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唐朝,王維在詩壇的地位如何?

在唐朝,王維在詩壇的地位如何?

綿延千年的科舉考試歷史上,並非歷屆狀元都有清楚記載,也並非考取狀元那一刻的風光就能保證此後仕途生活的順風順水。唐朝落第學子張繼以一首《楓橋夜泊》留名千年,而那一年的狀元無人記得。羅貫中、蒲松齡、李時珍、徐霞客,這些人其實都沒有在科舉中考取什麼功名。

公元701年生於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的王維,字摩詰。他才華早顯,與小一歲的弟弟王縉幼年均已聰慧過人,15歲時便去京城應試。因能寫一手好詩,又工於書畫和具備極高的音樂天賦,少年王維一到京城,立即成為王公貴族眼裡的香餑餑。

憑才華,雖不能百分之百保證王維就能考取狀元,但進前三名應該不成什麼問題。然而,開元七年(719年),18歲就奪得京兆府解元(府試第一名)的王維,卻在會試中名落孫山。殘酷的現實狠狠地教訓了王維,在「干謁」(即學子士人帶著自己的最佳作品拜訪權貴)之風盛行、官場及科場腐敗猖獗的情形下,不拜碼頭、缺少政治資源,縱然才華蓋世,也休想在科考中拔得頭籌。

「相逢意氣為君飲」的王維,20歲赴長安參加「高考」時,為了考中狀元,拿著自己的「行卷」先投到唐玄宗的弟弟岐王門下。當得知太平公主已經將狀元的頭銜給了另一個文人張九皋時,王維知道自己沒戲了,因為太平公主要比岐王的權勢大得多。岐王就給王維出了一個主意,讓他在太平公主舉行的宴會上,裝扮成伶人,給愛好音樂的太平公主彈奏琵琶,以此博取太平公主的賞識。

宴會那天,王維應手揮弦,意態瀟洒,所彈的曲子哀婉凄切,動人心魄。太平公主聽了,讚不絕口,又加上王維「妙年潔白,風姿郁美」,太平公主不知不覺就喜歡上了這個年輕人。岐王趁機把王維推薦給公主,說:「此生非只通音律,至於問學,無出左右。」公主問王維:「子有所為文乎?」王維即獻上懷中的詩卷,公主覽誦未畢,就大驚道:「這些詩作都是我平素所喜愛的,以為是古人佳作,竟然都出於你之手!」於是急忙命王維換衣,待以上賓之禮。岐王便說王維希望此次「高考」能中狀元,請公主多加關照。公主不假思索地答應了,立即派人把主考官召至府上,告訴他必須以第一名錄取王維。王維就這樣中了進士第一名。

白居易也曾因「行卷」受益匪淺。據唐代王讜《唐語林》記載:「白居易應舉,初至京,以詩謁顧著作況。況睹姓名,熟視曰:『米價方貴,居亦不易。』及披卷,首篇曰:『咸陽(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乃嗟賞曰:『道得個語,居即易也。』因為之延譽,聲名遂振。」

「行卷」當然要以精為要,切忌「臭婆娘的裹腳又臭又長」,一般是幾首出色的詩,幾篇優秀的賦,就可以達到目的了。但也有連篇累牘,錄入大量詩文的行卷。如杜牧的行卷,竟錄了150首詩歌,皮日休更是驚人,十卷「行卷」里收錄了200篇首詩文,真可謂是「賃居槐拶屋,行卷雪埋袍」了。

「行卷」打破了「一考定終身」的弊病,為唐詩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它也存在著不少弊端,由於行卷的優劣,直接關係到考生的命運,不少人就在行卷上做起了手腳,偷竊抄襲、捉刀代筆之風一時盛行。武則天當政時期,曾下令用紙糊上考生姓名,但並沒有形成制度。直到宋朝淳化年間,宋太宗才採用監丞陳靖的建議,推行「糊名考校」法,糊住姓名、鄉貫,決定所錄取的試卷後,才拆開彌封,以「革考官窩私之弊」。

