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的事迹

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的事迹

鄭成功

鄭成功簡介:

鄭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際福建省南安市人。清兵入閩,其父鄭芝龍迎降,他哭諫不聽,起兵抗清。後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

1662年,大清軍隊壓境東南,鄭成功率將士數萬人,自廈門出發,登陸台灣,擊敗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更使他青史留名。1662年病逝。

鄭成功的一生:

1624年,也即台灣落入荷蘭之手的當年,鄭成功出生於日本長崎縣的平戶千里濱,母親田川氏是日本人,而父親鄭芝龍則是往來於福建與台灣沿海之間的「海盜」。

1628年,鄭芝龍接受明朝廷的招撫,開始致力於維持東南沿海治安,屢次建功而官至都督同知。

1630年,6歲的鄭成功隨叔父鄭芝燕回國,回到祖籍福建省南安縣。鄭芝龍延聘名師教授兒子學習。

1638年,鄭成功入南安縣學為廩生。1644年,鄭成功離開家鄉來到南京市,進人闐子監太學,拜名儒錢謙益為師。

當年3月中旬,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滅亡於10月中旬,清王朝遷都北京。

1645年6月,清軍攻克南京,南明弘光政權覆滅,鄭成功返回福建。當月,雄踞八閩、割據一方的鄭芝龍擁立南明政權的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位稱帝,建號隆武。

隆武帝為了籠絡鄭家父子,賜鄭成功與國同姓,易名「成功」,從此南明官方稱其為「朱成功「,又稱「國姓爺"。

1646年8月,清軍進攻福建,隆武帝在逃亡路上被擒,死在汀州。鄭芝龍受清軔洪承疇的招撫,決意降清。

當時,22歲的鄭成功極力勸阻父親,但是,父子倆誰也沒有說服誰,最終彼此斷絕了父子關係。

10月中旬,鄭芝龍降清,後來清軍進襲安平,鄭成功之母不堪被辱,自殺身亡。

之後鄭成功組織軍隊北伐,北伐失敗後,鄭成功認識到清朝已經控制了中國的大局,反清復明的希望越發渺茫,而僅憑金門、廈門兩島抗清將危在旦夕。

於是,鄭成功決定收復台灣,利用海峽天險和海上優勢,建立新的抗清基地。

1662年1月25日,鄭成功下令炮轟荷軍用以掩護熱蘭遮城的烏特利支堡,並將其佔領。此時,熱蘭遮城內餓死戰死的荷軍達1600多人,只剩下600名士兵仍有戰鬥力。

1662年2月1日,陷入絕境的荷蘭殖民軍終於舉旗投降,荷軍長官揆一在投降書上簽字,率殘與敗卒撤出台灣,至此,荷蘭對台灣38年的殖民統治正式結朿,台灣重新回到中國的懷抱。

收復台灣後,鄭成功勵精圖治,設置府縣、實行電墾、廢除苛稅、興辦學校,改善軍民關係,安撫台灣土著,頒布了各種法令和條例,推動台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迅速發展。鄭成功本人也受到台灣人民的愛戴。

1662年6月23日,鄭成功病逝於台灣,年僅39歲,葬於台南州仔尾。

1683年夏天,清朝進軍台灣,鄭成功之孫鄭克塽率眾歸順。此後,台灣置於清朝的管轄之下,祖國實現了統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歷史網 的精彩文章:

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誰?

TAG:中國新歷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