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則天含淚掐死親生女兒,嫁禍王皇后,還是誣陷嗎?

武則天含淚掐死親生女兒,嫁禍王皇后,還是誣陷嗎?

一直以來,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武則天為奪取後位,掐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嫁禍王皇后。在許多史學著作中都對這種說法表示認可。

武則天30歲的時候,又生下了一個小公主,李治非常喜歡。然而,這個可憐的小女孩卻成了武則天消除異己的犧牲品。

因為王皇后沒有孩子,同時看到武則天受寵後,想通過親近孩子來緩解兩人的關係,所以就經常來看望小公主。

這種情況本來應該是件好事,可是卻讓武則天想出了一個毒計。一天,她知道王皇后要來,故意離開。在王皇后看完小公主離開後,武則天趁機回去毫不猶豫的掐死親生女兒,隨後向李治哭訴。面對盛怒的皇帝,王皇后百口難辯,直接被軟禁在宮中。

惡名從何而來?

不得不說,類似的觀點,在過去的一千年很有市場,就是到現在,也有許多人深信不疑。為什麼會這樣呢?首先,電視劇功不可沒,1995年,劉曉慶領銜主演的《武則天》登上了電視熒屏,多年後,被奉為經典之作,很多觀眾看完女皇的暴行,自然而然認為真實的武則天就是這個樣子。拍攝過程中,有這樣一句話:「歷史上的唐高宗就是這副窩窩囊囊的樣子,要不怎會讓武則天當上女皇。」純粹是想當然的結論,罔顧時代背景、政治形勢,完全用後人的觀念去理解前人的事情。

王皇后的危機,早在武則天入宮之前已經顯現。王皇后雖然身名門,但是她跟高宗的關係似乎從很早開始就存在問題。高宗與蕭淑妃連續生育―兒兩女,《唐會要》里說「時蕭良娣有寵,王皇后惠之天能再次進宮,全拜王皇后所賜,而王皇后的動機主要就是為了利天打敗蕭淑妃,即「欲以間良娣之寵。但是事與願違,武則天既難寵待逾於良娣,立為昭儀」。王皇后引狼入室,蕭淑妃因此失寵,期天後來居上,王皇后依然不得寵愛,反而為自己添加了勁敵。

唐高宗不喜歡王皇后,才是王皇后真正的危機所在。也正是因為皇后有如此的危機,她的舅舅柳奭才迫不及待醞釀確立太子的事情以新意書·李忠本傳》中說:「王皇后無子,後舅柳奭說後,以忠母微,這是親己,後然之,請於帝。又奭與褚遂良、韓瑗、長孫無忌、于志寧:等練請,遂立為皇太子,皇帝李治開始並沒有同意皇后的請求,但是迫於翻無的壓力,只好妥協同意。文字記載得很清楚,立李忠為忌等朝定王皇后的地位。而這個時候,武則天與唐高宗的第·個兒太子,就是為更不要說公主之死了。

再說,從人性出發,虎毒不食子,女人對子女的愛更甚於男人,武則天雖權力欲超出常人,但是作為一個母親,親手殺死自己女兒,可能性也不大。而且,武則天沒有這麼做的理由,雖然王皇后是後宮之主,但是唐高宗本就寵愛武則天而厭惡王皇后,武則天取而代之只是遲早的事情,憑武則天的智慧謀略,完全可以用更合理的方式達到目的。

然而王皇后何其謹慎,不可能落下把柄在武則天的手中,天平開始轉向王皇后。迫在眉睫的武則天覺得與其等你得勢後殺掉我們母女兩,不如,放棄孩子,也拉下你,這才精心策划了一場殺女栽贓的陰謀,實現了逆轉。武則天的選擇是殘忍的也是當時最理智的選擇,她的決定的確不是一般女子可以做的出來的。這也註定她日後可以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以上是分析,還有一個重要的證據就是「疑罪從無」。武則天掌權後,很多人不服氣。比如初期徐敬業、駱賓王起兵造反,要發誓搞掉武則天。作為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撰寫了一篇討伐武則天的公開信,信中把武則天罵了個狗血噴頭,但自始至終都沒有提到武則天掐死公主這件事。如果有的話,作為對手的他肯定會添油加醋,大寫特寫。

那麼,為什麼後人要把掐死女兒的罪名安在武則天的身上呢?因為傳統史家認為武則天是女人把持朝政,男尊女卑的社會是不容她的,所以才會編出這麼個故事來污衊她。史書記載,武則天的大女兒早年夭折,是猝死,並沒有交代具體原因。而武則天掐死女兒的說法就不可信了。

那麼究竟是誰將安定公主殺死的呢?第一種可能性就是在宮中點燃炭火的時候因為疏於看管而導致安定公主一氧化碳中毒,第二也可能是由於棉被蓋的太嚴實,安定公主因為窒息而離世。另外在中國古代,其實帝王子嗣的夭折情況是非常常見的,所以安定公主也可能是由於疾病體弱等原因而離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林侍讀 的精彩文章:

被政治耽誤的詩人們 如果他們專註寫詩,李白杜甫也得讓位啊

TAG:東林侍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