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假裝不想贏,只是不願意承認失敗

我假裝不想贏,只是不願意承認失敗

在人生這場真實的戰局裡

我們想贏

想獲得理想的職業,遇到可心的戀人

有酒也有朋友,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或者哪怕只是比過去的自己優秀一點點

達成自我設定的某個目標

......

贏是我們想求的結果

常量 + 變數 = 贏 」

假設我們用公式來表示「贏」,那首先我們需要先建立一個常量。

這個常量是我們「本人」。

它包括我們通過後天努力,不斷磨礪修行獲得更強的思考力、行動力、健康的心態、和他人合作的能力等。

我們攥著這些牌資,至少在生活的挑戰和苦難面前,不至於還沒開始就狼狽出局;

同時還有一個潛在的變數,它包含先天條件、固有階層、所處環境、時運等,而這些不由我們「本人」決定。

顯然,因為不確定的變數,在真實的人生里,遭遇失敗是必然的。

現實中,贏並不完全是常量和變數的相互作用下的簡單公式。

真實的人生將會更加複雜、動蕩、出其不意,防不勝防。

必不可少的牌資和必要的運氣

世界並不為任何人而來。

它不是專為誰精心策劃的浪漫Party,相反,它更像一個充塞著不確定,迷霧般撲朔迷離的賭場。

你需要準備好足夠上場的牌資,行與不行,場上見分曉。

很多時候,無論你是否樂意,無論你是否已準備好牌資,命運都會推著你走向某個牌桌。

你可能拿了一把好牌,但最後打得稀爛;你也可能出師不利,但最後卻能扭轉乾坤,贏下關鍵一局。

一場又一場「賭局」,晝夜流轉不息。

勇氣,耐心,審時度勢,學會判斷……

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牌資。

當然,大部分時候,還要有一些運氣。

而運氣,卻不由人控制。

失敗是真實人生的「買一送一」

我12歲的兒子剛剛經歷了一次「大型失敗」。

經過長達200天的準備後,他在一場重要的考試中失利。

當他小小的身體趴在我懷裡痛哭時,我能想像失敗第一次像颶風一樣席捲了這個少年的心靈。

我意識到在那一刻,在某種意義上,他人生的大幕開始緩緩拉開。

而我也第一次意識到,作為一個母親,我將不得不既要面對個人的失敗,也要承擔他人的失敗。他與我休戚相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所以,在失敗面前,我並不能因為自己不是「當事人」而倖免。

我以此類推,在更廣闊的生活場景里,我理所當然還要承擔作為一個老闆,一個伴侶,一個朋友……一切於我生命相關的,我的那些「當事人」們遭遇的失敗。

相對於公司的小妹妹坐在我辦公室里哭訴自己沒有獲得職業發展中公平的待遇,沒有得到自認為應該得到的機會而言,我所經歷的失敗,才更值得在深夜痛苦的吧。

因為,伴隨真實的人生席捲而來的失敗,會將人拋入輾轉難眠的夜晚。

在那裡,並沒有誰能讓我哭訴和化解。

失敗附著於你想要的贏。

它隨你的一切夢想,願望而來。對於此,我早已明白,毫不訝異。

但這種全然明了是如鯁在喉、是哭也哭不出來的憤懣,無法化解,無處逃離。

從來都沒有人教我如何面對失敗

同事二兄弟曾經經歷過考研的滑鐵盧。

三分之差,讓她和心怡已久的夢想專業失之交臂。

但比之對於」失敗「本身的憤懣,她更耿耿於懷的是從沒有人教過她該如何面對失敗:

從小到大,在我們接受的教育里

沒有人教我要去爭強好勝,也沒人告訴我怎麼處理失敗!

這難道是中庸之道?

但我可不可以說,這就是啥也沒學之道啊!」

無論是對於12歲的兒子,還是公司里20+的年輕人。

他們真實人生里那些更具體的「失敗」還處在萌芽期,他們還有時間不斷修鍊,還有為上場準備「牌資」的時間。

所以,不妨提前修鍊和失敗的相處之道。

失敗是正常的,無需訝異

以幫助人類探索更多幸福可能作為使命的積極心理學有個首要前提:

Give yourself permission to be human,准許自己為人。

作為人類的一員,遇到失敗是理所當然的,凡人皆不能倖免。

愛迪生在成功發明電燈之前,不也也經歷了漫長的幾千次的失敗實驗嗎?

允許失敗發生,允許自己痛苦難過,這是生而為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失敗的原因——你並沒有足夠多的牌資

情緒泛濫之後,是逃避還是面對,決定了是由失敗作為主體引導個人,還是個人作為主體引導失敗。

心理學經過大量的實驗論證,無論是顛覆體驗還是低穀人生,起起落落之後個體的幸福指數總體還是會回歸常態,個體應該致力於提高自己的幸福常態。

逃避,會形成惡性循環,幸福指數會悄然降低;而面對,意味著要再次複習失敗,分析失敗的具體原因。

除卻不確定的」運氣「原因,大部分失敗的原因還是在於我們沒有攢夠牌資。

當我們意識到這點的時候,翻越」失敗「的方法就自然而生:

「放下情緒,調整認知,

分析原因,在行動中改進。」

警惕「個人」的認知偏差

在和」失敗「對話的過程中,我們最需要警惕的是「個人」的認知偏差。

除去不切實際的慾望之外,我們習慣於在自卑和自負之間搖擺。

我們的認知還做不到對自己客觀的評價,自卑時,我們總是錯過機會;自負時,又總是過度依賴額外的運氣。而在自卑與自負之間,一定有個最佳平衡點,愈靠近它,我們就越了解自我。

只有了解自我,才能基於自身差異準備最適合自己的牌資,準備越充分,自我認知水平越高,應對挑戰和困難能力會越強。

那些開局不利卻能成功拿下一局的人,往往是最能客觀認識自己的人。

每一次翻越過失敗,都會獲得更好的免疫能力。總有某次失敗,是被推到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當它開始發生,贏必將到來。

文章作者:Ruth

圖文編輯:Yogurt

圖片來源:《未生》&《寬鬆世代》

往 期 Live 盡 在

另恭喜夥伴

Amy、陳小家、Teenyc、菜好吃、Sunny

在上期#新年你想做的一件「慢」成長是什麼?#話題互動中

獲得Ruth準備的新年特別禮物

請及時聯繫後台小師姐領取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優沃學院 的精彩文章:

TAG:優沃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