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史分期略說——印度佛教之衰敗
五台山大圓照寺 心利上師 講解
印度佛教之衰敗
公元十世紀末,阿富汗回教國蘇丹,這是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國王叫馬訶慕德,大舉侵入印度,周期性的進行了十七次的掠奪和破壞。在伊斯蘭教排斥異端的教規下,佛教受到嚴重的摧毀。伊斯蘭教的教規中有這麼一條排斥異端的規矩,就是你把異教徒(不信伊斯蘭教的)殺得越多越好,殺得多了,你將來就能生天。你看佛在世的時候,有個叫央掘摩羅,就是指鬘,掛了一串人手指,他受了一個婆羅門教的老師跟他說:「你想生天嗎?可以的。在一百天之內,你能殺一百個人,把指頭串起來掛到脖子上,到時候你就能生天。」你看這種知見。於是他為了生天,他就到處殺人,眼都殺紅了,見人就殺。人們誰讓他殺呢?一聽到這個人的名字「央掘摩羅」就遠遠躲開了,躲到最後快到九十九天了,就缺一個指頭了。時間到了就不能生天,那怎麼辦呢?他媽媽天天給他送飯,當然有別人他不殺媽媽的,到最後為了生天,就剩這一點兒時間了,再找不到人了,殺的殺了,跑的跑了,找不到人了。看到母親過來送飯,哎吆,這也是一個人嘛,拿著刀就過去殺他母親。佛是一切智人,佛知道他過去有善根,是知見錯了,於是就在他將要殺母親之際,一下子在他面前出現了。他一看,有沙門來了,就不殺他母親了,拿著刀就追沙門。就這麼一點兒距離,他追得快了,佛就走得快;他走慢了,佛也走慢了,怎麼追也追不上。翻山越嶺地追佛,實在追不動了,說:「沙門,止,止。」佛說:「我本來沒動,是你不止。」 噢,原來是這樣。也是佛的加持,以及過去的善根成熟了,佛的一句話,嘩——,一下開悟了,立馬趴下磕頭,「你是大覺世尊佛呢!」就這樣。
在異端的教規下,佛教受到了嚴重的摧殘。在佛教的寺院里,那些伊斯蘭教教徒過來不但砸佛像、燒經書,毀壞寺院,也殺了很多的佛教徒。這時的佛教,以密教的形式繼續維持了二百年光景。在這麼惡劣的環境當中,沒有密教的精神是不行的。大乘佛學也就在此情況下,不絕如縷地亦維護了二百年,用密宗的形式又把它維持了二百年,於中密教還得到一段時間的發展。到十三世紀初,超行寺,就是前邊恆河邊那個小山坡上的大寺院,被回教在印度的統治者所焚毀。印度的統治者這個時候也不信佛教,他就相信這個外道了,所以把佛教的寺院都給摧毀了,這麼大的寺院都給摧毀了。你看,那爛陀寺,我們去看那個遺址,過去的規模真大,現在就剩下遺址,下面就剩一道一道的,哪個論師在哪個房子里住過,就是個遺址,這麼一個框框、一圈圈,那樣子的,都被他們給毀了。
寺院毀了以後,大德們紛紛進入西藏,這些論師高僧大德們紛紛翻過喜馬拉雅山進入西藏了,印度佛教基本毀滅。然在東印度,佛教在密教的形式下,仍能保持其餘緒,迄第十六世紀而後絕雲,一定的佛教徹底沒有了。你看我們那年到印度去了,那邊是佛教國家,本來是佛教的發源地,一百個裡頭有一個人信佛的,可他卻不是真正信佛的,而是為了衣食問題。金剛座下的那個大塔,那是後來英國的一個旅遊家,在世界上到處旅遊,到中國來以後看到玄奘大師的那個《大唐西域記》,不是《西遊記》,《西遊記》是假的,《大唐西域記》是記載玄奘大師從中國出發,到印度路過那些地方,詳細記載哪個地方有佛的寺院,哪個地方有佛的塔,就根據那個,把佛過去的那些勝跡一個一個地找出來,才知道佛在印度是真實的。所以玄奘大師對佛教的貢獻,對印度的貢獻,對世界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所以玄奘大師非常了不起!這個英國旅遊家就根據《大唐西域記》把這個大塔找出來了。
那個大塔原來是沒有的,就是這個回教國伊斯蘭教把佛教的寺院整個都摧毀了,一天下午,這些當地人遠遠地聽說伊斯蘭教人第二天就要到這個金剛座來了,由於時間緊迫,他們來不及回去拿鐵杴工具,就拿著衣襟去包土,一人衣襟土把七十多米的高塔埋起來了,你看人們的力量,那是不可思議的!埋成了個小山丘,埋起來了。這些外道的人過來以後沒找到,所以釋迦牟尼佛的金剛座就沒給毀了。後來根據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又把它挖掘出來了。那個塔,老上師(海公上師)去印度回來以後,在四川彭縣按印度金剛座的塔也修了一個金剛座的塔,七十多米高,上面每一塊磚上都有一尊佛像,那個塔修得非常好,這個就是這樣子的。
近世以來,國際上許多學者,由於印度佛教遺迹的繼續發掘出土,就是剛才所說的,根據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佛教遺迹出土,以及梵文巴利文佛典的研究考察,已向世界公布,「佛教雖是古老,佛陀的教義,卻被發現仍是如此新鮮而合乎時代思潮的要求」。所以佛教是超科學的,不管在什麼時候需要,它什麼時候就出現;什麼時候出現,什麼時候對社會都是有意義的。任何時候都不會落在科學的後面,為什麼呢?佛是一切智人,他所說的是真理。
那麼,在世界當中,佛教的興衰是根據眾生的業力,眾生沒這個業力了,佛教就衰敗了。在大乘佛教當中,佛教是長盛不衰,是沒有成住壞空的。你看那個智者大師,離佛一千多年了,常聞靈山法音。在根本乘人天佛教裡頭的思想當中,說佛有個正法時代、象法時代、末法時代,是根據眾生的業力所演變的;在大乘菩薩的心目當中,佛法永遠是正法時代,沒有末法時代。
《印度佛教史分期略說》圓滿完畢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迴向文
本文聽打者:樂善日行群群友
本文整理者:樂善日行群群主
本文校正者:釋安祥
文稿未經上師審閱,僅供參考
修建中的五台山千缽寺


TAG:樂善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