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旅行青蛙:你養的蛙,其實是個孤獨夢想家

旅行青蛙:你養的蛙,其實是個孤獨夢想家

佛系玩家、孤獨的青蛙,簡單到幾乎沒有互動的遊戲,一下子刷屏朋友圈。對於既想要獨處又害怕孤獨的現代年輕人而言,或許是另一種治癒,所以才引起了大家的強烈共鳴。

這是一款來自日本的「佛系」遊戲,名字叫《旅かえる》(旅行青蛙)。

和風靡一時的《戀與製片人》有著本質區別,甚至都沒有漢化的《旅かえる》(《旅行青蛙》)遊戲,憑藉著溫暖的畫風,玩家們的慈母心和無限的腦洞補出來的樂趣,在朋友圈持續曝光,下載量和關注度也持續。

為什麼稱它為「佛系」遊戲呢?

在整個遊戲中,只有庭院和家兩個場景,而在整個遊戲中,你只需要給你的青蛙起名,為它收割三葉草(去商店買東西用,相當於遊戲金幣),替他準備好外出旅行的包裹(裡面包括食物、護身符、帳篷、燈等),招呼一下來家裡做客的小夥伴。然後,它可能出去旅行,偶爾給你寄幾張明信片或者特產。

01

它可能死宅在家裡,寫寫作業,看看書,削削木頭,就是不和你互動說話。出去旅遊或是做死宅,根本不在你掌控之中。

朋友圈都被這一股佛系遊戲籠罩著。要麼把微信圖像換成青蛙,要麼一直盯著手機屏幕在養蛙。我有一種想把這些養蛙的人都集體拉黑的衝動。

02

我覺得這款青蛙遊戲的風靡,正是映射了很多現代人的孤獨感,佛系的玩家、孤獨的青蛙,簡單到沒有互動的遊戲,對於既想要獨處又害怕孤獨的現代人而言,是一種治癒。

你好,你多大了,是否害怕孤獨?

在過去的一年裡,你可能和我一樣,換了四季的很多衣服,扔掉了很久不穿的高跟鞋,看了很多場院線大片,聽了「網易雲」裡面一千多首歌,看了好幾場演唱會,弄丟了好幾幅耳機和幾根充電線,被感情折磨的想要崩潰大哭……可是無論怎麼樣,還都是一個人,和所謂的孤獨默默的對抗。

沒錯,我30歲了,身邊有朋友,可是依然害怕孤獨。身邊的90後活潑可愛,撒嬌賣萌樣樣精通,可是那又怎麼樣呢?「熱鬧是屬於他們的,和我無關。」一個人打了很多的字,然後再按照刪除鍵,之後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安心工作,只等一切成長的力量。

我一個人,有屬於一個人的狂歡,我是個孤獨的夢想家。

03

孤獨是一場無人送葯的重感冒

有人說:人的一生會遇到過8263563人,會打招呼的是39778人,會和3619人熟悉,會和275人親近,但最終都會失散在人海。

還記得孤獨的幾個等級嗎?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去醫院......聽起來都特別喪。其實大部分人都畏懼孤單,三個人一起走,總害怕自己是落單的那個。可別忘了,孤單並不是魔障,正是因為孤獨,才讓我們得以成長,蛻變,成為最好的自己。

李宗盛在《山丘》里唱:「越過山丘,才發現已無人等候。我想這大概是孤獨的最高境界了吧。誰能保證誰的人生永遠熱鬧呢?淌過泥濘小河,翻過荊棘山嶺,是每個人必走的路。父母會老去,朋友會走散,唯有自己,才能與自己始終相伴。更何況和你一路相伴的人會在突然有一天從你身邊離開,孤獨儼然成為人生的一種常態。

年末的重感冒,把我迅速推入孤獨的汪洋,一個人去醫院抽血化驗,一個人樓上樓下挂號交錢拿葯,一個人在夜色茫茫中回家。這時候的孤獨就像一場無人送葯的重感冒,任疾病將我們吞噬,卻只能掙扎在那個痛苦的場景里。

養蛙,映射的是我們的孤獨感,而被我們餵養的蛙,其實就是孤獨的夢想家。有身邊早養蛙的朋友說:「我養的蛙是一種牽掛,即使全世界都不要我的時候,感覺我還有蛙,這樣的感覺很治癒呀」。

04

想起了一個像養蛙一樣療愈的故事。英國作家戴維.巴尼特《孤獨夢想家》中講述了一個印恐懼而逃離,又因為愛回歸的故事。男主角托馬斯有著非常不愉快的過往以及還算是不錯的運氣。他英國宇航局送入火星的第一位航天員,在外人看來偉大且光榮,但托馬斯義無返顧地執行前往太空的任務,其實只有一個原因——他想到了火星就自殺。

他不肯面對朝夕相處的宇宙飛船,他曾經想做個可以被萬人景仰的大英雄,但現在,他絕口不提曾經的夢想。在自殺之前,一個陰差陽錯的從太空來的電話卻同時牽住兩個身處絕望的人。

於是一個人遇見另一個人,他們都從絕望又孤獨的沼澤中爬出來、活下去,他終於有機會解答年幼時便失去的弟弟在生前向他提出的最後一個問題,也開始有勇氣面對曾經的夢想。

兩個孤獨的年輕人成為彼此的希望與寄託,成就彼此孤獨的夢想。

你養的蛙,其實也是個孤獨夢想家。它去很多很多的地方,要講給你很動聽的故事。它真正帶給你的,是孤獨深處的夢想,也是希望之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集天卷 的精彩文章:

揭秘!旅行青蛙的真相!

TAG:博集天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