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看過香港的「棺材房」,你都不知道自己住得多幸福
說起香港,人們的印象都是燈紅酒綠、車水馬龍。時尚之都、瘋狂代購。還有陳奕迅的歌「你會不會突然的出現,在街角的咖啡店」。如何去定義一個城市?絕非是只看她的璀璨與繁華。每一條小巷、每一個街角、衣冠楚楚的政客、蓬頭垢面的拾荒老人。他們聚集在一起,才是城市本來的面目。
香港,在她繁華璀璨的背後,有些赤裸裸的現實,讓人不忍觸碰。
GIF
在我們糾結房子該買80平還是130平的時候,香港連續8年位居全球房價最難負擔城市的榜首。在香港,租金最貴的地段不是山頂豪宅,不是國際金融中心,而是全港最窮的深水埗。每尺(約0.09㎡)租金可高達300元。它們藏匿在深水埗的街頭巷尾,根據不同類型,被貼切地稱之為籠屋、劏房、棺材房。
保守估計,至今仍約有近20萬人居住在這樣惡劣局促的環境中。那是陽光照不到的地方。人均居住面積小到難以想像,甚至翻個身都是困難。
01
籠屋
籠屋,顧名思義,就是像籠子一樣的房子。用鐵絲網圈出一塊睡覺的地方,就是住戶全部的私人場所。香港不像內地,有退休金、養老金。那些條件困難的老人,每月領著少得可憐的補助金,只能租住在這樣的令人窒息的籠屋裡。每月支付租金2800港幣。
擁擠不堪的籠屋通常建在深水埗的危樓,70平米的房子,分隔成幾十個3層的籠子,最多能住進200多人。在內地的老人退休後可以選擇住進設施完善的養老院,種花養鳥時,在香港,沒有足夠存款的老人只能蝸居在籠屋裡,像被世界遺棄的孤兒。聯合國曾斥責:這是對人類尊嚴的侮辱。
02
劏房
劏(tang一聲)是割的意思,把一間住房分割成好多獨立小單間。每個單間包含了廚房、卧室、客廳。有點像內地的群租房和隔板間。香港劏房面積小得多,每個單間面積通常小於8平米,每月卻要租金2500~4000人民幣。
電視、電扇、床、小桌子就已經把狹小的面積塞得滿滿當當。廚房和衛生間甚至要擠在一起。
這樣惡劣的環境除了困擾著成年人,還住著4萬名幼小的兒童。有的劏房甚至沒有窗戶,人住在雜亂無章的空間里,連空氣都是凝固的。
演員曾志偉曾在香港的劏房中拍了十幾天戲,曾志偉對媒體坦言:「怎樣豁達的人,在裡面慢慢都會受不了的,我已經很幸運,房間有窗,很多房連窗都沒有。」
03
「棺材」房
最恐怖的要數「棺材」房,住在那裡的人們自嘲,我還沒死,身旁已立起了四塊板。
「棺材」房大多是在板間房的基礎上,以井字形形式上下分成6個小單間。有點像大學宿舍的上下鋪,只不過四周都圍上了木板。那一方又小又窄的天地,便是住戶的家。
每個小單間約1.5㎡,租金每月1500港幣,由於太過狹小,僅僅放得下一張單人床。住戶一回到自己的住所,便只能躺在床上,實在沒有立起身子的空間。更有甚者,空間小到躺在床上都無法把腳伸直。
在這樣的環境中,絕大多數人都無法正常生活。而長期住在這裡的他們,卻早已麻木。有地方住總比露宿街頭好。
在大多數人眼裡,香港是一顆閃閃發光的明珠。她時尚、繁華、自由、平等。她是浪漫者的勝地、購物者的天堂。但香港也是一些人心中無法觸及的痛。
生活,從來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靚麗輕鬆。你羨慕的人也許正在偷偷羨慕你。無論身處何方,都希望你能自帶光芒,做自己的太陽!
ITOUZI
GIF


※2017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八大收藏品,這幾件寶物都來自中國
TAG:愛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