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之一是集體講座或開展實踐活動課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之一是集體講座或開展實踐活動課

(一)堅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

心理健康教育,在發達國家一直受到重視,今天,它又被我國教育領導部門列入大中小學素質教育內容之中,並寫進中央的文件。之所以如此受到重視,原因之一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是門科學,科學性是其靈魂,堅持科學態度是教育工作者的職業要求。

所謂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主要有兩層意思:一是理論和方法的依據是學校心理學,二是尊重學生的客觀心理事實。學校心理學是心理學的應用分支,它的研究對象主要是5~18歲的學生,儘管它也探索正常兒童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但其側重點還是研究身心缺陷和學習困難的所謂「問題」兒童青少年。學校心理學的出現與崛起,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心理科學的依據。學校心理學家進入學校,不僅為學生防止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積極地開展工作,而且也是學習輔導、職業指導和道德工作不可缺少的力量。心理健康教育要堅持客觀性原則,特別要尊重學生的客觀心理事實。我們中小學教師,尤其是直接參与心理教育預防、諮詢、評價和矯正的人員,必須以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學生、對待他們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行為問題。這裡,我想指出的是,目前有的媒體宣傳不夠嚴肅,有的統計不太嚴謹,過分渲染了學生心理問題的程度,認為20%或30%甚至40%的中小學生心理不健康,有的人說52%甚至2/3的大學生心理不健康。那麼,辦學校還不如開精神病院。在教育部召開的一次心理健康工作會議上,我說,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有一個重要前提,我們學生心理的主流是健康的,即使有的學生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他們也是要求心理健康的。我這個觀點得到與會專家的贊同。因此,我們必須以認真、坦誠加師愛的態度投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去,切忌主觀性和片面性。

(二)尊重和理解學生

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必須尊重和理解學生。教師要把學生作為一個人、一個與自己平等的人來看待,做到完全地尊重他們。首先,對學生的尊重,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許多學生,特別是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自尊心較差,缺乏自信,這時,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就意味著信任和鼓勵,有助於他們形成積極的自我觀念和健康的人格。其次,尊重學生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條件。只有尊重學生,才能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才能打開師生情感交流的渠道,這樣,教師才能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樣的教育才能如春風化雨一般為學生所接受。為此,教師要建立這樣的信念:人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和尊嚴,人人都是平等自由的。因此,要無條件地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可以朝好的方向發展。

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理解學生。理解學生包括同情性理解和認識性理解兩種。同情性理解,是指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用當事人的眼睛去看,用當事人的耳朵去聽,用當事人的心去體會,設身處地地理解他們的憂傷與痛苦。認識性理解,指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心理行為問題的實質以及問題產生的原因,這樣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預防、治療和發展相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有兩種目標:消極性目標和積極性目標。消極性目標是預防和治療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積極性目標是協助學生在其自身和環境許可的範圍內達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狀態,使心理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人格或個性日趨完美。從積極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針對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更重要的是促進每個學生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絕大多數是正常學生。我們要堅持正面教育,使學生積極向上。也就是說,教學生心理更健康,素質提高得更快。即使從消極的角度考慮,上策是預防而不是治療。由此可見,學校里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堅持教育的模式,而不是醫學化模式。

(四)全體與個別相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育的一部分,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目的在於使每個學生的心理潛能得到充分發展,成為「四有」人才,成為高素質、創造性的人才;當然也同時預防各種心理異常和心理疾病的發生。對於較可能發生或已經發生心理行為問題的個別學生要做到個別輔導。可見,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上,應堅持全體與個別相結合的原則。對於一般的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採取面向全體的教育方式,而對於少數需要幫助的學生的個別教育中,應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別差異,採取相應措施。

