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胡銘:父親為兩位巨匠治印

胡銘:父親為兩位巨匠治印

父親為兩位巨匠治印

文胡銘(安徽)

篆刻,即書法的同胞兄弟!

篆刻藝術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相結合,用以製作印章的一門藝術。它將漢字書法的美,與章法、刀法展現的美及金石自然美為一體,以獨立欣賞的表現性藝術。

篆刻作為國粹之一,曾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始於殷商,興於秦漢、盛於明清。篆刻的鑒賞,宋元之前是以時代論風格,明清之後以流派論成就,尤重個人風貌。其融萬千氣象於方寸之間,向為歷代文人墨客所鍾愛,從中獲得無盡的審美愉悅和藝術享受。

我的父親鍾情於藝術,在安慶早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真正在省內外享有盛譽始於1976年,而且是以篆刻最先聞名。當年文化部在全國遴選書畫篆刻作品赴日本展出,要求極高,父親精心準備了數月,一方「勞動創造世界」白文印,經層層篩選脫穎而出,最終成為了全國六方佳印之一,《人民中國》《書法》《朝日新聞》等刊物相繼作了報道,此印還收入《現代印章選集》《篆刻要略》等專著,其名亦載入《中國印學年表》。

父親研究領域寬廣,之所以能出成績,得益於自身的潛心致力,更得益於名師的解惑指點。在數十年求學生涯中,曾問學於當代著名學者羅爾綱、啟功、耿寶昌、王志敏諸先生,從師於書畫大家林散之、高二適、徐子鶴、陳大羽、石谷風等先生。這既是一種經歷,更是一種收穫。

父親長期從事文博研究工作,無疑對他的藝術創作大有裨益,作品瀰漫書卷之氣。法書以隸篆為主,於古碑銘文手摹心追,後又精研蜾扁體,蒼拙雋逸,自成一貌。篆刻從秦漢入手,兼收浙皖二派,朴茂雄渾,峻骨多變。當代著名篆刻大家金禹民先生曾給予極高的評價。

父親的一生,篆刻不計其數,自用印當然不少,而索印者更是甚多,既有親朋好友、書畫同仁,也有專家學者、知名人士,甚至還有很多位高權重之人。

中日兩國當代書壇泰斗林散之先生、青山杉雨先生,都有著極高的造詣和輝煌的成就,為中日書畫藝術的繁榮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舉世公認。當年作為一名書法篆刻愛好者和研究者,父親曾有幸為這兩位書壇巨匠刻過印章。然詳情卻鮮為人知,現回憶簡述一二。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葉,父親便受業於林散之先生,深得其教誨,遂藝學漸進。每次去南京,父親都要帶上大量習作請老師指教,先生滿意時就會笑著表揚,不滿意時定要指著額頭大聲批評。林先生本人雖然不刻印,但其鑒賞力特高,也一直關注著父親篆刻的進展,並為其印譜熱情題籤:「寄樵治印」。

七十年代末,林先生即讓家父為其治印,可父親卻秉承舊的傳統理念,不敢貿然為之,笑著在紙條上寫道:「不成不成,學生怎麼能夠為老師刻印呢?」(因林先生耳聾,僅靠書寫予以交流)林先生看了之後,連稱沒有關係,並大讚其印有「今古之風」。儘管如此,父親仍遲遲不敢動刀,於是這一擱便是數年。八十年代,先生又一次提及此事,並明確了具體印文,這下父親不便再推辭了,於是斗膽刻了一枚白文小印「烏江散人」。雖然得到先生的認可,而父親還是不放心,仍補充道:「此印只是留著玩玩,可千萬不能蓋在老師的作品上。」先生點點頭,父親這才如釋重負。後來先生真的也就是這麼做的。

實際上,為林先生治印的人很多,況且皆為大家,他根本不缺印章,而先生既然如此,其實並不在乎學生的檔次、水平之高低,意在鼓勵、鞭策後學也。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文房四寶代表團出訪日本作文化交流。此前,副團長李先生邀請父親書寫一幅作品作為交流,同時還請父親為青山杉雨先生刻一方印。後來日本書壇的第一、第二號人物青山杉雨、淺見筧洞先生見到父親的書法作品,細細品味,嘖嘖稱讚,並說這是見到的中國最好的隸書。兩位老先生熱愛書法,畢生追求和研究,成就斐然。當然,這或許是日本友人出於禮貌讚譽有加,也可能是他們對國內某些佳作不太欣賞而已。無論怎麼說,他們對父親的書法還是相當推崇的。代表團將此幅書法作為禮品贈送給了淺見筧洞,先生非常高興。而青山杉雨先生對父親的篆刻,更是大為稱道。宴席間,老人還向日本同道作了高評。此情此景,日本和國內報刊均做了報道。

由於是兩國之間的藝術交流,父親對此印較為重視。以往不少印章,都是提刀即刻,這一次父親卻認真地在石料上勾出字樣,再開始下刀,於是一方白文「青山杉雨」姓名印便應運而出。可當時父親覺得並不是非常滿意,遂磨去,次日重治此印。或許,他是不願讓外人小覷中國的篆刻水準,力求高質量,力入新境界,充分展示出這一藝術之精妙。其實,在這以前和之後,父親曾為多位日本書家和學者治印,而此印堪為上品。

(原載《安慶晚報》)

胡銘,1966年生,檢察官。愛好讀讀寫寫,早年常有文字發表,詩歌曾在全國大賽中獲獎。後擱淺二十餘年。近年重拾,乃自樂也。

推薦

一個有品位的公眾號,值得你去關注!

讀好文字,聽好聲音,欣賞有魅力的音樂。

讓閱讀無處不在讓悅讀豐富人生

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進入《同步悅讀》公眾號

倡導全民閱讀 打造書香中國

原創發布

圖文來源:網路 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公眾號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同步悅讀 的精彩文章:

千古名篇,以史為鑒

TAG:同步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