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莫丟了中國自己的文化——道《無問西東》中的時代啟示

莫丟了中國自己的文化——道《無問西東》中的時代啟示

雪藏5年後,《無問西東》終於上映了,豆瓣評分也從最初的6.7,漲到了如今的7.5...

這是一個關於選擇的故事,四個不同的時空,描寫了四段不同的人生。於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23年的清華學子吳嶺瀾,風度翩翩、安靜儒雅。他文科極具天賦,卻因深信實業興國,把所有精力都用來學了物理。縱使用了百般力氣,理科成績依舊墊底。

在他一度迷失自我的學生時代,聽到了泰戈爾慷慨激昂地演講:你明白自己的心嗎?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嗎?你們史乘里最完善最永久的是什麼?你們必得知道,如其你們想要自免於最大的侮辱,遭受蔑視,遭受棄卻的侮辱。拿出你們的光亮來,加入這偉大的燈會,你們要來參與這世界文化的展覽。

正是這次演講,啟迪他聽從了自己內心,找到了人生方向。文化亦可救國,而後,終成一代國學大師。

走散的民族精髓

往時:舶來品當道 規模化發展

同在那個年代,中國大地,西學盛行。這場洪流下,中國人思想被開發、視野被拓寬、外來新奇的事情一下子全都湧現在眼前。也正是這場洪流,讓不少中國建築設計師迷失了方向,放棄了自己的智慧,盲目追隨膜拜西方,在城市裡建起了各式的奇怪房子,英氏宮殿、法式莊園、羅馬小鎮...

與此同時,伴隨城市「速度式」發展,房子全成了批量式生產,放眼儘是相同的大樓。就如文化部原部長劉忠德曾說的,「建國後幾十年來,我們像接力賽一樣搞城市建設,結果今天我們中國城市嚴重同質!作為文明古國的後代,我們應該清醒了!應該懂得什麼是文化,什麼是建築,應該珍惜我們過去的文化積澱。」

泱泱華夏大地,綿綿東方血。這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最凝練的表達無非是那碧瓦紅牆,是那寬檐厚椽,是那亭台樓閣,是那以四方合院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民族建築,亦是每一個中華兒女骨子裡揮不去的中國情結。

可回望這場近現代化征程,中華史乘里最完善最永久的東西,走散了嗎?

漸起的中國院子

今日:中式建築興起 民族自信重塑

直到近幾年隨著「東方巨龍」的騰飛,西學之潮退去,中國傳統文化又再席捲而來,集中了外儒內道、風水園林文化的中式建築再次成為其中的代表。

2016年,蘇州桃花源以標價1.54億美元(摺合10.66億元人民幣)名聲大噪,登頂世界最貴別墅。這棟被外國人評為「世界上最美豪宅之一」的中式園林建築,為全球富豪買家書寫了一副傳統江南小院詩意生活的絕美畫卷。而後,以北京衚衕和福州三坊七巷為原型的泰禾北京院子,中式深宅與現代線性簡約風合璧的上海九間堂...各式各樣的中國院子,從建築角度向世界再現了中國文化的強大魅力,民族自信正依此重塑。

視野回歸成都市場,筆者幸得發現,在各種西式豪宅扎堆的麓山腳下,亦有這樣的國風先驅者,雖只此一家,但不失為一個好勢頭。她是中德麓府。與上述院子不同的是,中德府院從中國古建築的府邸汲取養分仿而效之,精研明清王府形制。同時,在「府」這一傳統規制的基礎上,兼以復興中國庭院精神,演繹雅「院」人居,融北方王府的氣勢與南方建築的精緻於一體。

當被問及開發中德麓府之考量時,四川中德世紀置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汪斌表示「中式建築的興起是中國人文化自信在建築領域裡最明顯的體現。於企業而言,沉下心來,以匠人精神做好產品,是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情懷和責任!」

待啟的華夏新篇章

未來:留「中」國之形神 采當代之「新」技

梁思成大師在《中國建築史》中提出,建築風格中「中而新」為上品、「西而新」為次、「中而古」再次、」西而古」為下品的設計思想。所謂「中而新」,就是對中式建築的創新運用,在保留中式美學的「形」和東方人居的「神」的基礎上,採用新式材料做改進,而非一味復古或標新。

實際上,無論是桃花源、北京院子亦或中德麓府,能成當代中式建築之標杆,榮為民族文化復興之範本,就在於它們都完美地遵循了「中而新」的鑄造準則。

以離我們最近的中德麓府為例,從典型的宅門式中國建築,到四方圍合的中式傳統院落景觀,以及街巷串聯式的公共空間規劃布局,最大程度保留了中式官府之「形」。從院門開始,一道厚重的垂花門,一對溫潤的白玉石獅,一脊飛椽瑞獸形態逼真,宅院內亦有雕花漆木、鎏金寶頂、厚檐金梁、亭台樓榭相映成趣。府院之於國人,裝載著傳統人居智慧及審美意趣,其外在是家族榮耀的門楣封面,其內里承載世家大族的生活意趣,內外相和,衡變兼容,譜寫中式建築之「神」韻,講述東方人居之理想。

而針對傳統中式木質房屋易燃易腐蝕的弊端,中德麓府以古做新、大膽創新,融入現代高科技材料,真正解決了百年傳承的歷史問題。據了解,中德麓府使用最多的木結構,是以普通木材為芯、珍稀紅木巴西花梨為表,經過8000噸高壓一次性加工成型的高科技複合木材。為替代傳統陶瓦,中德府院採用高過制普通筆記本電腦外殼的鎂鋁合金做以瓦的材質;為替代傳統彩繪,則選取了不會腐蝕的黃銅、紫銅和景泰藍。

「在思考中式府院的設計時,有意在保留傳統文化的意境基礎上,加入了現代高科技元素,既顯得內蘊豐富,也更契合現代生活的情景——這才是『新中式』的真正內涵。」參與中德府院系的一位設計師表示。

建築大師張錦秋先生在《國家寶藏》節目中曾說過:中國傳統建築,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彰顯了質樸、優雅、靈動、豪氣,是中國文化自信的根基。值此,這個根基正在迅速崛起,是桃花源、是中德麓府,亦是萬千還在路上的新中式建築。泱泱華夏,必將盛放;綿綿中華,源遠流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川大副教授趙公山徒步失聯已6天 遊客報警:失蹤當日曾與他相遇,往西邊走了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