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平始末:弱者如何跟強者講和

長平始末:弱者如何跟強者講和

空白

記憶不再乾枯

讓每日一則故事連接你我

通鑒故事

輸入

長平之戰,秦國前後共斬首趙人四十五萬,趙國大震,亦從此喪失與秦國一爭長短的實力,遍觀此時六國,再無秦國對手。那麼這一戰的始末,究竟如何?

故事要從韓國上黨這個地方說起。白起攻取韓國的野王(地名)之後,上黨便被切斷了與韓國的聯繫,此時上黨守官馮亭便跟老百姓們商量說,現在秦兵日益推進,而國都已經沒法援救我們了,我們最好的辦法便是投靠趙國,趙國若接受,那麼秦國將會攻打趙國,如此趙國便會親近韓國,韓趙聯合,就能夠對抗秦國了。於是馮亭派人到趙國去獻城,趙王問平陽君能不能接受上黨,平陽君說,秦國費勁攻取了野王,如今上黨路絕,自以為能坐收其地,趙國若是接受上黨,那必然招致秦國的攻擊。無故而得利,會招致災禍,建議大王不受。趙王不甘心,又去問平原君,平原君建議接受,趙王便派平原君收了上黨。秦國派王齕攻打上黨,拔之,上黨的老百姓們都往趙國逃去,廉頗便在長平駐軍,安撫前來投奔的百姓並藉以抵擋秦兵。於是秦伐趙。

趙王想要與秦國講和,便派重臣去秦國遊說;謀臣虞卿建議,此時派重臣去講和,主動權在秦國手中,秦國必然不會答應,不如以重寶賄賂楚魏,楚魏若接受,秦國便會以為三國合縱為一,如此才會答應趙國的講和,趙王不聽。秦國果然不答應講和,使用反間計讓趙括為將,並暗地裡換白起領兵,最終於長平大敗趙軍。此後,白起兵分三路,自己派兵圍攻邯鄲,其餘兩軍盡收上黨諸地。韓魏坐不住了,便令蘇代厚幣勸范雎說,若白起攻下了邯鄲,那麼功勞必將超過您,您自然不甘心屈居於白起之下,如今不如答應割地講和,這樣便不能算是白起的功勞了。於是范雎便向秦王進諫說秦兵疲敝,不如答應韓趙割地講和,秦王應允,便撤了兵。因為這件事,白起與范雎便有了嫌隙,以至於後來范雎與秦王合謀賜死了白起,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趙國已處於劣勢,卻仍不聽虞卿建議而試圖單純與秦國講和,這正是幼稚病的表現;後來韓魏利用秦國內部矛盾達到求和目的,才是該有的策略。弱者想要跟強者講和,必須要從兩方面下手:一是增強自身的籌碼,比如趙國應聯合楚魏增加己方力量,而不是一味屈從對方;二是要利用敵方的弱點,比如韓魏利用范雎與白起的權勢之爭從而達到目的。歷來成功的談判亦大抵如此吧。

庄不在大

聚賢則名

歡迎轉載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畿輔南評 的精彩文章:

范雎用秦:大難能不死才會有後福

TAG:畿輔南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