

生平:平生。易:以之為易。前期:後會的日期。

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

世事滄桑你我同衰老,再也不像當初握別時。

及爾:與你。非復:不再像。

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

不要推辭小小一杯酒,分手後恐怕更難重持。

持:執。

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

夢中尋你不知在何方,如何安慰我這相思意。

夢中不識路:《韓非子》:六國時,張敏與高惠二人為友。每相思不能得見。敏便於夢中往尋。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

范岫,是沈約的好友。兩人相交相知多年。范岫被任為安成內史(相當於安成郡守,即今江西安福),因此,按古代習慣,也被稱為范安成。

安成郡,離京城建康較遠。沈約在京任職,作此詩送別范安成。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追憶人生少年離別日,後會有期看得很容易。

少年時的分別,雖然也一樣傷感,但卻是充滿著對未來的嚮往和希望,故此,對於離別、對於再見都有著不一樣的認識。

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世事滄桑你我同衰老,再也不像當初握別時。

但是,老年時的朋友再離別,跟少年時(的離別)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裡,有對時光流逝的傷感,有對青春不再的惆悵,更有對幾十年深厚友情的不舍,對將來的渺茫。

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不要推辭小小一杯酒,分手後恐怕更難重持。

請不要推辭這一杯酒,因為,這次離別,也許就是「生離死別」,再難再見了。

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夢中尋你不知在何方,如何安慰我這相思意。

此句是本詩的詩眼。

詩人在此,巧妙地引用了一個典故:夢中不識路:《韓非子》中說:六國時,張敏與高惠二人為友。每相思不能得見。敏便於夢中往尋。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

詩人在此,將自己對老友傷離別之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友人赴遠方任職,肯定是會想念的,可是,做夢想念也會不得見面。那麼,對友人的懷念怎麼來慰藉呢?

《別范安成》 一詩,通過少年和老年離別之情的對比描寫以及「夢中不識路」典故的引用,短短五律詩,突出抒發了詩人對於老友離別的不舍和傷感。其中,也包含著幾十年友情對於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傷。

點擊輯期圖標,暢遊古詩文世界。

《古風泊客》第二輯《詩經》

《古風泊客》第三輯《楚辭》

《古風泊客》第四輯《樂府詩集》

《古風泊客》第五輯《古詩十九首》

《漢魏六朝詩選》

漢魏六朝是我國古代詩歌逐漸成熟的重要時期,這一段時間既有采自民間的樂府詩,也有文人創作的五言、七言詩;既有南方清麗婉約的詩歌,也有北方的鏗鏘之聲。本書選錄詩約300首,分為九部分:漢詩、魏詩、晉詩、宋詩、齊詩、梁詩、陳詩、北朝詩、隋詩;分4卷,漢詩一卷,魏晉詩一卷,宋齊詩一卷,梁、陳、北朝、隋詩合為一卷。全面的反映了當時各個朝代各詩人的不同風格和內容。余冠英突出了各時期的風格和代表作家,詳加註釋,是讀者了解漢魏六朝詩歌的入門必備之冊,既可以作為專業人士的備用資料,也可以作為文學愛好者收藏典籍。

作者:項籍等

編訂:余冠英

成書時間:1958年

《古風泊客》第六輯《漢魏六朝詩選》

漢魏六朝詩選152

心 ? 養性?品生活

這世上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

一是吃進胃裡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夢想,三是讀進大腦的書。

古風泊客 ┃ 也許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賞析微刊

作者簡介: 徐建老師,此處省略無數字…… (作者屬低調之士,囑咐省略簡介)

本文已經過作者授權,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出處:古風泊客(czgfpk)

編輯:近蘭寒舍(yxl88866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蘭寒舍 的精彩文章:

這是一篇有溫度的喝茶指南

TAG:近蘭寒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