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年水街,英雄故里——磡頭村

千年水街,英雄故里——磡頭村

「一橋流水似長虹,十橋橫旦為雲梯。」

在績溪家朋鄉有這樣一個名為「磡頭」的古村落,年代悠久,歷經坎坷,天災人禍不斷,卻依舊將最美的一面呈現給世人,要說這座村子最為古老的見證者,就是詩中描述到的六座古橋了,即使也久經洪水洗禮,但仍有當年的風骨,是磡頭古村歷史文明的象徵。

村 落 梗 概

磡頭村位於安徽省績溪縣家朋鄉,歷史從明清算起已是十分悠久,無論是從人文景觀還是自然景觀等方面來看,在皖南的山區中都算是最具特色的古村落了。

這裡的平均海拔在一千米以上,呈山環水抱的地勢,村裡三屏鼎立、五墩散布、六山環峙,勢若擎天,正是美景與文化並存的一處地方。

有一條雲川溪貫穿了整個村子,溪水兩岸是長長的水街,用花崗岩條石鋪成,是典型的徽州古道,磡頭村也正有「千年水街」之稱。拾階而上,抬頭環視便能看見六座山峰環峙著這座村落,民居沿這兩岸水街依山而築,層層疊疊,錯落有致。

民居街道間穿插著有許多巷弄,深邃而幽長,行走在其中三步一道坎,五步一石階,更奇妙的是聽說在有些村民家裡上個床也得走幾級石階。俗話說:「磡頭磡,上床三檔磡「。磡頭村這個名字還真是將它跌宕起伏的地形地貌描繪得淋漓盡致。

景 觀 信 息

村子山環水抱,景色自然數精美絕倫,就上文提到的「三屏鼎力」、「五墩散布」、「六山環峙」,即為村中著名的三類景點:文筆墩、獅子墩、塔嶺墩、八卦墩、東山營墩,此為五墩;壽山屏、陽和屏、平頂山屏,此為三屏;飯甑尖、黃茅尖、門前岩、山雲尖、台炮尖、磨刀石山,此為六山,勢若擎天。

另外,村內隨處可見的便是這些黑白色調的古建築了,這裡的古建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明、清和民初所建的,鱗次櫛比的民宅都是粉牆黛瓦的樣子,古貌依舊,遊客進每每進了村,就能看見道道跌水似淺瀑,滿耳盡聞流水聲,畫里鄉村……

村子裡的民宅大多是內開"四水歸明堂"式的兩層樓房,屋裡屋外斗拱飛檐,窗欞隔扇都有刻著精美的雕花,圖案生動有趣,意義深遠。宅子間的小巷子也是縱橫交錯,羊腸百折,由於地形特殊,還會有些神奇的古巷是從民宅樓底下穿過去的,很有意思~

這裡和龍川一樣,也有一座古老的祠堂——許氏宗祠,它是一座始建於明代的漢族祠堂,古韻濃郁。宗祠從來都是一種凝聚家族血緣與情感關係的紐帶,作為漢民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徵,許氏宗祠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所以在1998年5月就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許氏宗祠旁邊的聽泉樓更是別緻,一塊於清咸豐年間仲夏期間縣令王峻題贈的匾額至今還穩穩噹噹得掛在這聽泉樓上。樓角懸掛著四串風鈴,神奇的說在不同風向出現時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響,甚至可以聽鈴聲來辨識每天天氣的變化!晚間飯後,你登上樓閣,就能聽到樓底流過的潺潺泉水聲,清脆悅耳……

離開聽泉樓再走十多米,迎面就能看見這座四柱三門五樓的花崗岩節婦石牌坊,整個牌坊幾乎是被保護得完好無損,只有左邊的基腳稍稍有些下沉,在經歷過如此之多的天災人禍之後可以說是非常難得了。這座牌坊是明嘉靖丁酉年的當朝皇帝為表彰村民許保妻章氏守節而立,至今已有400餘年。

交 通 信 息

從績溪縣城家朋鄉磡頭村:

1、景點較少:從績溪縣城往寧國方向,在38號橋右拐即可抵達家朋,這個方向的路況比較好,只是沿途景點不多,但春天還是能在這條路上拍到家朋最為壯觀的梯田景觀。

2、景點較多:從績溪縣城往龍川方向,沿途可以在龍川村、伏嶺鎮等古村落拍攝,但是需要繞路才能拍到家朋梯田。

BY 曹懷海

GIF

進村之前,你可以站在山頭,或是家朋高地上看看這裡,這一片由於地形特殊而建造地錯落有致、層次豐明的馬頭牆將會在你的記憶里長久得停留……

更深入地遊覽、了解這個村子之後,便會覺得在這裡生活的日子一定是愜意悠閑的,看看炊煙裊裊,聽聽小溪嘩嘩,每日伴著蟲鳴睡去,隨著雞啼醒來,那是何等的悠然寫意……

編輯:章斯怡 校對:劉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里流馬 的精彩文章:

TAG:詩里流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