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經常貶官出任知州,難道州府都是行政長官長期空缺嗎?

宋朝經常貶官出任知州,難道州府都是行政長官長期空缺嗎?

所謂州,兩宋大體上有府、州、軍、監四種行政單位,都是縣上一級的行政單位,可以稱為統縣政區。我們也可以泛稱為州。這些州郡的長官,任期多長呢?不好說。從當時的政治理念來講,三載考績,就是做三年,然後來看看他做得好不好。好的話,給予嘉獎或者晉陞,不好的話或者處罰或者革職。400個州,三年一換,也就是說,每1000天左右就需要400個知州。換而言之,平均下來,每兩天半就可以選任一個新的州郡長官了。

實際上,宋代很多知州做不到三年,以唐代的數據,平均下來每個郡守的任期大概兩年多一點點。這樣的話,平均每兩天就有一個知州的缺了。當然,官員的任免不是一年中平均進行的,同一個知州也可能連任好幾屆。這只是就平均數字而言。實際政治運行過程中,要官階比較高的人,貶官才可以做知州。比如宰相,負責軍隊的樞密使,負責財政的三司使,他們的職責很重,有需要彼此和皇帝形成一個密切合作的班子。

如果有人和其他人不協調,或者自己對於當時的政策持批評態度,那留在這個班子里就不太合適了。就會安排到大郡做知州——這也不一定叫貶官。這樣就有四十個左右的大郡,都是好地方,是專門安置這樣的官員的。他們或者以前是宰執,或者以後還會回來做宰執——或者都。總之,這樣的人不會很多。整個國家同時不會超過幾十個這樣的。把他們安置到某個大州去。原先大州的長官,如果有需要,就可以調一個人。

另外,還有一些人貶官可能會去做知州,一般是資歷比較深的文官、言官。他們的人數會比宰執多一些,但他們貶官,就不一定去那四十多個最好的州了。別忘了,北宋有將近400多個州級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有許多地方去。那個地方原先的知州,或者本來就要卸任了,或者剛好借這個機會卸任。所以有沒有缺額真不是一個大問題。宋朝官制有些特殊,立朝之時就有了許多刺史、節度使、待郎、尚書令之類的官銜。

刺史是一州之長,節度使是一藩鎮之長。立國時為穩定計不敢奪這批人的官和爵祿,只能採取制度外設計,削奪權柄的方法,"杯酒奪兵權"即為最著名的典故。反映在地方即在州刺史之外另設知某軍州事、知某縣事等地方官,將州刺史榮養,整成了類似爵位一般的存在,最後成了寄祿官。也就相當今日的行政級別如縣級廳級之類。當這批州刺史等退出歷史,但己積重難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橘子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宋江李逵被毒死 武松不但不會去報仇 還會冷冷一笑:一切都結束了!

TAG:小橘子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