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度國慶拉東盟十國領導人站台,稱東南亞是「東進」政策中心

印度國慶拉東盟十國領導人站台,稱東南亞是「東進」政策中心

印度總理莫迪迎來了自己的「輝煌時刻」:從25日到26日,東盟10個國家的領導人齊聚新德里,參加東盟-印度紀念峰會,並出席26日的印度共和國日閱兵式。

為了紀念印度與東盟25年的合作,以及雙方10年來的首腦級交往和5年的戰略夥伴關係,印度邀請了東盟10國的領導人前往新德里參加這次紀念峰會,主題是「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命運」。

莫迪2014年上台後,將印度已經實施了20多年的「東看」政策(Look East Policy)強化為「東進」政策(Act East Policy),尋求加強與東盟國家的聯繫。印度媒體認為,這是印度試圖平衡中國在這一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和亞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宗義25日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印度「東看」政策加強為「東進」政策,一方面是經濟需求,另一方面表達其在戰略安全方面的需求。不過劉宗義認為,印度與東盟的經濟聯繫還不大,目前印度的平衡能力有限。

中國外交部15日對此次峰會也發表了評論,認為印度媒體動輒將印方的對外活動與中國聯繫起來,「反映出持這種觀點和猜測的個別印媒對自己國家太不自信,對中國太不信任。」

上百機構為盛會保駕護航

據《印度時報》25日報道,在當天的東盟-印度紀念峰會上,莫迪表示,東盟正處於印度「東進」政策的中心,雙方的關係取得了「顯著進展」。

「你們的集體出席『感動』了每一個印度人,東盟與印度的關係的性質有了顯著進展。」莫迪在峰會開幕式上發言稱。

莫迪著重強調了雙方的貿易發展,稱25年來,雙方貿易增長了25倍。「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兩國經貿關係,推動兩國企業界加強互動。」莫迪說。

此外,據新德里電視台(NDTV)25日報道,當天,莫迪還馬不停蹄地與來訪的越南、泰國、新加坡、緬甸等多國領導人舉行了雙邊會晤。

次日,莫迪將邀請東盟國家領導人參加印度共和國日的慶祝活動。按慣例,印度通常只邀請一位外國領導人作為共和國日的主賓。1950年以來,曾有5位東南亞國家領導人作為主賓參加了印度的共和國日慶祝活動。而這一次,印度卻一次性邀請了10位東盟國家領導人,實屬罕見。

為了辦好這次盛大的外交活動,印度政府煞費苦心。新德里電視台報道稱,100多個政府機構參與了會議的準備工作。屆時,東盟10國的領導人會被安排在觀禮台上一個30米寬的防彈玻璃罩中。

與此同時,印度媒體毫不諱言這次會議中的中國因素。新德里電視台25日報道說,這次會議的背景是中國在這一地區不斷增長的經濟和軍事自信。

新德里電視台還報道,就在這次峰會前數天,印度國防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 Nirmala Sitharaman)說,「(莫迪)總理認為『東看』政策現在應該變成『東進』政策,這一意圖正在真實地成型。」

劉宗義介紹說,印度的「東看」政策最早於1991年提出,主要目的是為了與東南亞加強經濟聯繫,後來擴展到戰略安全領域,範圍也從東南亞擴展到東亞、東北亞。莫迪2014年上台之後,將這一政策加強為「東進」政策。「一方面是經濟需求,另一方面有戰略安全的需要。」劉宗義說。

據報道,25日,莫迪與東南亞國家領導人舉行務虛會議,主題是「海洋合作和安全」,之後舉行全體大會。26日,莫迪還將與東南亞國家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談,會談重點是反恐、安全和互聯互通。新德里電視台援引專家觀點稱,這些會談為印度提供了一個機會,向這些地處貿易和聯通戰略地區的東南亞國家展示,印度是一個強有力的盟友。

去年8月,彭博社曾報道,印度計劃重啟連接印度、緬甸和泰國三國的公路項目。彭博社稱,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印度政府道路開發建設計劃面臨著新的緊迫感。《日本經濟新聞亞洲評論》稱,作為莫迪政府「東進」政策的核心部分,印緬泰公路意在加強印度與東盟國家的聯結和貿易的提升。

不過劉宗義認為,印度和東盟的經濟聯繫並沒有那麼緊密。目前印度與東盟間的貿易額並不大。新加坡總理李顯龍25日在新加坡亞洲新聞頻道發表評論時也指出,2016年印度只佔東盟對外貿易的2.6%。

東盟和印度已有30個合作平台

印度與東盟之間的合作由來已久,1992年印度成為東盟「部門對話夥伴」,1995年印度又成為東盟正式對話夥伴。從2005年開始,印度開始參加東亞峰會。2012年,在印度-東盟關係建立20周年之際,東盟和印度的關係又進一步升級為戰略夥伴關係。

據新加坡亞洲新聞台(Channel NewsAsia),目前東盟和印度之間有大約30個合作平台,包括年度領導人峰會和7個部長級對話。印度積极參与由東盟領導的平台,包括東盟地區論壇,東盟防長擴大會議和東亞峰會。

不僅印度在積極試圖拉攏東盟國家,東盟國家也在向印度靠攏。印度《明特報》網站1月11日報道,這個經濟上生機盎然的組織急於加深與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印度的關係。

1月22日,新加坡國立大學南亞研究所專家Rupakjyoti Borah在《外交官》(DIPLOMAT)發表文章指出,東盟國家與中國存在巨大的經濟聯繫,但部分國家也與中國存在海洋和領土爭端。它們在努力適應中國崛起的同時,也在尋找新的外交政策選項,而印度的崛起給許多東盟國家提供了選項。

1月25日,李顯龍在新加坡亞洲新聞頻道發表評論說:「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為東盟與印度這樣的關鍵夥伴開展合作提供了動力。東盟與印度在地區和平與安全,以及開放、平衡與包容的額地區框架方面具有共同利益。」

李顯龍說,印度地處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航路的戰略性位置,這些航線也是一些東盟國家重要的貿易通道。東盟和印度在保護這些重要海上通道方面具有共同利益。

就在這次東盟-印度紀念峰會前數日,印度瑞辛納對話(Raisina Dialogue)剛剛結束。美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四國的現役海軍高官悉數到場,討論如何維護亞太地區的海上秩序,但是卻將矛頭對準中國,甚至妄稱中國是地區的「破壞力量」。

但實際上,中國對於其他國家之間開展正常合作、發展正常關係一直都是持開放和歡迎態度。「我們樂見印度同東盟國家發展正常友好合作關係,希望各方一起努力為促進本地區的和平、發展和繁榮做出積極貢獻。」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5日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英國後朋克先驅主唱馬克·E.史密斯去世,享年60歲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