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寫作過,戀愛過,生活過

寫作過,戀愛過,生活過

相 信 優 秀 如 你

文丨司湯達

使於連陶醉的是野心,不是虛榮;不過他仍把很大一部分注意力放在外表的修飾上。他的馬,他的軍服,他的隨從的號衣都乾淨整潔,簡直能給一絲不苟的英國大貴人增光了。他剛剛靠了別人的保護當了兩天中尉,就已經盤算著三十歲當上司令官,至少,像所有那些偉大的將軍一樣,二十三歲應該不止是個中尉。他現在只想榮耀和兒子。

正當他為這最狂妄的野心激動不已的時候,德-拉莫爾府的一名年輕跟班意外地出現在他面前,他是來送信的。瑪蒂爾德寫道:

一切都完了,儘快回來,犧牲一切,必要時就開小差。到後立刻坐進一輛出租馬車等我,在花園的小門附近,……街……號。我去找您談,也許把您帶進花園。一切都完了,而且我擔心無可挽回了;相信我,您看我在逆境中仍是忠誠的,堅定的。我愛您。

幾分鐘以後,於連得到上校許可,策馬離開斯特拉斯堡;可怕的不安吞噬著他,過了麥茨他就騎不動馬了。他跳上一輛驛車,以快得簡直不可思議的速度到了指定地點,德-拉莫爾府花園的小門旁。小門開了,瑪蒂爾德顧不上任何尊嚴,一下子投進於連的懷抱。幸好當時只有早上五點鐘,街上還沒有人。

「一切都完了;我父親害怕看見我的眼淚,星期四夜裡就走了。去哪兒?沒有人知道。這是他的信,您看吧。」她和於連一起上了馬車。我什麼都能寬恕,就是不能寬恕那種因為您有錢就誘惑您的計劃。看吧,不幸的孩子,這就是可怕的真相。我發誓,我絕不同意您和這個人結婚。如果他願意走得遠遠的,離開法國,最好去美洲,我保證給他一萬利弗爾的年金。您看看這封信吧,這是我了解他的情況而收到的回信。這個無恥之徒自己逼著我給德-萊納夫人寫信。您若寫信涉及這個人,我連一行也不看,我厭惡巴黎,厭惡您。我要求您對將要發生的事嚴守秘密。斷然拒絕一個卑鄙無恥的人吧,您將重新獲得一個父親。

「德-萊納夫人的信呢?」於連冷冷地問。

「在這兒。我本想讓你有個準備再給你。」

我對宗教和道德的神聖事業負有的責任迫使我,先生,採取給您寫信這一艱難的舉動;一種萬無一失的準則命令我此刻傷害一位鄰人,為的是避免一樁更大的醜聞。我所感到的痛苦應該由責任感來戰勝。的確,先生,您向我打聽全部真實情況的這個人,他的行為似乎是無法解釋,或竟是正派的。人們可以認為掩蓋或者偽裝一部分事實是合適的,謹慎和宗教也希望如此。然而您想了解的這個人的行為實在是太應該受到譴責了,遠在我所能說的之上。這個人貧窮而貪婪,靠著徹頭徹尾的虛偽,通過誘惑一個軟弱、不幸的女人,試圖謀求社會地位,出人頭地。我再補充一句,這也是我的艱難的責任的一部分:我不得不認為於……先生沒有任何宗教信仰。憑良心說,我不能不認為,他為了在一個家庭里獲得成功,其手段之一就是竭力誘惑這個家裡最有影響力的女人。在一種無私的外表和一些小說的詞句的掩蓋下,他最大的、唯一的目的是控制這個家的主人及其財產。他身後留下的是不幸和無盡的悔恨……

這封信極長,有一半都被淚水浸得模糊了,確是德-萊納夫人親筆,甚至比平時寫得還要用心。

「我不能指責德-拉莫爾先生,」於連讀完信說,「他是公正的,慎重的。有哪一個父親肯把心愛的女兒給這樣的一個人呢!再見吧!」

於連跳下馬車,跑向等在馬路一端的驛車,瑪蒂爾德好像被他忘了,追了幾步,然而來到店鋪門口的商人都認識她,他們的目光逼得她急急退回花園裡去。

於連前往維里埃。在匆匆的旅途上,他原想給瑪蒂爾德寫信,但是不行,他的手寫在紙上的字根本無法辨認。

他到達維里埃正是禮拜天的早晨。他走進當地的武器店,店主人就他最近的發跡恭維了一番。這是當地一大新聞。

於連費了好大勁兒,才讓他明白他要兩把手槍。店主人根據他的要求,把手槍裝上子彈。

三連鐘響了,這在法國鄉村裡是盡人皆知的信號,它在早晨各種鐘聲響過之後,宣布彌撒即將開始。

於連走進維里埃的新教堂。教堂里所有的高窗子都用深紅色的窗帘遮住。於連站在距德-萊納夫人的凳子幾步遠的地方。他覺得她正在虔誠地祈禱。看到這個曾經那樣地愛自己的女人,於連的胳膊發抖了,不能執行計劃。「我不能,」他對自己說,「我真下不了手啊。」

這時,輔彌撒的年輕教士搖響了舉揚聖體的鈴聲。德-萊納夫人低下頭,有一瞬幾乎完全被披肩的皺褶遮住。於連不大認得出是她了;他朝她開了一槍,沒有打中;他又開了一槍,她倒下了。

