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眾看防病小習慣】如廁衛生很重要

【眾看防病小習慣】如廁衛生很重要

廁所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衛生設施,由於沒有乾淨、衛生的如廁環境,全球每年有150萬兒童感染慢性腹瀉,甚至死於腹瀉。顯然,廁所問題是關乎人民身體健康的大事,絕不能小覷。

如廁最好先沖水

常同學(12歲,中學生):我認為上廁所時,首先要關門,保護自己隱私,也防止異味外泄。保險起見,最好先沖水。

使用衛生紙時,紙巾不要抽取太多,防止浪費。按照個人需求,一般一次用三節,不會太厚也不容易破掉。用好後,要記得把紙扔進紙簍,不能扔在馬桶里,否則會堵塞。

還有,上廁所的時候,如果是坐便器,稍微往外坐一點,離開下水洞稍遠一點,防止水濺到屁股上。如果是小便池,則盡量往中間小便,這樣不會濺出。上完廁所,一定要衝水,不然會很臭,下次別人使用不方便,也會引來蚊蟲。

最後,上完廁所要記得洗手,洗完手盡量要擦乾,不能往地上甩水,否則容易滑倒。

上廁所注意「一擦二蓋三沖洗」

潘女士(37歲,設計師):因為家有女兒的緣故,我格外重視對她衛生習慣的培養。就如廁而言,我給她編了一個小口訣「一擦二蓋三沖洗」。

對於女生來說,擦拭的時候要先擦前面再擦後面,這是為了防止尿路感染。對於孩子來說,養成這個習慣並不難,我只叮囑了幾次,女兒就記住了,從剛入幼兒園到現在,她一直這樣給自己擦屁股。

沖洗前蓋上馬桶蓋的習慣則是最近才養成的。有一次,她大便完後對我說:「媽媽,怎麼讓粑粑的臭味儘快消失?」我告訴她,沖洗的時候要先蓋上蓋子。這不僅為了掩蓋氣味,更是為了阻擋很多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細菌和髒東西,更好地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

應從小培養學生的如廁文明習慣

熊先生(45歲,大學教授):廁所衛生的問題,在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縣城和鄉村學校十分嚴重。一些學校的廁所污水滿地、惡臭味很遠就能聞到,不但影響學生的如廁,還影響他們的健康;而一些大城市的學校,也沒有過基本的衛生關,校園的其他地方都還不錯,可一進廁所,就產生很大的落差感。

曾經有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說,一所學校的文明程度如何,首先不是看校園的道路、綠化、景觀,而是要看這所學校的廁所,是否保持整潔,乾淨、無臭;還有一位校長,每天在學校里做得最多的事,是在學生上課時,去檢查學生便後是否隨手沖水。如廁習慣是一個學生的基本文明的表現。

【專家建議】

沖馬桶時沒蓋馬桶蓋,擴散細菌數量並不多

程計林(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消化科主任):使用後注意沖廁,減少排泄物的停留時間,已經成為常識。馬桶沖水時,水在衝力下會產生旋渦,並形成氣溶膠。從理論上講,如果當時馬桶蓋沒蓋上,細菌是有可能通過這種方式騰空的。但通過這種方式擴散的細菌數量並不多,空氣中原本就有大量細菌存在,大家無需過度恐慌。因為,即使是致病細菌,也必須要達到一定的量才會對人體有害。

用一次性墊圈、開風扇通風,減少感染風險

由於現在城市廁所中馬桶的使用較為普遍,其中馬桶坐圈與人體會直接接觸。在此過程中,也存在一定傳染的風險。如果條件允許,則可以使用一次性馬桶墊圈。但不建議使用絨布墊圈,這是病菌最好的培養基,水、排泄物、病菌都容易被吸附、滯留,污染和傳播疾病的可能性更大。

減少細菌的傳播,我們可以使用排風扇或開窗等方式保持衛生間的通風和乾燥。如廁時,最好關上衛生間的門,打開排氣扇,在沖完馬桶之後,不要馬上關掉排氣扇,而是再開上幾分鐘,讓流通的空氣帶走飄浮在空氣中的細菌。

作者/陳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複雜志 的精彩文章:

戴口罩這麼多年,你可能都戴錯了

TAG:康複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