(五)助人自助,最終達到教育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既然是教育,教師的任務是助人。但無論是教育還是輔導,最終目的是通過助人以達到學生自助,即幫助學生學會獨立地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如果教師越俎代庖,對應該學生做的事也加以包辦,不僅無助於其心理行為問題的解決,反而會害了學生。因此,教師只能為學生引路,不能代替學生走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的任務之一是「助人」和「促進學生自助」,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允許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百花齊放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之一是集體講座或開展實踐活動課,這就涉及到教材問題。現在各地出了許多有關教材,針對大學和中小學都有。需要指出的是,教材的編寫要有一個指導思想。據我所知,教育部正在制訂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綱要。我自己覺得有這麼幾套教材較好。一套是沃建中主編、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小學生心理導向》和《中學生心理導向》。該叢書的特點是,其一,與學校工作學制是一致的,中小學每年級的上、下學期均有一本。其二,實踐性強,全套書幾乎不講理論,都是實踐例子,追求實效性。一套是焦向英主編、開明出版社出版的《心理素質培養》。該叢書的特點是,其一,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為每個年級都編寫了一本,另有配套的教師指導用書。其二,可操作性強,全套書突出活動情境設計,用深入淺出的事例說明人生的哲理。另外,上海也出版了這類教材。據我所知,早在1987年黃浦區教育局和黃浦區教育學院發起、徐崇文編寫的《心理品質培養》,這本書主要從非智力因素入手。有兩點必須指出,一是允許一綱多本,但「多本」目前已有了,國家教育部要儘快拿出「指導綱要」來;二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同於一般的教育,所編的任何一本教科書,最好不要滿足於課堂效應,而要重視實效性和實用性。

五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我們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

質,健全人格,增強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具體地說,我認為,應該抓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心理預防和心理衛生

心理預防,即預防學生在中小學學習期間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行為問題,以便他們心理健康地發展,順利完成學業。開展心理衛生教育,是積極預防的有效途徑。在心理衛生方面,應堅持的原則有:要使學生勞逸結合、保持身體健康;要按照不同年級或年齡安排好生活節奏;要正面教育,引導學生情緒情感良性發展;要積極開展青春期衛生教育(包括性教育);要根據學生氣質、性格和能力方面的特點,因材施教,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要防止意外傷亡事故的發生;還要特別加強中小學銜接階段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期或轉折期(如小學三、四年級,初中二年級)的心理保健措施。心理預防和心理衛生問題,主要依靠常規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和班主任工作來解決。

(二)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或輔導的原意是指對人們,特別是對心理失常的人,通過心理商談的程序和辦法,使其對自己和環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以改變其態度和行為,並對社會生活有良好的適應。來訪者即要求諮詢者儘管有心理正常的人,但往往心理不太健康或心理失常者占相當比例。心理失常,有輕度的和重度的,機能性的和機體性的之分。心理諮詢以輕度的、屬於機能性的心理失常為主要範圍。心理諮詢的目的,是要糾正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使個體對自己與環境重新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改變態度和行為,以達到對社會生活有良好的適應。

學校開展心理諮詢,主要對象是學生,特別是那些「問題」兒童青少年,其次是家長和教師。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家長和教師對學校心理諮詢有誤解,認為那只是用以諮詢學生的,而與自己無關。實際上,許多家長和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方式方法上不妥當,或面臨著問題,他們也應該接受心理諮詢。另外,學校心理諮詢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學會解決心理發展中的各種疑難問題、克服各種心理障礙。要達到這一目的,學校心理諮詢人員必須得到家長和教師的配合,分析學生有關心理癥狀,掌握學生確切的徵兆,從而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排除心理障礙。還應該指出的是,「問題」兒童青少年不只是一般學校里有,重點學校里可能更多。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開展熱線電話心理諮詢。北京市開設了王建宗任主任的青少年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上海、石家莊等地也較為活躍。當然,要辦好心理諮詢室或諮詢中心,諮詢人員必須遵循如下原則:針對情況,給予教育;啟發對方,解除負擔;以友相待,尊重信任;絕對保密,維護德性;預防為主,促進健康。只有這樣,才能使學校心理諮詢工作順利地層開。

(三)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指根據一定的理論和標準,以使用心理學的方法和工具為主,對學生個體或群體的心理狀態、行為異常或障礙,以及學生的成長環境進行描述、分析、歸類、鑒別、評估的過程。診斷性評估是一個包括確定目的、觀察現象、收集資料、查詢原因、實施測量、綜合評估等在內的完整過程。心理診斷是一項專業技術較高的工作,所以在開展中應做到:尊重客觀心理事實;堅持科學嚴肅的態度;講究系統整體性;從發展的角度對待診斷對象;注意保密;以教育為最終目標。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就是一種一般性的診斷性評價;在對學生進行心理行為矯正前,也要對學生進行綜合的或特定方面的診斷性評價,以確定狀態,尋找原因,做出全面評估,並加以確診,為進行心理干預做好準備。