——節選自《紅與黑》

- 關於作者 -

司湯達

(1783年1月23日-1842年3月23日)

司湯達(又譯:斯丹達爾)原名亨利·貝爾,19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著作為《阿爾芒斯》、《紅與黑》(1830年)、《拿破崙傳》(1837)《帕爾馬修道院》(1839年)。

1783年1月23日,司湯達生於法國格勒諾布爾一個律師家庭,7歲喪母,自由熱愛閱讀。1799年抵達巴黎,後因崇敬拿破崙遂多次追隨他的大軍征戰歐洲,1801年辭去軍職,閑居巴黎。

1814年波旁王朝復辟後僑居米蘭,以不同筆名發表作品,涉及社會問題於政治議題,後被視為「極端危險」分子,被迫離開義大利。

其主要作品在1831年後寫成,1842年3月23日,逝於巴黎。

兩百三十餘年前的今天,法國東南部的一個富足律師家庭里降生了一位男嬰,名為亨利·貝爾。

亨利·貝爾7歲時母親離世,嚴肅的父親終日把「法律條文」刻在臉上,讓本就喪失了家庭溫暖的他更加嫌惡那個冰冷的家,好在思想開明的外祖父啟迪他閱讀古典文學作品,為幼年的他打開了認識世界的一面窗。

在文本的世界中,他認識了孟德斯鳩、盧梭、莫里哀、莎士比亞……而在現實的世界裡,一個驍勇善戰的真男人——拿破崙,鼓舞著他年輕的心。

從17歲開始,亨利·貝爾追隨拿破崙,十餘年的軍旅生涯,給了他太多的思考和衝擊。直至偶像級男神拿破崙的失敗,使他棄軍從文。此後,他以不同的筆名發表作品,論及繪畫、音樂,甚至涉及當時的政治和社會問題,出版了《論愛情》(1822)、《羅馬漫步》(1829)、《拉辛與莎士比亞》(1823-1825)等著作。

1827年,亨利·貝爾首次以司湯達的筆名,發表第一部小說《阿爾芒斯》(被稱作《愛的悲劇》)。這部小說以一對貴族男女的愛情悲劇為線索,嘲笑了那個「最缺乏生命力的階級」的各種醜態。爾後,司湯達又發表了未完成的小說 《紅與白》(1901)表達他對當時盛行的拜金主義的不滿……作為「司湯達」的身份,他筆耕不輟,可是直至寫下了不朽之作《紅與黑》(1931),司湯達也仍舊不被太多人所認知。

文名寂寞的司湯達曾經半開玩笑地說:

到1880年的時候,將會有人了解我。

我抽了張彩票,得獎的號碼是:1935年擁有讀者。

我一定要為二十世紀而寫作。

一語成讖。

這個「為二十世紀而寫作」的司湯達,被後人屢屢追憶。

1842年,3月23日他因中風,與世長辭。

他的遺體葬於蒙馬特爾公墓,墓碑上用拉丁文刻著司湯達生前擬定的孤獨又決絕的墓志銘:

亨利·貝爾,米蘭人,寫作過,戀愛過,生活過。

司湯達所著的《紅與黑》是以他看到《司法公報》上刊登的一個家庭教師殺害女主人的社會新聞為情節基礎的長篇小說,小說原名為《於連》,後改為了富有象徵意義的《紅與黑》,副標題為「1830年紀事」。

於連,是一個意志堅強、經歷充沛、聰明能幹的青年。他崇拜盧梭,接受啟蒙思想家平等自由的觀念,崇拜拿破崙,嚮往通過個人奮鬥能夠改變命運從而實現自己向上攀爬的願望。

為了這一願望,他把拉丁文《新約全書》、墨士德的《教皇傳》背誦得爛熟於心,敲開了上流社會(市長家)的大門。出於對市長的羨慕嫉妒恨,出於對端莊秀美的市長夫人的覬覦,於連大膽地冒險,與市長夫人發生了曖昧的關係,喚醒了她心中沉睡的愛情,二人陷入熱戀。

可好景不長,很快他們的關係就敗露了。

區區一個家庭教師,怎麼可能是「市長大人」的對手?於連不得不含恨離開,進入了陰森可怖的貝尚松神學院學習……在神學院的他,處處謹小慎微,由於出色的才華、審時度勢的能力,迎來了侯爵的賞識和重用。

侯爵女兒瑪蒂爾德被這樣一位意志堅強、人性突出的於連深深吸引,產生真愛,結為夫妻。正當有了中尉軍銜,初步實現個人野心的於連躊躇滿志之時,教會和貴族階級設下圈套,威逼市長夫人寫下了告密信……

婚約解除,於連激憤。舉起手槍,向正在祈禱的市長夫人射擊……她倒下了,他被處死刑。

今天,箏箏為大家讀的就是於連射殺市長夫人這一精彩片段。不知,聽過以後,你會對於連和司湯達有怎樣的看法呢,快快留言告訴我們吧?!

撰稿丨箏箏

剪輯丨蝦君

設計丨余金

校對丨雨荷

GIF

點擊悅讀

文章丨詩歌丨音樂丨讀書會

福利丨沙龍丨話劇丨公益課

聽箏讀詩出品丨轉載請註明

部分圖文來自網路公開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箏箏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這一天,百姓將臘八粥送給岳家軍

TAG:箏箏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