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既然所言非「常道」,為何又留經典傳世?

既然所言非「常道」,為何又留經典傳世?

文/清虛道人

1

道可道,非常道:任何形式的表達都不足以窮盡

太上道祖在《道德經》開篇即說「道可道,非常道」,指出天地大道雖然是可以言說的,但任何形式的表達其實都不能夠窮盡真道的所有形態。

我們給世間萬物定名,試圖以名與實的概念來界定事物的不同。但道祖又講「名可名,非常名」,所有人為的命名都只不過是人類自我意識的表達,卻並不能代表事物的根本屬性。

人為的命名都不過是人類自我意識的表達。(資料圖)

關於名實二者的關係,荀子曾有一段話說得非常透徹。《荀子·正名篇》云:「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之不宜。名無固實,約之以命實,約定俗成,謂之實名。

意思是說,事物名稱沒有本來就合適的,而是由人們共同約定來命名的,因為約定俗成,這個名稱就合適了。反之,這個名稱就是不合適的。

名稱並不是生來就指定表示某種事物的,而是由於約定而俗成,人們用這個名稱稱呼這種事物形成了習慣,於是就成為了這種事物的名稱。這也是成語「約定俗成」的來源。

從修道的角度來看荀子這段話,意指所有的修行方式都是人們提出來的某種實踐方式,因為歷史上有很多人因此而證道,所以此方式就被認為是成仙、成道的途徑。

荀子(資料圖)

針對於此,不禁要提出一個疑問:道祖既然已經指出了所道非「常道」,人們所寫作的傳世經典都不能完全代表真道,祖師修證仙道的方式也可能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那麼我們依科行教真的能證悟玄妙嗎?

2

文字和經典:超越形式的內在傳承

想要為這個問題找到答案,先需要明白文字所承載基本意義是什麼。

眾所周知,文字最基本的作用是相互交流,是記錄。所以祖師作文,首要的一個目的是記錄自己的修道感悟。

寫作是很好的與自我對話的方式,正如道祖當初西出函谷關留下五千文,或許道祖當初並沒有要通過這部經典來讓世人都明白人天之道的主觀意圖,而只是對自己思想的總結,是立論的過程。

修道(資料圖)

後人能夠從這部經典中解讀出多少修道的思想和法門,和每個人各自的悟性有密切關係。從這一點上來講,任何一位祖師寫作的經典都不是萬能的。

這也是在讀經典之前先要保持一份疑問態度的原因,正是因為有疑問,所以才能理智地去看待先聖的優缺點,不會把相信變成迷信。

修道的過程,是一個產生懷疑的過程,即對自己既有的生活方式產生疑問,甚至對祖師留下的經典也產生疑問。因為有疑問產生,所以才會想要去從先聖的修道經驗中去找答案。

經典,以教化後人。(資料圖)

此時,經典之作所起到的不只是記錄的作用,而是超越了寫作者的個體和時間的阻隔,於是就起到了教化後人的作用。

有疑問者通過閱讀祖師經典,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進行驗證,從而提煉出一條適合自我修行的方法。真正達到學以致用,這才是讀經學經的最大目標。

回歸到宗教本身來看,很多具有濟世情懷的聖人眼見眾生「迷惑者多」,所以才要藉助文字的力量為眾生指點迷津。信仰不單單只是言語上的教導,更是行為上的規範。

司馬承禎(資料圖)

歷代祖師均以著作留世,經典中傳達出來的有祖師修道的思想,更有祖師修行的具體方法。如司馬承禎祖師在《坐忘論》中提出了信敬、斷緣、收心、簡事、真觀、泰定、得道七階坐忘之法,按照此方法進行修持,就可以逐步實現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修行目標。

又如龍門中興之祖王常月開設三壇大戒,其一方面嚴正了當時處於頹廢狀態的道教,一方面又為後世修道人提出了明確的修行戒律,若能夠持戒專一,便可避免沉溺愛河慾海,真正實現自度度人的功德。所有這些與文字經典有關的內容,包含的都是祖師的大慈悲。

龍門中興之祖王常月(資料圖)

作為後學,在完成了懷疑的第一步後,就要把「信」和「行」作為第二部的主旨,相信祖師的發心,相信文字中記載的方術方法、戒律清規,保持信念專一,虔心修持,真正達到言行一致、內外合真,由此也會更進一步理解到祖師經典中敘述的大道玄奧。

真正的道,需要去行,而不是思考。唯有行道,才能夠實踐出真知。

此外,祖師留下經典傳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即在於後學者可以從文字的記錄中去追尋某些已經被遺失的內容,甚至可以為當下的某些儀軌提供借鑒。在一記錄、一借鑒的過程中,真切體現出了道教法統的歷史傳承性。

如在天師道早期借用「三官手書」的方式為人治病時,必定要求信士能夠持齋戒,同時對懺悔之所「靖室」的環境也有極高要求,曰「奉道之家,靖室是致誠之所。其外別絕,不連他屋。其中清虛,不雜余物。開閉門戶,不妄觸突。洒掃精肅,常若神居。唯置香爐香燈章案書刀四物而已。」

長方八龍柱香爐(資料圖)

雖然如今所行戒律以及朝拜高真、誦經禮懺、驅邪治病等等方面的內容已經和道教初期的形式有了很大變化,但從經典所記錄的內容中,我們依舊可以感知到超越形式之外的內在傳承性。

道教之所以能夠歷經千年而生生不息,正是因為歷代修真者都能夠把對大道精誠專一傳承下去,而這份傳承依靠的便是文字和經典的力量。

因此而言,信仰道教、研讀祖師經典不是單純學術意義上的研究,而是應該與宗教信仰、宗教體驗、宗教修持相伴隨,由此生出敬信、奉行和傳承的作用。若能藉助經典的作用,使修真之士距離真道更近一些,這也足以慰藉祖師有靈了。

(編輯:景卿)

歡迎關注全真龍門派祖庭北京白雲觀官方微信

歡迎關注爻乂爻微信號,

一個嚴肅而不失趣味性的道教神學研究者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業餘攝影家小牛的奇妙經歷:照片中的奇怪黑影,山裡湖泊的奇妙倒影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