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宇宙原本並沒有空間的多維性

宇宙原本並沒有空間的多維性

根據四維時空的理論,只需要達到光速人就能穿越時空,或者在極短的時間內穿越很遠的距離。為什麼呢?打個比方:在二維平面中,人是個扁人,只要畫個圈,人就不能走出這個平面了,放到三維空間中,有了長、寬、高三個量,人變的立體了,再放入二維平面中,人只要跨一步就走出了圈。同樣的方法,把人放入四維空間,又多了時間這個物理量,再把人放入三維空間,這樣就能輕鬆完成長距離的移動了。但是為什麼人類還是沒有完成長距離的星際移動呢?有人會說是技術還沒成熟。這也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會不會是空間不只是四維的呢? 根據霍金的計算,需要解釋宇宙的結構必須要有十一個未知數,因此十一維空間的理論誕生了。

有了十一維空間的理論,那麼諸如黑洞、超自然力、意志力、時空隧道以及更多的空間的理論就有了存在和解釋的可能。不是他們不存在,只是我們還是個平面人罷了~

多維空間問題是怎樣引發出來的呢?就是因為我們認識了三維空間,因為有了三維空間的概念,自然地,人們就會對三維空間以上的空間提出設想與假說,而對三維空間的認識,本質上也是因為哲學意義上,由於不斷的建立種種概念來界定宇宙萬事萬物,使得後來的人越發執著名相,於是三維空間的概念如同其它諸多概念一樣,人們就逐步認可了。說得更通俗些,宇宙原本並沒有空間的多維性,最初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十分模糊,也沒有更多的概念和名相,多數人處於無明與混沌中,只有少數覺悟者或聖人因為具有高度智慧,於是對世界可以進行直觀的認識。

但是更多的人卻不能這樣,他們在對大自然現象的不斷探索中,對己經認識的部分事物附以概念、名相、定理、法則、並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這些概念、名相、定理、法則、對新事物的研究和探索繼續發揮指導作用。這一過程,使得概念、名相、法則、定理越來越多,逐步分名別類,出現了不同的學科,至使後來的人必須接受系統教育,經過長時期的學習才能對前人的經險有部分了解。由於人生生命短暫,因此,人們便很難擺脫從小所受系統教育時養成的認識習慣,這種執著,促使人們無法對世界進行真觀的認識。這樣,我們人類生活在三維空間這個命題也就被認可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斯蘭卡 的精彩文章:

社會學家己將第四度空間的某些成果運用到實踐中

TAG:斯蘭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