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首都金融圈趕出京城後,原交行老總胡筆江為何能東山再起?

被首都金融圈趕出京城後,原交行老總胡筆江為何能東山再起?

作者:金滿樓

民國時期,中南銀行被稱為「北四行之一」(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即指北四行),而其總經理胡筆江在當時的金融圈也頗具爭議。

最初,胡筆江是跟隨李鴻章家族起家,之後又緊跟人稱「梁大財神」的梁士詒在交通銀行混得風生水起。

袁世凱稱帝失敗後,梁士詒被驅逐,胡筆江見前途無望,於是趁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鈔票信用屢起風潮的機會做起了炒賣中交兩行鈔票的生意,結果為京城銀行界所不容。

之後,胡筆江之後攜家南返,在上海另找機會。

被首都金融圈趕出京城後,原交行老總胡筆江為何能東山再起?

梁士詒

說起來也是運氣好,胡筆江南下上海時,正值福建華僑鉅賈、人稱「南洋糖王」的黃奕住想要回國辦銀行。

此前,《申報》館主史量才出國訪問,其在雅加達遇到黃奕住,後者因為荷蘭殖民政府要向印尼華商徵收「戰時所得稅」而毅然決定回國。

黃奕住遇見史量才後一見如故,十分投緣,於是將其計劃和盤托出,並請史回國後代為物色合適的人選。

之後,史量才通過上海溥益紗廠的老闆徐靜仁找到了正在家賦閑觀望的胡筆江。

對正想東山再起的胡筆江來說,「南洋糖王」要籌辦新銀行無疑是個求之不得的好機會。

因此,胡筆江也憑藉自己多年的經驗和人脈為之上下奔走,極力謀劃。

被首都金融圈趕出京城後,原交行老總胡筆江為何能東山再起?

黃奕住

1921年6月,中南銀行在上海漢口路110號宣告成立,其初始資本總額500萬元,黃奕住獨佔七成,其餘三成由胡筆江、史量才、徐靜仁等募集而成。

成立大會上,黃奕柱被推為董事長,胡筆江任總經理,史量才、徐靜仁等成為第一批董事。

之所以命名為「中南銀行」,主要因為這所新行是當時華僑創立的最大銀行,同時也是本國金融界與南洋華僑合資經營的私人銀行,「中南」之名,即由此而來。

新創立的中南銀行宛如一張白紙,這也為胡筆江施展自己的才華創造了難得的條件。

新行建立後,胡筆江立即北上,其利用自己當年的老關係在京津設立分行,以吸收北方軍閥富商的存款。

被首都金融圈趕出京城後,原交行老總胡筆江為何能東山再起?

由於中南銀行以華僑資本為特色,加上黃奕住在南洋很有影響,其回國後又在福建等地創辦了許多企業,因此中南銀行吸引了不少華僑投資。

而胡筆江也不失時機地在廈門、香港、廣州等地設立分行和辦事處以大量吸收華僑遊資,使存款額大增。由於僑胞存款匯兌異常踴躍,廈門、香港分行每年盈利甚至超過了京滬各行。

之後,中南銀行又在漢口、南京等地設立分行,由此完成了以上海為中心並輻射京津、廈門、漢口等地的網點布局。

以上還是常規業務,若要說到胡筆江對中南銀行的最大貢獻,則莫過於他利用此前人事關係層層運作,最終使中南銀行獲得了鈔票發行權。

此舉也讓中南銀行從一開始就擁有了其他商業銀行所具備的優越條件。

被首都金融圈趕出京城後,原交行老總胡筆江為何能東山再起?

當然,開局雖好,但也不是沒有問題,如發行鈔票必須有十成的準備金,而中南銀行當時只有500萬資本,若全部用作準備金,那其他業務也就無法開展。

為此,胡筆江又與鹽業銀行、金城銀行、大陸銀行聯手,四家銀行一起來做鈔票發行的後盾,大家利益均沾。

這也就是民國「北四行」的由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坑爹史冊 的精彩文章:

「百萬英雄」的壓軸題錯了嗎:慈禧太后真的沒見過道光皇帝?

TAG:坑爹史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