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未來已來,人類將何去何從

未來已來,人類將何去何從

-科技改變生活-

我出生於1993年。在我小學以前電腦還未普及,等上了小學唯一能接觸電腦的機會也只有學校的微機課,且那時的計算機還是個「大腦袋」。等我上了初中,電腦基本進入千家萬戶,「大腦袋」也變成了液晶顯示屏。再等我到了大學,早已人手一台筆記本或者平板電腦,沒有電腦連選課都選不了。而如今,學齡前的小孩都能拿著平板或者手機看卡通、打遊戲。

電腦的普及特別是互聯網的應用,帶來了新的科技革命。「互聯網+」在短短几年間風靡全球,在這次科技革命上,中國不但沒有落後,甚至很多科技都已經領先於世界其他國家。

就拿「新四大發明」中的手機支付來說。我剛上大一那年的「雙十一」,支付還用的是網銀,網銀還要配一個優盾,要用優盾才能完成支付。可等我到了大二已經可以用支付寶支付了,再等我到了大四就算出門坐個三輪,師傅都會告訴你可以掃碼支付。這一切的改變不到短短四年,卻已經完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當老外還在用信用卡持有比例評定一個國家無現金支付程度時我們只能微微一笑。

當然,這場科技革命風暴並不滿足於此。前段時間看了一部紀錄片--《輝煌中國》。詳細的介紹了這幾年中國在各種科技上的重大突破,這些科技被我們統稱為「人工智慧」。

(青島無人港 圖/網路)

青島港,貨車不斷將剛從巨輪上吊裝的集裝箱運送到指定位置。但如此忙碌的港口卻空無一人,因為從吊裝到運輸全部被人工智慧取代。所有的器械包括運輸車都只需要按照系統設定完成作業。當然,大家都知道,如今很多公司開始進軍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看來以後很多人都可以免受考駕照的困擾啦。

我們不得不承認,科技越發達,我們的生活就越便利,彷彿曾經科幻電影里的一些想像已經成為了現實。

未來,已經到來。

-是超人類,還是反人類-

但是科技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甚至有些科學研究已經到了讓人「細思極恐」的地步。前段時間看新聞,國外有人在去世前將自己的頭部保存起來,期望日後科技讓她獲得重生。

人類一直在探尋長生不老。在中國文化中,古代帝王都渴望獲得長生不老之術,明朝的嘉靖皇帝甚至一心煉丹不理朝政。而在遙遠的古埃及,那裡的法老也相信只要自己的身體不腐爛,自己就仍在。終於,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特別是生物工程的飛速發展下這件事好像真的快成了。

可是,人一旦長生不老,那麼我們現在的社會或許會進入一場動蕩。因為先進的科技,一定只會先讓有足夠資金的人享用。以往我們不論貧窮都會覺得至少在「死」這件事上,大家是公平的,可是在不遠的未來,富人可以不死了,那窮人最後一道心理安慰也就將會土崩瓦解。我想到時候與其等死,不如魚死網破。

另外,就算大家在自然生理上都公平的得到了不死的權利,但是總還有因為意外去世的啊,如果你明知道大家都不會死,而你也不想因為意外成為為數不多的倒霉蛋,那你豈不是天天出門都要看黃曆了。

還有人說,如果死亡率降低了,人越來越多,地球裝不下怎麼辦。這個我到反覺得不用擔心。難道你沒聽說好幾個國家現在就在尋找地外居住地了么?到時候怕國與國的概念就變成了星與星。

最後,我想,正是因為生命的有限,才讓我們珍惜時間追求生命的意義。一旦我得知自己將永遠不死,人生的意義又該如何體現呢?「有意義」本身還有意義么?

說起來這件事簡單的像個笑話,但細細想來,人一旦可以獲得長生不老,那麼人類現行社會規則、道德觀等人類文明就一定會改寫。

最近看了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兩本書從宏觀角度結合作者的科學推理闡述了人類的歷史和未來。也常常讓我從一個哺乳動物的角度陷入深思。書中列舉了許多我曾經未曾知曉的實驗,這些實驗看得我頭皮發麻。

當我們用科學的方式證明沒有神也沒有「靈魂」存在的時候,我們人生而神聖就是無稽之談,我們不過是當年憑著適者生存殺死了其他人種得以繁衍至今。那麼既然沒有神也沒有靈魂,那我們和實驗室里的老鼠就毫無分別。以前在白鼠身上肆意妄為的實驗就很可能出現在人身上(事實上確實有反人類的實驗在悄悄地做著)。

人類其實已經掌握了通過在腦部植入電流從而控制人類行為的技術。這些技術如果進一步成熟且運用在士兵身上,他們就將義無返顧的衝上戰場奮勇殺敵,根本不需要什麼「為國而戰」的神聖理由。人,就將從「智人」變成「智能人」。對於軍方來說,這可比普通士兵管理起來方便得多。

也就是還有很多倫理和道德上的問題科學家無法說服其他學家。就像克隆人等技術其實早已經成熟。但還沒有國家敢頂著輿論的壓力使用。所以,我們現在在微博上爭論的是「轉基因」而不是「克隆人」。因為相比轉基因,科學家想把克隆人包裝的冠冕堂皇,時機還不成熟。

(機器人彈琴 圖/網路)

-連僥倖都不剩-

不過以上說的這些科技發展,至少在我樂觀的看來,到我死的那一刻還不會發生。那麼我為什麼要看上去焦慮的寫下這篇文章呢?