怎麼辦?非常器重王維的岐王李范(李隆基的弟弟李隆范)給他出了一個點子,讓他去拜見九公主(唐玄宗同母妹妹玉真公主)。第二天,王維隨李范拜謁玉真公主,到了公主府邸,王維並不急於獻詩,而是先為公主彈上了一曲《郁輪袍》,滿座皆驚。就在公主等眾人聽得如痴如醉之時,李范見縫插針隆重推介王維:這個風流倜儻的小夥子不僅琴彈得好,詩寫得更好。王維乘機獻上詩作。公主看後讚不絕口:「皆我習諷,謂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意思說,這些詩文都是我經常讀的,原以為是古人的傑作,沒想到是你的大作啊。玉真公主當即邀請王維上座並表態,定為王維會試「力薦之」

玉真公主果然說到做到,主考官裴明復只能唯命是從。清代徐松《登科記考》卷七引唐人小說《集異記》說,本來開元十九年(731年)科考狀元「內定」為張九皋(宰相張九齡的弟弟),結果被王維橫空奪走。

新、舊唐書稱,王維是開元初奪得狀元,歷任太樂丞、濟州司倉參軍、右拾遺、監察御史等。王維靠關係意外奪取狀元及他寫的那些歌功頌德的應制詩、阿諛奉承的唱和詩,也引起了人們非議,遭同期乃至後世諸多文人譏諷為「才情高,人品差」。王維的才情絕非濫竽充數,其做官亦勤政為民、清正廉潔。然而,僅因王維拗不過大環境才不得不託關係、找靠山奪得了狀元,後世文人一直對他詬病。看來,任何時候公開、公平、公正競爭得到的東西,才最令人心寬

王維是唐代著名詩人,也是一名狀元,不過,王維的這個狀元卻是「活動」而來的。唐朝的進士不好考,王維考試之前聽說當朝名士張九皋也打算考試,並且拿到一封以太平公主名義寫的推薦信,呈給長安的主考官了。王維很擔心自己在長安考試的名次,於是去找岐王想辦法。

岐王讓王維精心修飾一番後,帶他到了九公主府,說是獻酒樂。王維演奏了一曲哀切的《郁輪袍》,讓本就對王維外貌心生好感的公主更加高興。岐王趁機說,這是位書生,不僅通音律,而且詩作也無人能及。公主更加驚異,當即要了王維的詩作品讀,這一讀更加吃驚,原來都是她平常愛讀的詩,還以為是古人的佳作。公主馬上請王維換上正裝,坐到貴賓席,王維也大施個人魅力。

公主也答應下來,願意為王維在長安考區高中「盡量使勁」,回頭,公主將京兆府主考官招到府中,讓婢女傳話,將解頭(即後世所稱解元,指科舉考試鄉試第一名)換成王維。王維就這樣當上解頭,緊接著又在第二年春天被點成狀元。宴會那天,王維應手揮弦,意態瀟洒,所彈的曲子哀婉凄切,動人心魄。太平公主聽了,讚不絕口,又加上王維「妙年潔白,風姿郁美」,太平公主不知不覺就喜歡上了這個年輕人。岐王趁機把王維推薦給公主,說:「此生非只通音律,至於問學,無出左右。」公主問王維:「子有所為文乎?」王維即獻上懷中的詩卷,公主覽誦未畢,就大驚道:「這些詩作都是我平素所喜愛的,以為是古人佳作,竟然都出於你之手!」於是急忙命王維換衣,待以上賓之禮。岐王便說王維希望此次「高考」能中狀元,請公主多加關照。公主不假思索地答應了,立即派人把主考官召至府上,告訴他必須以第一名錄取王維。王維就這樣中了進士第一名

不過,殿試考試由皇帝親自主持,秦塤也沒有得到狀元,狀元被另一位才子張孝祥奪得。後來宋孝宗登基,起用主戰派,陸遊才進入朝政。因為沒有科舉功名不好做官,這才重新給陸遊補了一個進士功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朗朗元坤 的精彩文章:

揭秘許世友臨終前的最後遺願,鄧小平親筆批示!

TAG:朗朗元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