(四)行為矯正

行為矯正,指對不同年級學生在語言、認知、行為和人際關係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心理學干預,具體地幫助道德越軌、學習困難、情緒挫折和社會性發展不適的學生獲得正常的發展。目前,對多動症、學校恐懼症等的治療中廣泛應用了行為矯正。有學校恐懼症的學生對離家上學極度害怕而表現出多種心理和行為徵兆,如腹痛、抑鬱和恐懼等心理癥狀。據統計,約有0.4%~2%的中小學生不同程度地患有學校恐懼症。學校心理學家對學校恐懼症的表現、原因及分類等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提出了矯正理論,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因此,中小學應與有心理學系或心理專業的高等院校加強聯繫,只要有這方面條件的高等學校,我想他們肯定能幫助中小學做好行為矯正的。

(五)學習指導

所謂學習指導,是指幫助學生實現教育的價值,以教材為媒介所進行的各種活動。包括學習內容的安排、學習方法的輔導、學習成績的評估及其反饋等。特別是比較細緻地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和選擇學習方法,使他們學會學習,進而按照良好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程序以及習慣進行學習,以便獲得系統的知識,形成一定的能力。

(六)職業指導

職業指導,即對學生如何選擇適當的職業加以指導。目前,北京市不少學校在進行職業理想的教育研究,以此作為學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一項重要改革,我們可以通過測量等手段,對學生個人的能力、性格、體力、家庭、經歷等進行考察,通過調查和統計獲得各種職業對能力和特長的要求,並向學生提供就業信息,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職業。這樣,具體地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特點,喚起他們對將來的考慮,指出機會並監督其工作的情形和進展,使學生得以正確選擇並從事職業,以充分發揮其能力和積極性。

上述六個方面的途徑及其措施,涉及到學生在道德、學習、成才、擇業、交友、衛生、生活、自我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領域。這些問題的研究和解決,一定能促使學生健康地成長。

六 建設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

談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使我想起了發達國家的學校心理學家的隊伍建設。學校心理學家從哪兒來?發達國家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現有心理學家深入學校和學校教育實踐相結合,從事學校心理學課題的研究;另一方面靠大學心理系,教育系(學院)來培養。大學如何培養學校心理學家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學校心理學家的資格和訓練提出過三項要求:(1)具有教學文憑或教師的合格證書;(2)五年以上的教學經驗;(3)系統修完有關心理學課程。目前,多數國家都按照這三項要求,從中小學教師(受過高等教育)中來培養學校心理學家。例如,澳大利亞允許符合條件的教師向所在州的教育部提出申請,獲准後花一年時間自費學習心理學的有關課程,取得有關證書,即可從事學校心理學家的實踐工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6000~7500名中小學生中至少有一名學校心理學家,按此比例,我國至少需要3萬多名學校心理學家。而中國心理學會會員總數才4000令人,即使全體改行變成學校心理學家,也不到七點五分之一。目前大學心理系(專業)每年的畢業生只有300多人。如果全部培養為學校心理學家,人人不死需要100年才能培養成功。因此,中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包括學校心理學家主要地只能來自中小學教師。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我設想應逐步分別層次,最基層的是一般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主要是由班主任或德育課(包括思想政治課)教師來擔任;每個學校至少有一名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幹教師,負責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某一地區,或像國外那樣6000~7500名中小學生有一名學校心理學家,負責一定地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師必須要經過培訓,我這裡不想在課程上層開分析,但學校心理學家的培訓是有課程要求的(見1995年第一期《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的拙文)。我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心理學專業聯合培訓教師。目前各地在掀起一個「證書熱」,我認為應該按照不同層次頒發不同的證書,用以證明不同等級和程度。發證書涉及到考試問題,誰來考試?我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各地考試院聯合行業(心理學)機構來進行,這樣顯得公平、科學,並能夠保證質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妍影視會 的精彩文章:

TAG:小妍影視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