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知道《舌尖上的中國》,肯定不知道《餐桌背後的中國》更精彩!

你知道《舌尖上的中國》,肯定不知道《餐桌背後的中國》更精彩!

作者:文君

王者以民為天,

而民以食為天。

餐桌背後的中國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從古至今,

面朝黃土背朝天,

一直就是中國農民的真實寫照,

也彷彿在另一個角度,

展現出我們國家農業的落後。

然而身處辦公樓,

每天一到點兒就嗷嗷待哺,

拿出手機叫外賣的我們,

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以這樣的耕作方式,

是怎麼養活了中國13多億人?

《舌尖上的中國》原班人馬,

帶著一部全新視角的紀錄片,

來到我們面前。

他們跑遍了中國幾乎每一個

角落跟蹤拍攝,

力求把一個飲食大國的美食機制,

一一擺在你的眼前,

帶給大家一個完全不同的,

餐桌背後的中國!

如果你印象中的農業種植基地

是這樣的

或者再高端一點

是這樣的

那真的是貧窮限制了想像力,

這部紀錄片一開始,

就給了觀眾一個「下馬威」,

它的基地是這樣的。

是不是一眼看上去,

有種星際穿越的感覺?

然而有人淡定一笑,

以一種看透一切了的口吻說:

這不就是大棚種植嗎?

導演還你一個

尷尬又不是禮貌的微笑,

年輕人還是矜持一點比較好,

你家大棚蔬菜,

能享受到這些女王般的待遇嗎?

為了讓蔬菜享受最好的光合作用,

科研人員設計了天幕,

能自動根據光照條件隨時移動,

調節陽光照射強度。

大棚里一般都濕熱難耐,

我們不一樣!

每個蔬菜都擁有私配水簾和風扇,

在炎熱的夏天,

降低大棚內的溫度。

為了健康的身體,

良好的營養配方和科學的比例不可缺,

水肥一體化滴管系統,

定時定量完成澆水和施肥的任務,

讓每一顆蔬菜都是精緻的豬豬公主。

夏季蚊蟲叮咬真討厭,

人類用六神,

而我們有特殊的生物防蟲卡片,

和利用昆蟲趨光性設計的粘蟲板,

伸個懶腰,慢慢生長~

熊蜂是我們的好朋友。

當番茄開花的時候,

它會飛到番茄上面,

咬破花藥,花粉灑落在種子上,

節省大量的人工,

結出的番茄也更加飽滿,

口感更好。

可以說,

這是一個機關重重、

現代化蔬菜種植別墅,

而它的其中一位「管家」名叫楊哲

是一名技術員,

來自山東青島。

大學畢業後,家人原本希望他能在大城市紮根,可楊哲卻選擇回到家鄉的蔬菜種植基地,當上了一名技術員。

而在這裡,和楊哲一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

然而肯定有人會發出疑問,

大棚蔬菜真能做到

和原來蔬菜同樣的營養嗎?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

人們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

都更崇尚自然而厭倦人工。

而對於食物,

人們也更希望它們來自泥土,

只有這樣的植物才充滿泥土的芬芳。

然而,

世界上真有完全自然的食物嗎?

玉米是我們餐桌的主角之一,

大約在一萬年前,

它還只是生長在墨西哥的一種野草,

完全是由於人類有意地馴化,

玉米才得以誕生。

儘管人們願意把農耕想像成自然的產物,

但實際上,耕種本身是一個發明,

誕生於一萬年前的新發明。

一片農田,

不僅是生物組成的風景,

同樣也是人類和技術構成的風景,

只不過在科學技術的支撐下,

今天的人們走的更遠。

除了高科技大棚,

我們還有新型的植物工廠,

在很多國家,

這項工程是被當做戰略保護的項目,

而中國是少數掌握

植物工廠技術的國家。

無土栽培是整個項目的特色,

精心配置的營養液,

使得生長在其中的植物吸收充足的養料,

節約水資源的消耗。

鬆軟濕潤的「育嬰房」,

使得植物的種子在發芽之後,

幾乎可以實現「全部存活」。

在這個特殊的工廠里,

植物生長所需的溫度、濕度等,

都由計算機智能控制,

密閉環境隔絕惡略天氣対植物的影響,

使得這項工程幾乎可以在任何地域實現,

甚至是在城市的摩天大樓里。

它被認為是21世紀,

解決糧食安全、人口、資源問題

重要途徑。

糧食生產之後,

如何送到人們的口中呢?

冷鏈運輸,

成為糧食生產之後下一個重要環節。

中國人極大的糧食需求,

驅動著交通幹線上的運輸車輛,

在高速的運轉中,

將食物送往四面八方。

現在的中國運輸,

已經完全可以達到時刻監控

整個車廂可以達到恆溫冷藏,

最低溫度可以保持零下30度,

而時長可達10天。

而10天的時間意味著,

這輛運輸車可以到達,

中國任何一個地方。

而通過衛星系統,

遠在目的地的監控室內,

也在實時監控著每輛車的運轉,

包括他們的位置、溫度、車速等詳細數據,

都可以一覽無餘。

在整個系統的末端,

有一個新的概念

——中央廚房。

王境波過去是一家酒店大廚,

如今則是一家中餐標準化

研究的技術負責人。

他的任務是根據自己的經驗,

最大限度地找到中餐美味的標準。

中餐是最難標準化的,

菜譜上的少許是多少,

每個廚師心裡都有自己的理解。

但是現在,

他們試圖找到一個標準,

使得世界上最難大量生產的中餐,

也能快速地端上千家萬戶的餐桌。

中央廚房應運而生,

如同一個菜品調度室,

所有的蔬菜在這裡被分批次打包,

作為可以直接食用的菜品

運往各家餐廳廚房,

這就意味著,

你不用再擔心店家沒有把菜洗乾淨

就做進了鍋里。

標準化的食物究竟好不好吃,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然而當日飯點來臨的時候,

胃是來不及等待的。

而標準,

也意味著食品安全。

當我們按下手機的那一刻,

可以想像即將到來的食物,

在經過了怎樣的千山萬水,

經過了無數人無數次的設計與計算之後,

熱氣騰騰地被送入你的胃裡。

我們在抱怨這個社會快節奏的同時,

也在享受著發展帶來的便利,

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

可以解決14億人口的溫飽,

「中國速度」,

已經不是新聞中的遙不可及,

而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一份安定。

願你吃好喝好,一生平安。

圖片來源於《餐桌背後的中國》,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年輕人,你活得像「鹽水中的蘿蔔」嗎?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