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歡笑聲中對對子

歡笑聲中對對子

(作者聲明:1. 本帖圖片來自於網路 2. 本文屬於原創 3. 歡迎分享,轉載時請標明出處)

開封市15中是所完中,既有高中部,又有初中部。自1978年夏末起,15中的初中部被定為市裡的重點初中,南關片的小學畢業生,升學考試語文、數學兩門功課總分達到180分的,才有希望入學。

由於暑假裡種種人事變動,1979年我被調整到初二五班擔任班主任,教兩個班的語文課,沒用多長時間,班級的局勢就完全在我的掌控之中,我也逐漸在學生中樹立起可敬可畏的個人形象。

一天早上,我剛到校,教導處的閆主任就找到我說,中牟縣教育局組織了一幫初中語文教師來學校觀摩教學,安排好第二節聽你的課。我說,你這是突然襲擊呀!還有一個鐘頭就要我倉促上陣,我不接受。閆主任苦笑道,教育局也是對我搞突然襲擊好不好,才接到局裡的電話,就跑來找你,權當幫老哥個忙吧。過去曾在閑聊中,得知閆主任家就住在我畢業那所中專的教工家屬院里,再一追問,他父親就是那所中專的中層幹部。多了這層關係,我和閆主任都覺得相互之間的關係又近了一層。我不想讓他再作難,就應承下來這件事兒。閆主任如釋重負,旋即鼓勵我,抓緊時間好好準備準備,叫他們看看教學大獎賽冠軍的風采,就走了。

我打開課本兒,尋思講點兒啥,才能出奇制勝,叫這些外來的教師覺得耳目一新呢?猛然間有了主意,就講毛主席的《七律·冬雲》吧。舊體詩詞原本就是我的最愛,也是我的長項。到課堂上,三下五除二,把課文講完,留下大把的時間,用來教學生對對子,絕對能叫聽課的老師大感意外。好,就是這般主意。只是時間太倉促了,連個簡單點兒的教案也來不及寫了,只能靜下心來,捋捋教學思路,夾著課本就去上課了。上課不帶教案,也許能叫聽課人產生這樣一種感覺,授課老師早已對教學內容爛熟於心,成竹在胸了。

到了教室,閆主任已經陪同中牟縣的老師們帶著凳子,候在門外,我忙上前去,在閆主任的指引下,和帶隊的老同志握了握手,寒暄幾句,上課鈴就響了。

我們班的小孩兒,跟我一樣都是「人來瘋」,看到有那麼多陌生老師來聽課,一個個坐得筆挺筆挺,滿臉期待之色,似乎早已摩拳擦掌好了,就等著表現機會,給我長臉了。

講課一開始,我簡單地介紹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范讀了一遍後,讓大家齊讀了三遍,就放羊自由活動,要大家各自背誦,會背的學生舉手示意。沒多大會兒,絕大部分同學都舉起了手。我挑了兩個學習尖子站起來背了一回,果然都滾瓜爛熟了。接下來我這堂課的重頭戲開場了。

我講道,我們剛才學過的這首律詩,按照律詩寫作的要求,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之間都是嚴格的對仗。可以這麼說,對仗不但是律詩寫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們家裡面堂屋裡牆上掛的對聯,古建築門柱子上刻的對聯,過年門上貼的春聯等等寫作的基本要求。為了培養學生對對聯的能力,也有不少古人編過好多書,比如說《笠翁對韻》,一開篇就是「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說罷我將書名和這些最簡單的對子寫到了黑板上,問大家,你們認真分析一下,這對對子有什麼特點?馬上有學生舉手說,對對子上句與下句要字數相等,要麼都是一個字,要麼都是兩個字,要麼都是三個字。又有同學補充,上句與下句的詞性必須相同,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疊音詞對疊音詞。我肯定了學生的回答,然後告訴大家,除了同學們已經提到的那些,對仗還有聲律上的要求,有個平仄相對的問題,這些我們現在撇開不講。

