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雅緻生活系列之五十三

古代雅緻生活系列之五十三

文章 飆搏萬里 || 聲音 小君

乾隆是位好風雅的皇帝,公元1749年他遊憩建福宮時,曾詠《建福宮紅梨花》:「不計香風幾度頻,嬌紅嫩綠各爭春……一枝佛缽堪清供,便欲因之悟六塵。」連花期短暫的梨花都能插瓶供奉,足見乾隆對插花的熱衷。

《清異錄》記載:「李後主每春盛時粱棟窗壁,柱栱階砌,並作隔筒,密插雜花」,又是一位喜愛插花的風雅君主。

清人沈復的案頭「瓶花不絕」,他的妻子不僅欣賞夫君插花的「精妙入神」,而且還別出心裁,「覓螳螂、蟬、蝶之屬,用細絲扣蟲項系花草間」,令見者無不稱絕。

沈復與芸娘屬貧賤夫妻,卻如明人袁宏道《戲題黃道元瓶花齋》中所言:「早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雖淺淡,幸可托貧家……以此顏君齋,一倍添妍華。」可見,上至君上,下至普通市民,愛花之風頗盛。

在中國文人的眼中,花經常化作活生生的人,成為文人的知音和情感寄託。宋朝陳與義對海棠情有獨鍾,寫道:「海棠脈脈要詩催,日暮紫錦無數開」,意思是說海棠半舒半卷,脈脈含情,非要詩人吟出好詩來,否則就不肯開放。這裡,海棠分明變成了一個多情而嬌媚的女郎。面對如此佳人,文人們自然會希望她能常伴自己左右,可是「我見不忍折」,誰會捨得攀折如此美麗的花呢?想來想去,只好「青泥瓦斛移山花」、「移栽白定瓷」,連根帶土移到自家的花盆裡。可也偏有些文人不顧這些,硬是「折入文窗紗並綠,剪刀攜得麗人情」,連枝帶花插在瓶中,也因此有了今天的插花傳統。

愛美之心,不分古今,無論古人還是今人,都喜愛插花之美。《詩經》中有記載:「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先秦時代中國民間就有男女互贈花束以表達思念的風尚。《南史》中也記載了最早的佛前供花情景:「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至唐朝,君王提倡,文士尚雅,仕女愛花,處處呈現一派爭奇鬥豔的盛況,舉國有以花會友、寄情花木之風。到宋朝,插花盛於民間,尤為文人所喜,在歐陽修、周密等「文人」輩的插花大家之提倡下,日見光大,體系分明。曆元至明清,中國插花漸漸脫離了民間,而更多的成為文人雅趣的一部分。

插花是少不了「花器」的。花器包含「盆景」與「插花」兩類器皿,傳統花器材質眾多,銅、瓷、玉、石、玻璃、漆、木竹等,不一而足。形制則有瓶、盆、缸、碗、盤、桶、籃及掛瓶等,豐富多樣。

大部分古代文人士大夫之流,都是早暮案頭有瓶花看的,隨著季節的不同,插花的花材也時時更新。桃花、杏花、梨花、海棠、牡丹、蘭花是春天的使者。庾信的《杏花》詩云:「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依稀暎村塢,爛熳開山城。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寫出了春日插花的嬌艷。

荷花、石榴花、木槿、牽牛花在夏天當仁不讓。楊萬里的《瓶中紅白蓮》寫出了夏日清供消暑的功效,「紅白蓮花共玉瓶,紅蓮韻絕白蓮清。空齋不是無秋暑,暑被香銷斷不生。」

菊花與桂花讓秋天不蕭索。徐介軒的《岩桂花》云:「翠葉金華小膽瓶,輕拈微嗅不勝情。從教失陷沈煙冷,驀地薰心夢也清。」寫出了秋日聞香之趣。

瑞香、梅花、水仙、山茶、蠟梅,皆是冬月的妙品,寫這方面的詩詞則不可勝數了。在冬日少花的季節,現在還有些人家別出心裁,在瓶中插上一兩根枯枝,營造一種「枯山水」的景緻,同樣可觀、可想、可神遊,倒也饒富意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樹下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古代雅緻生活系列之五十二

TAG:梧桐樹下讀書會 |