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天 如何鑒賞小說中的人物對話
花兩個月時間啃完了巴別爾的短篇小說之後,我終於可以試著來讀一讀孫紹振教授的《名作細讀》。
如果說以前者為代表寫出的作品是一道道美味佳肴,那麼孫紹振老師文本解讀方面的著作,就是美食家品嘗之後的理性評論,他不僅會告訴你這些美食味道怎樣,還會告訴你如何成為一個美食家。
解讀文本的人不在少數,而教讀者如何進行文本解讀的人,全中國只有他一個!
01
說回今天的重點,如何鑒賞小說中人物對話。
幾乎每部小說都有人物對話。但是孰優孰劣,外行者如我一直傻傻分不清楚,也一直沒想過分清楚的問題。
今天閱讀《海明威修改了三十九次的對話有什麼妙處》這一節,正好彌補了這一方面的不足,印象深刻。
在作者認為,讀者對於小說中人物對話的認識,是存在誤區的。
在一般人看來,人物對話的職能就是將把心裡所想表達出來。而實際上,人的語言也像人的意識一樣,有表層和深層之分。優秀的作家,總是能通過兩者之間的錯位,形成一種張力,使人物更加立體。
舉一個例子。
浩然在小說《月照東牆》中寫一個農民外出,他妻子難產。老隊長尚友朋打算抬這個女人進城到醫院搶救。可是他的老伴尚大娘並不想讓他去。原稿是這樣寫的:
老頭子放下碗,綁上一副擔架,就要往醫院裡抬。尚大娘很生氣,上前一把扯住老頭,氣哼哼地說:「我不能讓你去!當隊長就沒領這份錢,干一天活了,剛才你還喊腰痛,再抬個人跑幾十里,你還要命不要?」
初稿中,尚大娘心裡怎麼想的就怎麼說,可謂直抒胸臆。但說實在話,這樣描寫似乎跟時代環境並不符合。農村中的老太太基本不會這樣跟自己的丈夫說話。這樣描寫,到有點像城裡媳婦或新時代的女性。
那農村老太太會怎麼說呢?以下是修改稿:
尚大娘很不高興,心想,幹了一天活,剛才還喊腰疼,這麼大歲數,再抬人跑十里地,受得住嗎?於是說:「你呀,越來越不守本分了,這是老娘們的事兒,你可摻乎什麼?再說,你還是個叔公輩哩,一點倫理都沒有啦。」
這樣一改,就形成了兩種語義。表層語義是不合乎身份,深層語義是擔心丈夫的身體。這種心口誤差,就讓讀者對於尚大娘的心理有了新的體會,也更符合人物的身份。比原稿要生動許多。
因此,在孫教授認為:對話的最高藝術效果就是由對話與潛對話的錯位結構造成。凡是寫的精彩的對話,都有這種心口誤差的特點。
02
那麼,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哪些對話值得我們注意呢?
以《孔乙己》為例,我們來看看魯迅筆下的人物對話。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櫃里說,「溫兩晚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人家的東西了!」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君子固窮」,什麼「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孔乙己來到店裡,遭到了周圍喝酒人的鬨笑。周圍人的話語有沒有深層語義呢?我想是沒有的,他們怎麼想的就怎麼說了。而孔乙己的回答呢,非常值得注意。
從喝酒人的三個「又」字,我們可以看出孔乙己偷東西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周圍人嘲笑也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孔乙己對於他們的問話並不回答,說明他本人也知道周圍人都知道他偷東西。
問題是行為上偷了東西,但語言上並不承認。這裡就形成了心口誤差,即對話與潛對話的錯位。
那麼,為什麼不承認?這就需要結合孔乙己的身份來進行考慮。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且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一直穿著長衫,說明孔乙己內心還保持著讀書人的自尊,有自尊的人,被別人當眾揭短,當然會要為自己辯解。
即使周圍人說出:「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這樣鐵定無疑的事實之後,孔乙己還得為自己辯解:「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
這句話說得斷斷續續,情緒激動,且又自相矛盾。事實上,這時的孔乙己已經連自己都無法說服自己,只能從「之乎者也」中尋找不是理由的理由。
當然,發生錯位的還有文章的結尾,當掌柜仍然同平時一樣取笑用手坐這兒來的孔乙己時,孔乙己做了最後一次維護自尊的努力:
孔乙己低聲說道,「跌斷,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懇求掌柜,不要再提。
孔乙己的申辯只有四個字,其中三個都是「跌」,從中可以看出孔乙己多麼希望對方能夠認為他真的是跌而不是被打。作者這一次卻只用了一個省略號,沒有了說話的斷斷續續,有的只是言外之意的悲哀。
所以,「我」這一次並沒有笑。
可惜啊,掌柜和其他幾個人還是笑了,這笑聲此時此刻多麼寒人心啊。
這樣一分析,是不是我們還能將孔乙己的悲劇歸咎於自己的不爭氣或者科舉制度上呢?
如果說好的文章就像一個豐富的礦藏,那麼孫紹振老師其實已經告訴我們該從哪裡入手才能挖到寶貝。而方法就是:找准小說中對話與潛對話發生錯位的地方,理解其表層語義和深層語義的同時,去挖掘導致錯位的原因。由這一點出發,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TAG:羅老師用文字記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