我接著說,不知道同學們注意到沒有,好多成語內部也是存在著對仗關係的。比如說,「花好」——學生們馬上接著說,「月圓」。我說,「花」對「月」,是名詞對名詞,「好」對「圓」,是形容詞對形容詞。再比如成語,「拳打」——,學生又馬上又興奮地喊起來,「腳踢」。我說,對,「拳」和「腳」都是表示身體部位的名詞,「打」和「踢」都是表示人動作的動詞。下面請大家想一想,還有哪些內部包含了對仗的成語,可以前後左右,交頭接耳,相互討論,想好了,舉手。同學們馬上活躍起來,一個叫朱鳴的最先舉手說,「交頭接耳」。我誇獎他腦瓜快,我才說的成語,就被他「剽竊」了。接著又有同學舉手說,「龍飛鳳舞」,「七嘴八舌」,「詩情畫意」,「珍禽異獸」等等,不一而足。我又問大家,「虎背」和「熊腰」算不算對仗呀?大家說,算。我說那「虎背」對「蛇腰」算不算對仗呀?學生們遲疑了一下,只有一部分學生說,算。我問,有沒有認為不是對仗的?沒人吭聲。我說,「虎背」對「蛇腰」,從對仗看也很工整。那我們能不能把「虎背蛇腰」作為一個成語來使用呀?學生都笑著搖起了頭。我問大家,為什麼沒有「虎背蛇腰」這個成語呀?沒人回答,顯然大家也有點兒困惑。我告訴大家,成語成語,是漢語經過了千百年的發展才積澱下來的,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詞語。「虎背熊腰」,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壯實,魁偉。而「虎背蛇腰」,就有點不倫不類了,不能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背很寬,腰特別細吧?學生們聽到這裡,都笑了。我故作嚴肅地說,如果真有同學在作文中這麼用,我看到了,就會用紅筆划上一道,再批上四個字: 生造詞語。學生們都會心地笑了。我又領著學生一起分析了杜甫《絕句》中「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的對仗,進一步鞏固了大家對對仗中,上下聯務必要做到詞性相對的認識。接下來我開始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對對子了。

我提請大家注意,下面我出上聯,大家對下聯,為了節省時間,可以不舉手就發言,脫口而出就行。大家聽好了,「日」——,學生都說,「月」。我問,對「星」可以不可以,大家說,可以。我又說,「山」——,學生回答中說「水」的,說「河」的,說「湖」的都有,我說都不錯。我接著出題,「山青」——,學生們齊聲說,「水秀」。我說,「山高」——,有學生們對「路遠」,也有對「水長」的。

我看時間差不多了,就說,下面是最後一個課堂練習了。大家都知道,漢語里每種動物的叫聲,都有特定的詞,比如說狼叫,就是「嗥」。有的會寬泛點兒,比如雞叫,可以說是「鳴」,也可以說是「叫」,比如「雞叫三遍」,「雞鳴聽三省」,下面我以「雞鳴」為上聯,你們對下聯,只能對動物叫,不能對「狗盜」之類的,大家準備好搶答啊。我剛一開口,「雞鳴」——朱鳴馬上對道,「虎嘯」。有學生對「龍吟」,還有學生對「鳳鳴」。朱鳴聽了馬上扭過頭,瞪他一眼,說,不對,不對,「雞鳴」和「鳳鳴」重字了。緊接著,「猿啼」、「獅吼」都出來了。還有學生對「狗吠」的。等大家沒再想出更多的詞兒了,我問大家,仙鶴叫怎麼說呀?沒人接話茬兒。我板書了個成語「風聲鶴唳」,大家才明白過來,仙鶴叫是「唳」。我接著告訴大家,馬叫,在漢語里一般用「嘶」,也可以用用「鳴」,比如「戰馬嘶鳴」、「戰馬悲鳴」都行。今天的課就講到這兒。今天的作業是,背誦課文,任選一副現實生活中的對聯,在作業本上分析其中的詞性,下課。剛好這個時候下課鈴響了起來。

我走到教室外面,恭送聽課的中牟老師們,謙遜地請他們多提寶貴意見。我對他們解釋說,小半節課的時間,只想讓學生們掌握一點兒對對子的入門知識,也不可能放開講。那位帶隊的老同志點頭表示理解,緊緊地拉著我的手,晃了晃,連說了兩遍「後生可畏」!

這堂課可以說是我中學教學的得意之筆,所以事過經年,依然記憶如新。人老了真是怪得很,最近發生的事兒,老記不住。可早年間的事兒,記憶卻越來越清晰。有些以前已經忘卻了的人或者事兒,今天突然又歷歷在目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每日一槍&後膛定裝彈藥槍的問世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