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歷史上的變法為什麼都以失敗而告終

中國歷史上的變法為什麼都以失敗而告終

何為變法?變法就是指對國家原有的法令制度做出重大變革。那為什麼要變法呢?因為原有的法令制度並不完善,還存在許多漏洞,國家並不能因此而富強,為了讓國家變得更加強大,所以要變法。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別人變法那我也變法」,這種原因只存在於敵對國家間或潛在對手之間。

變法從古至今皆有,因為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有的法令制度必須要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像我國每年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次都會根據社會的發展狀況對現有的法律法規作出適當的調整,以順應時代的發展和人民的訴求。

中國的歷史上出現了很多的變法,據我們所知,中國歷史上的變法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為什麼都沒有成功呢?讓我們來看一下中國歷史上比較有代表性的幾次變法。

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有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他們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國家被稱為「戰國七雄」。從地理版圖上看,秦國地處最西部地區,經濟、文化都落後於其餘六個國家。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為了使秦國富強起來,他啟用商鞅進行變法。商鞅的變法內容為「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統一度量衡,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法」。變法使秦國強大起來,為以後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商鞅因為變法時得罪了王公貴族,最後被車裂而死,變法也戛然而止。

北宋王安石變法

北宋時期國家積貧積弱,不斷被外族入侵,邊疆戰事不斷,甚至與遼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檀淵之盟」。宋神宗即位後,為了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狀況,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王安石法的主要內容是: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保甲法。王安石的變法鞏固了宋朝的統治,增加了國家收入,因為變法觸犯了大地主的利益,王安石最後被貶,新法最後被徹底廢除。

清朝的戊戌變法

晚清時期,西方列強開始瓜分中國,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中國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光緒帝為了改變這種任人宰割的狀況,任用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了一場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維新運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強烈反對,同年九月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帝,殺死戊戌六君子,變法最終失敗。

從這三個具有代表性的變法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變法的時候都觸犯了王公貴族、大地主等的既得利益,所以都遭到了強烈的反對,變法人士要麼被殺要麼被貶,變法也以失敗而告終。

觸犯貴族的既得利益只是變法失敗的直接原因,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主義根深蒂固,封建主義的根深蒂固導致變法過於保守並不徹底。國家體制決定國家命運,變法先要變體制。中國封建主義歷史時期的變法只是「換湯不換藥,治標不治本」的修修補補,所以最終才會失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沙龍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大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