前幾天,一個學生跟我說她媽媽不同意她學藝體了,如果考不上大學就跟著去廣東賣毛衣。沒想到00後還有這樣的家長,我知道是父母不想給孩子太大壓力,但我還是告訴這個小姑娘上大學不只是學習知識,還是開闊眼界。並且,還想像父母那樣靠打工掙錢是不可能的。現在都開始推廣無人超市了,你以後就是想去超市當售貨員都沒有機會。可是在本科生一抓一大把的今天,你連個大學生都不是或者說你不具備一些眼界和思維,未來又能做些什麼?當然,筆者不是唯文憑論。只是認為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如果眼界不開闊,一定會被淘汰。哪怕是賣毛衣,還想死守傳統哪怕是藉助淘寶也不一定成功。

跟他說完這段話再結合最近看的《未來簡史》我自己也變得焦慮起來。是啊,人工智慧能做的事太多了,可以頂替太多人的工作。那這些人又將何去何從?

首先,人工智慧會將苦力工作頂替,事實上已經開始頂替了,例如前面提到的青島港,就頂替了原來85%的工人(數據來源於新聞)。而那些什麼洗碗、打掃清潔的工作其實也早有洗碗機和吸塵器可以替代。其實早從工業革命開始人力就不斷地被器械替代。

其次,人工智慧將取代一些白領的工作。例如手機銀行業務功能就已經將許多銀行窗口工作人員取代,而手機繳納電費、稅費、水費等等也一定會讓相關工作人員回家休息。

不要認為人工智慧只是取代這些簡單的工作。例如醫生,這種人命關天的職業也可以慢慢被取代。著名的超級計算機「沃森」就已經開始從事診斷疾病的工作,他不僅有龐大的資料庫可以知曉你的病史,甚至連你所有親戚、鄰居的病史也都了如指掌,並且他會比人類醫生的診斷更精準。

2011年,美國舊金山就開了一家由機器人擔任藥劑師的藥店,開業一年超過200萬張處方卻無一錯誤,反觀人類藥劑師,以美國為例一年竟會有超過5000萬張處方配錯。

當然,我曾僥倖還好我學的是藝術專業,藝術是多麼具有人文情懷的東西哪是一個機器學得來的。可是有兩件事令我當頭一棒!

首先是目前已經有很多從事藝術工作的機器人了,例如美國一款名為EMI的程序已經可以自己譜寫曲子,並且模仿各種名家的風格進行創作。有音樂家提出質疑,認為機器做出來的曲子一定是「死氣沉沉」的,而實驗證明,在聽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基本都對機器做出來的曲子讚美有加。

其次,也是促成我寫下這篇文章的事情,是最近上映的一部名為《創新中國》的紀錄片。它的配音是通過人工智慧「復活」的已逝配音大師李易的聲音。如果不知情,並不會覺得有異樣,因為語流連貫,富含感情。這可不是你聽到的「郭德綱」和「林志玲」給你導航時的那種「機器音」。

不由得感嘆,沒想到人工智慧已經強大到各個領域。

-未來,何去何從-

以前我們曾經暢想,要是機器人佔領了地球該怎麼辦?好像這種可能性真的已經越來越近了。

往遠了說,現在很多機器人都不用人為輸入程序就可以自主學習升級,顯然作為一台擁有超強大腦(大數據)且不知道累的機器一定會越來越強。說不定哪天我們人類就真的只有俯首稱臣了,畢竟人文主義強調的以人為本也不過數百年,在此之前我們也一直對神俯首稱臣,這次不過換了個主子。

往近了說,至少人工智慧的普及確實已經讓很多人失去了工作,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崗位被取代。或許我們可以樂觀的自我安慰。畢竟農業革命沒有讓採摘者餓死,工業革命也沒有讓農民消失,隨著科技的不斷優化,人們將有更多時間去做更多從未出現的職業。

那麼但願,這一次的人工智慧,人類也依舊能找到自己的去向。

上樓左拐,有我,在等你

2018.01.23

農曆臘月初七

周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樓左拐 的精彩文章:

TAG:上樓左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